印度,一个令越南欲罢不能的国家。
1979年2月17日,中越边境突然万炮齐发,杀声震天,惊动世界的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
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爆发,是越南忘恩负义和贼心不死的必然结果。当年为了支持北越抗击法国和美国侵略者,与北越山水相连的新中国尽心尽力,除了作为北越的坚固后方,迫使美国地面部队不敢越过北纬17度线,新中国还派出精锐部队与北越军民并肩作战,更先后向北越提供了价值超过20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这是北越能够先后取得抗法战争与抗美战争胜利并成功统一越南的重要保证。
然而统一后的越南迅速投向苏联怀抱,并燃起了“重建印度支那”的勃勃野心,不仅在中南半岛上上蹿下跳,发动大规模排华浪潮,更在中越边境疯狂挑衅,终于迫使新中国忍无可忍。
由于双方同为社会主义国家,战争动员力量强大,因此虽然战争时间不长,战况却极其惨烈。再加上当年北越为了躲避美军的轰炸,将绝大多数工业布置在了北纬17度线以北的红河平原以及中越边境,这导致中越开战后,越南工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毁灭性打击,再加上紧接着发动的边境轮战,昔日引以为傲的“第三军事强国”也彻底被打回了原形。
越南的遭遇,震惊了世界,尤其是印度。作为上一届“第三军事强国”,印度的曾经比越南还要辉煌。在开国总理尼赫鲁不遗余力的努力下,印度充分利用英国留下的英属印度遗产,在开局就“准王者”的情况下,印度高唱“不结盟”口号,很快就一跃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三世界领袖。
更令人垂涎三尺的是,由于印度独霸南亚次大陆的特殊区位,美苏两大针锋相对的超级大国都对印度表现出了强烈的青睐,抛来的橄榄枝连起来可绕地球三圈。
在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条件下,不断膨胀的尼赫鲁最终抛弃了“要么有声有色,要么销声匿迹,中间路线不能令我满意”的有声有色印度梦,转而开始谋求建立囊括南亚次大陆、阿富汗、青藏高原、缅甸等地的“大印度联邦”。
随后,不断蚕食新中国领土的尼赫鲁决心再进一步,最终挑起了自食恶果的中印战争。事实证明:印度的口气从来和能力负相关,当忍无可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以猛虎下山的态势发动猛烈反击,印度咄咄逼人的所谓精锐一触即溃,纷纷如离弦之箭往老家狂奔,以至于我方后方支援的炮兵险些误伤了迅猛追击的同志。
面对一败涂地的尴尬局面和新中国重开谈判的真挚诚意,感觉深受侮辱的尼赫鲁决心报复,并撕下不结盟伪装,公然要求美国、以色列和法国等西方国家支援,最终收获了更加惨烈的失败。
虽然新中国在中印战争后没有索要印度一卢比赔款,甚至没有完全收复失地,但却给印度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巨大伤害。
除了晚节不保的尼赫鲁在胆战心惊中郁郁而终,印度还被彻底踹下了第三世界领袖的神坛,从此从美苏争相拉拢的伙伴堕落为共享棋子,其后尽管印度一再表示“印度再也不是62年的印度”,但连尼泊尔这样的小国都开始对印度不屑一顾了,毕竟中印战争让“苦印度久矣”的南亚各国看到了“打印”的曙光,从此“双面打印”、“3D打印”等局面陆续形成。
所以,看到越南被揍得满地找牙的狼狈样,17年前印度屁滚尿流的场景恍若昨日、历历在目。所以,在没钱捧钱场,更没人捧人场的情况下,印度对越南进行了精神上的坚定支持。
就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了第2天,印度总理德赛就表示对中越边境冲突“深为震惊和不安”,并要求中国军队立即撤出越南。2天后的印度议会会议中,印度外长瓦杰帕伊对中国对越南采取惩罚性军事行动表示反对,希望双方都能够克制,要求中国必须将武装力量从越南的国土上撤走,避免事态的升级。
相比于国际社会主流舆论敦促中国撤军的同时,要求越南也必须停止对柬埔寨的侵略,印度拉偏架的操作着实匪夷所思,于是国际社会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不屑一顾。
不过虽然是自取其辱的自讨没趣,但印度的声援还是让鼻青脸肿的越南感受到了比见死不救的苏联还热乎的情义,两国原本不温不火的关系开始逐渐升温。
2003年,印越两国建立了“面向21世纪全面伙伴关系”,2007年升级为“战略伙伴关系”,2016年再度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的战略合作也不断深化。
印越两国关系之所以情比金坚,在静夜史看来主要有以下因素:
相似的历史轨迹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鉴于一跃成为超级大国的美苏早已当仁不让地分列前两名,所以能成为“第三”就成为很多志向远大国家的奋斗目标,而印度和越南无疑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然而,也正是因为两国灰头土脸的尴尬结局,再加上不知天高地厚的萨达姆,“第三军事强国”最终和所谓的“专家”臭大街一样,最终成为不自量力的代名词。
但即便如此,共同的历史轨迹,还是让两国找到了高度的共鸣。尤其是“由奢入俭”的历史蜕变,更让两国有种同病相怜的感觉。
共同的北方邻居
印度和越南之所以被先后踹下了“第三军事强国”的神坛,直接原因是拜北方邻国所赐。
虽然近代以来,印度和越南分别被英国和法国殖民,彼此缺乏共同语言,但两国都不约而同地继承了殖民者强取豪夺的劣根性。
而且,在“打败”法国侵略者后,越南又进行了时间更为漫长的抗美战争,而美国与英国的关系根本就是相亲相爱一家人,所以印度终归还是与越南有着千丝万缕的相似性。
所以,两国都曾疯狂挑衅新中国并最终被揍得哭爹喊娘,所以关于对手的记忆,印越两国是一致的。
虽然两国的空间距离最近也有近1000公里,但中间只隔了一个国家,并同时受到了泰山压顶般的巨大压力,这无疑让两国的关系更加情同手足。
一致的西向政策
时至今日,虽然两国人种迥异,但却扛着同样的苏式武器。冷战时期的苏联,为冲破资本主义阵营的围追堵截,尤其是走向印度洋,对印度要钱给钱、要武器给武器,拉拢可谓不遗余力。而彼时的尼赫鲁也有“学习苏联好榜样”的趋之若鹜,于是苏联捷足先登,成为印度武器的最大军火商,这种先下手为强也使得印度时至今日万国牌武器中俄式武器依然占比高达70%以上。
1959年中苏交恶后,苏联为围堵新中国,对印度的支持更上新台阶。而后为避免被美国挖墙脚,苏联还不得不一次次屈服于印度左右横跳的小九九,一次次忍痛割爱。
而越南,也是中苏交恶后苏联为围堵新中国而一手促成的结果。由于作为超级大国的苏联综合国力更为强大,且在北越最关心的“重建印度支那问题”上始终全力支持,因此北越逐渐动摇,尤其是1969年胡志明去世后,北越最终倒向苏联。
而在先后自食恶果,尤其是1991年苏联解体后,印度和越南又相继走上了“一路向西”的道路。
虽然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依然是印度官方指定的战略大忽悠,但俄罗斯的力不从心,加上印度有声有色的大国梦不断“复兴”,最终印度由左右逢源走上了倒向西方也就是美国的道路。
而越南虽然从1986年开始,在经济上全面效仿新中国,但在国家安全上还是“舍近求远”,毕竟越南窃据的南海岛礁,不仅大大扩张了越南的纵深,其非法钻取的石油更是成为越南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
所以,面对中越的根本利益冲突,越南当然要与新中国势不两立。而在俄罗斯综合国力一蹶不振根本难以倚靠的情况下,昔日血海深仇的美国自然是最佳靠山,美越关系也最终“化干戈为玉帛”。
互利的战略抱团
从印越两国的区位来看,两国都被同一个邻国全面压制,尤其是印度,即便组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山地部队也依然难以改变难以呼吸的尴尬命运。
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印度一方面加班加点地在中印边境挑衅,另一方面另辟蹊径,比如积极拉拢中亚迂回包抄,在苏联解体后制定了“向东看”战略,将东南亚视为其拓展的国际空间,并在2004年11月与东盟签署了《和平、进步与共同繁荣伙伴关系协定》。
虽然“向东看”战略最初只是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但随着时间推移,“向东看”的“视野”也不断扩大,比如合作领域不断深化、合作方式也更加丰富。
而越南作为在东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不仅是印度“向东看”战略的重要纽带,更是印度军事力量辐射西太平的中转站。
虽然为了防止新中国“秋后算账”,越南长期与美国沆瀣一气。但关系毕竟到不了日韩这种亲儿子的程度,更重要的是即便是亲儿子,美国也保留着不管不顾的传统。毕竟美国要的是新中国的城门失火、疲于奔命,至于棋子越南的死活,美国根本不可能注意到。
所以,越南需要关键时刻为自己两肋插刀的朋友,印度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虽然印越两国加起来都不够打,但壮胆还是有必要的,南海上的能源合作就是最好的盾牌。
可以说,两国的越走越近绝不是偶然。
但所谓“驴子拉屎表面光”,尽管几十年来,吹捧印度和越南的所谓公蜘叫兽依然大行其道,两国的“珠联璧合”还没开始就已经被吹上了天。但苍蝇再干净也成不了蜜蜂,在印越合作心心相印的背后,是多重难以逾越的天堑,确保了两国合作的前景始终黯淡无光。
静夜史认为,当前摆在印度和越南两国面前的艰难险阻主要体现在:
小国难堪大任
虽然为了报当年的一箭之仇,印度在越南问题上必然比美国更义气。但问题是,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是自讨没趣。
1962年中印兵戎相见之前,西藏军区司令张国华将军,很谨慎地将印军战斗力定义为“美军不许,秃子有余”,但交锋之后,张国华将军留下一句“我从军33年,从未打过如此轻松的仗”。再配合庞国兴那句“敌人非但不投降,还有胆敢向我还击”的豪言壮语,印军的实力从此被我们定义。
印军战斗力的拉胯,根本原因在于印度“得国不正”,尤其是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极大地遏制了印军的潜力和战斗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印军还是印度武器,对越南而言不是雪中送炭,而是添乱。
而越南虽然对印度的所谓战略积极配合,但面对北方邻国也根本就是蜉蝣撼树,这种小国之间的过家家,根本就难成大器。
彼此不羁放纵
历史一再表明:帝国主义殖民对某些国家而言不是灾难,而是荣耀,而这种深入骨髓的“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最终无一例外地激发了所谓的民族自负感,进而对其它国家不屑一顾,印度和越南皆属此类。
俗话说“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对很多小国而言,自信甚至自负总比自卑强,但脱离了自身国情的自负就是不自量力、眼高手低。
更可怕的是,对于印越两国而言,这种相似点根本不值得吹嘘,因为它们在看不上其他国家的同时,也看不上彼此。
印度作为英属印度的直系继承人,长期以“高贵”的英国人自居,不仅英国看不上的它不屑一顾,英国看得上的它也视若垃圾。而越南作为“打败”过法国和美国,又与新中国交过手的小国,就如同挑衅狮子后侥幸活下来的老鼠,其不可一世的自豪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印越两国人民从内心根本看不上彼此,这是两国长期合作的最大障碍。
体系难有互补
作为中华文化圈内的国家,越南在上千年时间里,深受中原王朝影响,即便推行所谓的“远交近攻”,在认贼作父勾结美国的同时也在推行所谓的土地私有化、全民直选、公务员聘任制等西方化制度,也不可能彻底摆脱中国的影响。
如今越南在经济上全面效仿新中国,既是符合其基本国情的正确选择,又能够在经济发展中与北方邻国互补,比如承接北方邻国的产业转移。
而印度,作为一个工业化聊胜于无的国家,与工业化基础同样薄弱的越南,根本就难以形成产业上的互补。
而没有经济上的互惠互利,印越两国连“以利相交,利尽则散”的条件都没有。所以经济上的不联通,是印越两国关系发展的最大软肋。
外界影响更大
本质上说,即便是国土面积排名世界第7的印度,也不是国际棋牌上的玩家,尤其是1962年被打断了大国崛起的脊梁后,印度更是成为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共享棋子,彻底失去了成为棋手的可能性。
印度如此,越南就更不值一提了。所以不管两国的关系到底是亲是疏,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其它国家尤其是大国的影响。毕竟世界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大国的雄心是无限的,印度在东南亚几十年的苦心孤诣,可能比不上大国一朝一夕的谋篇布局,而且在影响力上比印度更为深刻。
事实上中南半岛也从来没能成为印度的后花园,这既是印度实力不足的体现,又是古往今来弱肉强食法则的必然结果。
所以,尽管老三见老三,两眼泪汪汪,但印度和越南的情比金坚,注定不可能更美好。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国以利合
笑坏我了,三弟打印,这词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