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逊,一个一言难尽的英国小丑。
2019年7月24日,对于英国而言是一个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的日子。因为就在这一天,英国保守党党魁鲍里斯·约翰逊正式接任特雷莎·梅,成为英国新一任首相。
约翰逊之所以能问鼎英国最高权力宝座,直接原因在于同属保守党的特蕾莎·梅马失前蹄。
话说2016年,那是一个夏天,英国首相卡梅伦在万众瞩目中开启了脱欧公投,从此拉开了英国与欧盟分家的序幕。
作为欧盟的三驾马车之一,英国长期以来。都与欧盟保持了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毕竟欧盟成立的初衷,就是在经济上抱团取暖,从而于美苏争霸的夹缝中谋得一席之地。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入欧盟的成员国越多,对欧盟的成长就越有利。
但问题是英国作为如假包换的岛国,从来都与西欧大陆上的欧洲国家尿不到一个壶里,加入欧盟从根本上束缚了英国“离岸平衡手,大陆搅屎棍”的行动力。更重要的是,因为此前主动拜倒在美国的牛仔裤下,对法德主导的欧洲一体化嗤之以鼻,所以当英国受够了美国的耍弄,蓦然回首想要和西欧各国打成一片时,虽然经过重重阻碍最终美梦成真,却因为没有“开国元勋”的身份,享受不到更多福利。
但英国的庞大体量,又让英国不得不承受更多义务,尤其是扶贫指标。于是在投入和收益极其不成正比的情况下,英国和欧盟渐生嫌隙。
再加上冷战后的美国为压制欧盟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为此拉拢英国等盟友更是不遗余力。于是英国逐渐萌生了和欧盟大路朝天,各走一边的去意。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精心安排了英国的脱欧大戏,并成功地让英国脱欧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双输的尴尬结局。
首先是广大英国民众不愿意接受英国和欧盟分道扬镳的结局。要知道,英国虽然对欧盟常年不爽,但毕竟总体而言利大于弊。换句话说,英国尽管为欧盟付出了很多,但得到的无疑更加可观。
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的所谓脱欧大计,本质上就类似于某些作女的分手威胁,她们想要的,不过是男朋友求和与妥协的低声下气。
但谁能想到,英国入戏太深,直接来了个同意脱欧的结局。
按理说,脱欧与否,对于英国和欧盟而言都不算啥大问题,毕竟地球没了谁都照样转,大不了做不成亲戚做邻居。但令人抓狂的是,英国的“脱欧派”和“留欧派”,竟然有那么一点儿旗鼓相当。
这是一个非常要命的问题,毕竟没有一边倒的结局,剩下的就是无穷无尽的攻讦扯皮。
果然,脱欧公投闹剧尚未落幕,数百万不同意脱欧的英国人就聚在了一起。他们纷纷走上街头高举标语,表示此前的公投有些大意,请求再来一次公投以凸显真正的民意。
关键时刻,那个抱着三分威胁,七分玩笑心理推动脱欧公投的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正义,一再表示公投不是小孩子过家家,既然参与了就要接受现实。
于是,英国脱欧基本定调并一发不可收拾,毕竟除了“脱欧派”和“留欧派”的此消彼长,英国高层的工党也在不遗余力地给执政的保守党制造阻力。
更要命的是,既然决心与欧盟分道扬镳,就要妥善处理好善后问题,比如英国想远走高飞但苏格兰不同意,北爱尔兰虽然属于英国却与欧盟成员国爱尔兰无障碍交流等。
在纷繁芜杂的问题中,卡梅伦于2016年7月13日正式卸任英国首相,随后卡梅伦宣布辞去英国议会下议院议员职务,彻底退出英国政坛。
卡梅伦的急流勇退,虽然给自己保全了脸面,毕竟执政6年多时间以来,英国经济从衰退中复苏,就业率和民众收入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提升。但却给保守党留下了一个大烂摊,虽然在公投中竭尽所能避免了英国脱欧后苏格兰脱英,避免了英国的分裂,但保守党面临的问题一点儿也不少,这为特雷莎·梅的悲剧收尾埋下了祸根。
特雷莎·梅接手保守党党魁并就任英国首相后,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和欧盟协商英国到底是“软脱欧”还是“硬脱欧”的问题。
于是当她上台后,就马不停蹄地访问了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多个欧盟成员国,强调英国脱欧后仍将与欧盟保持密切联系。不仅如此,她还先后视察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重申英国在脱欧谈判中将尽力维护地方利益。
然而,理论和现实总有差距,当特雷莎·梅信心满满地开始脱欧进程时,才发现自己根本应付不了年前的问题。虽然经过特蕾莎·梅的奔走努力,英国与欧盟在2018年11月13日就英国脱欧协议草案达成一致,并将脱欧日期定于2019年3月29日。并解决了诸如北爱尔兰与爱尔兰之间不设“硬边界”,专门为应对“硬脱欧”的特殊情况预设了“保障条款”等问题。
但眼看大功告成的特雷莎·梅却遭遇后院起火,脱欧协议遭到了硬脱欧派议员的坚决反对,并很快引发特蕾莎·梅政府多位内阁大臣接连辞职。
随后在2019年1月15日、3月12日和3月29日,英国下议院先后三次否决了特蕾莎·梅好不容易与欧盟达成的脱欧协议。
议会内部的接连打击,再加上特雷莎·梅执政期间英国经济每况愈下的尴尬背景,最终特雷莎·梅遭到下议院弹劾,并最终于2019年6月7日黯然下台,随后英国进入鲍里斯时代。
相比于特雷莎·梅,约翰逊之所以能最终推动英国脱欧并荣膺“脱欧首相”,根本原因在于约翰逊作为英国的“金毛狮王”,虽然没有谢逊的武功,却有着相同的野性:
不仅长得野,路子更野。
特蕾莎·梅的惨败,深刻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所谓的“软脱欧”根本就是死路一条。
事实上无论“软脱欧”还是“硬脱欧”都属于协议脱欧的范畴。所以约翰逊一上来,就抛出“硬脱欧”的大招,坚决彻底和欧盟一刀两断,如果这样还不行就无协议脱欧,怎么凶狠怎么来。
此前的英国之所以倾向于协议脱欧尤其是“软脱欧”,根本原因在于英国事实上在欧盟中得到的远大于付出,尤其是伦敦的金融中心地位,对欧盟有着强烈的依赖。所以尽管英国决心脱欧,但也想尽一切办法保留留欧时的红利,说白了就是责任不担,占便宜没够。
但现实情况是,软脱欧根本就无路可走,欧盟虽然愿意对英国做出部分让步,比如和英国达成脱欧协议,但英国内部众口难调。尤其是科尔宾领导的工党,极力打造民众代言人角色,对于脱欧协议习惯性反对,最终导致特雷莎·梅折戟沉沙。
所以,约翰逊吸取教训,不惜放弃所谓的红利,只为能和欧盟一拍两散。
鉴于工党长期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约翰逊对科尔宾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逼宫”,提前在英国下议院举行大选,以自己的职业生涯硬刚科尔宾。结果约翰逊大获全胜,科尔宾黯然下岗。
2020年1月29日,欧洲议会全体会议对脱欧协议进行了表决,投票最终以621票赞成、49票反对、13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2019年10月英国与其他27个欧盟成员国达成的协议。根据协议,英国将在1月31日正式脱离欧盟,双方随即围绕未来关系展开新一轮谈判。
由于约翰逊在脱欧问题上的突出成绩,其支持率一路水涨船高,最高时有70%的英国人支持约翰逊领导英国。
但仅仅过了3年不到,约翰逊的支持率就来了个540度反转,伴随着英国财政大臣、卫生大臣在内的超过50名政府高官纷纷辞职,约翰逊政府遭遇了越来越严峻的危机。
面对1/5同事的一去不回,尽管约翰逊一再表示骂死不挪窝,打死不辞职,要继续为大英帝国发光发热。毕竟约翰逊刚刚通过了不信任投票,在法律上至少还能在首相位置上逍遥12个月。但与保守党1922委员会主席格雷厄姆·布雷迪促膝长谈后,约翰逊最终同意辞职。
对于约翰逊而言,这无疑是名副其实的政治生涯滑铁卢。要知道,3年前的约翰逊,有着70%的民意支持率。然而,今天却有70%的英国人要求他立刻、马上卷铺盖滚蛋,可谓令人唏嘘。
而世界之所以变得这么快,静夜史认为根本原因在于约翰逊作为英国首相,却总是习惯性地向美国靠近。
在这个世界上,拜倒在美国牛仔裤下的国家很多,模仿美国领袖尤其是特朗普的领导人也不可胜数,比如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巴西总统博索纳罗,尤其是博索纳罗,更是号称“巴西特朗普”。但他们在英国面前,无不相形见绌,因为英国不仅有在美国面前长跪不起的光荣传统,约翰逊更在外形上与特朗普实现了高度契合。
从二战结束以来,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的猛烈打击,昔日叱咤风云的日不落帝国最终分崩离析,并龟缩到英伦三岛的一亩三分地。在美苏争霸已成定局的情况下,英国审时度势,最终做出了坚决追随美国的决策,实现了从美国大爷到美国大孙子的戏剧性蜕变。
彼时的美国,虽然身在美洲大陆,但相比于亚欧非大陆却是名副其实的“岛屿”,美国也自然而然地成为英国的Plus版本,与作为岛国的英国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虽然因为长期被美国“亲父子,明算账”,英国最终选择和西欧各国打成一片,但英国与法德的矛盾积重难返,更因为冷战结束后欧盟不再是美国的小可爱而是美国的新公害。所以英国蓦然回首,迎面对上了美国炽热的目光。
在这样的情况下,美英勾结并旧情复燃在所难免,这也成为英国在脱欧问题上头也不回的重要因素。而当英国终于和欧盟分道扬镳,就不得不更加唯美国马首是瞻。
对于约翰逊而言,虽然政治危机的直接因素是提拨的保守党副首席党鞭Chris
Pincher被指控涉嫌性骚扰,且约翰逊左右包庇,前后表态不一,给民众留下了撒谎成性的可怕印象,并最终在英国政坛引发了可怕的地震。
但从本质上说,约翰逊的失败,根本原因是其内外政策的失败。
概括说来,在这个世界上,靠美国活着的国家不要太多,但像英国这样上赶着跪舔和迎合的情况还真是凤毛麟角。
约翰逊政府的最大缺陷,就是在外交政策上追随美国大搞意识形态之战,在围堵俄罗斯和中国的问题上前赴后继。
在美国与中俄矛盾越发尖锐的情况下,英国作为美国的小弟,摇旗呐喊本没有什么,毕竟如果不表态很可能首先被美国收拾。但英国明显比欧盟等国家更积极,积极到俄罗斯咬牙切齿到要对英国重点打击。
对中国也大同小异,总之怎么恶心怎么来,怎么讨打怎么来。
理论上说,想在美国爸爸面前好好表现一下没啥问题,毕竟表现好不仅能得到拜大爷的口头奖励,更能或多或少地得到美国的资金和技术的扶持。但问题是美国从来都是在关键问题上拉稀,给不了英国想要的利益。
更重要的是,美国想要的,只是让中俄难受的过程,根本不考虑结局,毕竟美国深知中俄不可能轻易倒下。所以就像当年绥靖政策英法随意将东欧盟国丢弃一样,美国为了恶心中俄,不在乎到底会完蛋几个小弟。虽然英国和美国同出一系,但不代表美英关系好到合体。
而且,约翰逊的发型,明显和拜登的对手特朗普更有默契,所以美国不可能在乎英国的结局。所以英国高举意识形态大旗的结果就是遭遇了中俄的猛烈反击,尤其是俄罗斯暴怒,在能源问题上不断发力,让英国面临着40年来最高水平的通胀危机。而生活成本的步步高升,让约翰逊一步步失去了民众的支持率。
而且,为了应对新冠疫情、解决30年没能解决的严重积弊,约翰逊发起号称“二战”以来英国最激进的新政,推出美国罗斯福式的改革计划,力图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层面重新加强国家整合:
一方面,试图一举解决区域发展失衡、创新动力衰减、社会贫富分化等难题;另一方面,向以文官为代表的“幕后政府”发起挑战,试图打破僵化的官场文化,建立首相主导的强人政治格局。
而这种治大病用猛药的搞法,无疑让本就风烛残年的英国更加摇摇欲坠。
更要命的是,外部环境的恶化,很快作用于国内的矛盾,恶化了英格兰同苏格兰及北爱尔兰的关系,于是英国遭遇了国土分崩离析的严重危机。
在这样的情况下,约翰逊又再接再厉地祭出了传统的耍无赖技能,让欧盟乃至世界看到了英国绅士的所谓节操。
可以说,约翰逊的“励精图治”,虽然缓和了英国当时的危机,尤其是脱欧的问题。但却是真正的饮鸩止渴,让英国不可避免地滑落谷底,所以约翰逊的下台也就不足为奇。
那么,约翰逊的下台,会让水深火热中的英国走向哪里呢?静夜史认为不会改变英国的衰落轨迹,有的只是快与慢的问题。而历史也必将证明,没有约翰逊的英国不仅一文不值,而且将更加垃圾。
从英国几百年的发展轨迹来看,从1899年第二次布尔战争开始,日不落帝国就开始走向盛极而衰。而在二战后,失去广阔殖民地的英国,衰落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在这样的情况下,所谓三百年河东,三百年河西,在美国的主导下,失去殖民地基础的英国根本就看不到东山再起的希望。
盛极而衰的积重难返,催生了民粹主义的异军突起,英国脱欧就是民粹主义的直接体现,约翰逊也是靠着民粹主义的魔法打败魔法,才最终完成了英国的戏剧性蜕变。
但民粹挽救不了英国的衰落,所以约翰逊最终黯然谢幕,并宣告了民粹主义浪潮的退潮。但问题是,民粹尚且拯救不了英国,去民粹又有什么机会让英国触底反弹甚至涅槃重生?
所以,无论约翰逊之后的英国领导人是谁?民粹主义都不可能彻底消停。而即便彻底消停,英国也无法改变不断沉沦的困境。
当前英国面临的局面就是,追随美国要被慢慢拖死,但不追随美国,英国就会被美国收拾得当场去世。所以,未来的英国为了苟延残喘,更为了避免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引发的国土撕裂,必将紧密追随美国,并最终走向万劫不复的不归路。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