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盟只为不互掐?俄罗斯、伊朗与土耳其,为何会选择走到一起?

结盟只为不互掐?俄罗斯、伊朗与土耳其,为何会选择走到一起?

00:00
12:42

俗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但在中东的一亩三分地,敌人的敌人还是敌人。

话说2022年,那是一个夏天,伴随着第聂伯河两岸的战火旷日持久,美国又一次看到了趁火打劫并将俄罗斯置于死地的希望,于是美国总统拜登应声而动,不顾耄耋之年的高龄,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出访中东的行程。

在拜登看来,东欧烽火已经让欧盟和日韩等铁杆盟友做出了正确也就是坚决追随美国的选择,但剩下的准盟友们尤其是沙特阿拉伯似乎和自己一样老年痴呆,对于美国的振臂一呼根本没有反应。于是拜登决定开启中东之行,亲自劝说沙特阿拉伯等中东国家“弃暗投明”。

然而,面对拜登漂洋过海的苦口婆心,中东各国表现出了强烈的不屑一顾,尤其是沙特王储,不仅没有设身处地地为美国利益前赴后继的觉悟,用石油增产缓解美国的高油价和高通胀,更拒绝美国关于将俄罗斯踢出OPEC+的“建议”,明摆着不拿美国当干部。

沙特阿拉伯的“以身试法”,对中东尤其是海湾国家产生了强烈的示范效应,它们纷纷表示“石油才是生产力,拜登老儿算个屁”,于是拜登苦心孤诣的所谓“中东版北约”还未开始就已经结束。

但拜登不会想到,他去中东出了趟差正事没办成,却无心插柳地促成了对手的携手并肩。虽然所谓的“中东版北约”难以成型,但却让美国的敌人们感受到了切实的威胁。于是在美国这个共同敌人的上蹿下跳下,它们情不自禁地走到了一起。

它们,就是俄罗斯、伊朗和土耳其。

和拜登左拉右扯还凑不齐一桌麻将形成鲜明对应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和伊朗总统莱西齐聚德黑兰,共同举行俄土伊“阿斯塔纳进程”三国首脑会议。不仅如此,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还签署了价值约400亿美元的合作备忘录,用满载而归的收获狠狠打了拜登空手而归的脸。

由于三国因为反美而聚首,再加上俄罗斯与美国的针锋相对,于是国际社会的吃瓜群众情不自禁地就脑补了普京构建反西方联盟的恢宏进程,国内的互联网上也有俄土伊三国同盟正在成型的劲爆表述。

那么,俄土伊三国真的会形成牢不可破的反美同盟,并在中东乃至世界刮起外交旋风吗?静夜史认为当然会,具体来说就是会个锤子!

对于俄土伊三国而言,就像共同的爱好能让人趣味相投,但绝不能成为维系彼此的唯一纽带一样,反美是三国最大的“政治正确”,但这绝不能成为三国同盟的唯一支撑。

因为三国彼此之间不仅几乎没有共同语言,且历史上都曾经是彼此不共戴天的宿敌。

作为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广阔的国家,俄国对土地的欲望空前强烈,因为继承了蒙古“噬土成性”的基因,所以当1480年俄罗斯终于挣脱金帐汗国统治自立门户,随即就走上了“开疆拓土”的大国崛起之路。

猛烈的领土扩张必然伴随着周边国家的非死即伤,它们即便没有和喀山汗国、西伯利亚汗国以及克里木汗国等国家一样被生吞活剥,基本也都是遍体鳞伤的状态。

而尴尬的是,土耳其和伊朗,刚好就是沙俄的邻国,或者说经过沙俄猛烈的领土扩张,土耳其与伊朗,国土先后和俄罗斯接壤,这一点同清王朝异曲同工。

而一旦和沙俄山水相连,就必然意味着丧心病狂的侵略,除非自身实力强于沙俄。只是,相比于源源不断接受欧洲先进技术的沙俄,以及哥萨克这样的半雇佣兵性质的扩张军团,无论清王朝、伊朗还是土耳其都不可避免地在盛极而衰后遭遇了沙俄野蛮的侵略。

虽然无论土耳其的前身奥斯曼帝国还是伊朗的前身波斯帝国疆域都无法与清王朝相提并论,但对于沙俄帝国而言,控制土耳其海峡的奥斯曼帝国是沙俄走向地中海的重要通道,而雄踞伊朗高原的波斯帝国则是沙俄帝国进军中东饮马印度洋,最终实现彼得大帝“走向四大洋”遗嘱的重要节点。所以无论奥斯曼帝国还是波斯帝国,都是沙俄大国大国崛起之路上不可避免的必经之路。

所以从1676年第一次俄土战争开始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后的苏俄政府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在长达241年的时间里,沙俄帝国与奥斯曼帝国进行了多达12次惨烈厮杀,战争的结果是奥斯曼帝国加速衰落并最终在一战后分崩离析,沙俄帝国虽然占据上风,但因为英法等列强的干涉,非但没能获得梦寐以求的土耳其海峡,扭转在黑海受制于人的尴尬局面,更因为旷日持久的战争加速了崩溃的进程,可以说12次俄土战争最终导致了两个世界级强国的同归于尽。

相比之下,波斯帝国在沙俄的铁蹄下表现得则相对窝囊,虽然在被沙俄帝国夺走了高加索地区后,波斯帝国有意趁沙俄自顾不暇时北伐沙俄收复失地,但很快就被卷土重来的沙俄打回原形,不得不接受彻底失去高加索的尴尬命运。

不仅如此,沙俄为了获得印度洋出海口,还不断向波斯渗透,最终形成了沙俄占北,英国占南的局面,极盛一时的波斯也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25年巴列维王朝建立后,国王老巴列维有意借助纳粹德国势力反英驱俄,但很快遭到苏联和英国的反杀,它们以确保伊朗后勤补给线路畅通的名义南北分割占领伊朗,直到战后才最终光复。

而且,如果不是美国的“仗义相助”,苏联极有可能扶持伊朗北部的苏维埃政权自立门户,令伊朗陷入南北朝局面。所以劫后余生的伊朗对美国感恩戴德,国王小巴列维不仅对美国敞开大门,更学习美国好榜样,推行“民主”意味强烈的改革,伊朗也成为美国在中东的重要支点,更在美国支持下成为强悍的“中东警察”,直到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政教合一的伊朗彻底与美国翻脸。

而即便伊朗与美国反目成仇,也对苏联的扩张野心高度警惕,伊斯兰革命导师霍梅尼更是提出了“不要东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兰”的口号。

所以,虽然没有俄土之间的血海深仇,但伊朗对俄国也是名副其实的深恶痛绝。

而土耳其与伊朗之间,也存在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恩怨。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中东国家,无论伊朗还是土耳其都曾有过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历史经验,所以他们的疆域必然高度重叠,这就意味着难解难分的矛盾。

且在奥斯曼帝国与波斯帝国先后度过了极盛时期后,两国在中东的势力范围争夺也如火如荼,尤其是南高加索地区。

为了避免被逊尼派穆斯林为主的奥斯曼帝国同化,波斯帝国决心转投什叶派,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什叶派穆斯林国家。

所以俄罗斯、土耳其与伊朗,不仅在历史上彼此欠着血债,走到今天更是国情迥然,尤其是宗教信仰的南辕北辙,注定了三国不可能拧成一股绳。

而且今天的三国,战略重心也天差地别,在俄罗斯与西方国家鏖战东欧且寸土必争的情况下,一路向西的“脱亚入欧”遭遇迎头痛击的土耳其决心“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将战略重心转向中东。而伊朗为了增加对抗美国的纵深,除了一心向西构建所谓的“什叶派之弧”。更向北谋求整合中亚,企图在中亚乱局中分一杯羹。

可以说,在三国利益交叉重叠甚至针锋相对的情况下,彼此之间不打起来就已经非常不错。

更尴尬的是,相比于俄罗斯和伊朗这两个铁杆反美派,土耳其是如假包换的北约成员国,这意味着土耳其是真正的“内奸”。

那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尤其是中东这片“敌人的敌人还是敌人”的环境下,三国聚首到底是折腾个什么劲呢?难道就是为了给自己找膈应?

在静夜史看来,这似乎匪夷所思却又合情合理,因为“结盟”,从来不限于兄弟有难两肋插刀,更在于需要同仇敌忾一致对外的时刻,保证彼此不先打起来。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日意三国结盟的历史来看,国与国之间的结盟更多时候不是为了两肋插刀,而是为了在关键时刻不相互插刀。尤其是德日结盟,在苏德战争陷入胶着,德国最需要日本从苏联东部捅刀的时刻,日本摄于诺门坎战役的深刻教训,选择南下偷袭美国,给本就一发不可收拾的二战添了一把火,加速了法西斯的万劫不复。

因为战略利益的南辕北辙,德日两国必然走向不同的方向,但两国无论敌人还是称霸世界的目标都高度一致,所以结成法西斯轴心,目的就是为了规避两国“同室操戈”的风险,并在称霸世界后划分彼此利益。

这种情况对于当前的俄罗斯、土耳其和伊朗似乎也殊途同归。毕竟三国非但没有共同语言,彼此还矛盾重重。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对美国的穷凶极恶,三国最应该做的不是1+1+1>3的组队,而是如何防止三国彼此内耗让美国坐收渔翁之利。

所以,俄土伊三国聚首,不为结盟,只为在反美大业上不相关伤害。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Robards

    几百年前的仇谁关心?俄国会往土伊扩张领土吗?不会吧?伊土就更不会了,俄往东欧,土往北非,伊往红海,互不干扰。再加上石油同盟,背靠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