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是个修行场,炒股的终极境界是人性的修炼。
对股市有一定认知和操作阅历的人基本上会认同这个观点。赚钱是炒股的主要目的之一,但一定不是唯一。
或许在刚踏入股市时是第一或唯一目标,但当你真正领略过股市的跌宕起伏,个人心境的万般变化后,在股市中的收获就不仅仅是赚钱了, 在极具特色的环境和业态下,人性被展现的淋漓尽致,纤毫毕现,人性中的优与劣甚至呈倍数级被放大。
单讲这个话题过于宏大,我近期的一个思考点是“舍得”。
老子《道德经》第36章:“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先要舍才有得。
有得必有失/舍,有失/舍必有得。
对于心性观念的解读找不到唯一的答案,不同人的理解不尽相同,个别的甚至大相径庭。同样的人在不同的阶段对于舍得也有不同的感受。
所以,下面对于舍得的解释或理解都只出自于本人在本阶段的心观的折射。
在股市中,如何树立正确的舍得观对于每个人都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你进步的速度,攀登的高度,以及最终的结果。
如果不能做到不断地进步,你就会困顿其中,裹足不前,或者焦虑疑惑,不知所措。
最为典型且绕不过去的是追求模式的多少。
“少而精”,“专注”,“一招鲜”,“龙空龙”等字眼基本上能引起每个股友的认同感。因为在脑海中会同时想起另外看似对立的一些词汇,比如“多而杂”“贪多而不得”。
并且因擅长主用一招而成名的人得到了广大股友的追捧,甚至推崇倍致,比如华东大导弹、北京炒家,或者92科比等人。
也有近期的人气博主讲过:加法做到极致不是终点,只有把减法做到极致才是常胜的开始。
早期的乔帮主也有过类似的经验之谈:十年加法是积累,一朝减法才是升华。
这些言论或观点让许多刚入股市或者还奋斗在进阶路上的股友们看似找到了方向,但又经常陷入迷惑之中。因为学的过程一定是做加法的阶段,看到A确实是有价值的技术,而B同样也是,为什么一定要二选一或多选一呢。放弃认为有价值的知识或技术,心中有不舍,甚至不解。
我目前的理解或许有些另类,或许更有道理。
讨论模式的多少本身就是一个无解的伪命题,或者只是一个浅层面的话题,没有达到事物的本质。
一是大家只看到了北京炒家的打首板,华东大导弹的做连板,但没有看到更多的成名大V们使用多种多样的模式或手法,比如退学炒股,小鳄鱼,瑞鹤仙,乔帮主,甚至炒股养家。
炒股向来讲求概率,我们有没有全面统计过,但凡已经身价达到五千万或以上的成功人士是只用一种模式,还是多法并用。后者更多。
再讲大家热议的北京炒家,他打首板,又可以进行细分,是打早盘半小时内板,还是全天不同时点的板都可能打。华东大导弹做情绪连板,是只打板还是半路也上。如果他们都有,是不是还不够专注和单一。
所以,模式的多少本身就没有标准,学一招行,学二招也算专注,那学十招就不专注了吗?
我们探讨一个命题,一定要究到本源,这样才有价值,才能找到答案,辨明方向,解除疑惑。
本质是你对招式或模式的掌握程度。
当你能将此模式在应用时游刃有余,达到高胜率状态,且已经有了较长时间的实战验证。那么,这个模式就是成功模式。
如果你只专注这一招,不求其它,就是做到大家所说的专而精。
假设有十人都将此招练到了成功模式的标准,再细分下去,还能进行区分。
有人练到成功率为 55%,长期使用,一定可行。而有人不断地再进行研究和优化,将胜率提高到了60%、70%甚至更高。这就是把一招持续练到精益求精的地步。
而有人能把二招、三招或十招都练到60%或更高的程度,全部达到了高胜率的标准,为啥只能用一招而舍弃其它呢?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招式的多少,而是修炼者对招式的把握程度。
当你的进阶程度还只是在50%以下时,不管是一招还是多招,你仍然处于亏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谈少而精有意义吗?因为没有讲到本质,所以都是空谈。这时只能说少也不精。当你练到十招都达到 60%以上时,多也不杂
能够限制或左右你达到这个变化的要素主要是你的目标,你的努力,你的精力,你的成本,或者还有其它的一些外在环境的影响。
毕竟练好一招已经难能可贵,要练好多招,那就是难上加难,非常人所及。
最好的办法和思路是:学一定要多学,没有多学,你的认知有局限性,也会影响你对一招的修炼高度。但在学和用的过程中,要讲究方式和策略,如果时间紧,对目标和成本的压力大,那么,尽可能地将精力选集中到一招上面,泛学为辅。当经过一段时间地积累后,可以将此招极小仓位地在实战中去验证,在实战中再进行体会,总结和优化,当胜率基本能达到60%以上时,可以放大到正常可承受仓位进行操作。
先专注一招,将它变成成功模式,并持续有实际上的收获。
这一点非常重要,它能极大的提升你的信心,降低焦虑无助感。
当你在好好地稳定了一年以上后,你会自然而然地开始探索新的模式,方法类同于第一个,这样你的做法最高效也最容易成功。
如果在开始阶段,一招还没有练好,而是多模式齐头并进,同时练到高胜率的难度是倍数级,时间更长,对人的精神考验更大。
你先自我评估一下个人的悟性,努力程度,时间和成本的压力如何,多数人不建议采用这一做法。
而在实际中,我们常犯的毛病是学XI在做加法,但连一招也没有达到 60%的高胜率的标准时,就开始到处使用多模式。结果是亏损不止,越学越乱,思而有惑,惑而无解。于是倒过来找原因,认为是不是学的太“杂”了,这或许是原因,但一定不是本质上的原因。
一个帖子中没有图片或案例,感觉像一碗好汤中没有添加调料,味道达不到极致。
以上海物资为例,我们再回顾此股,在六个交易日每天都可以上车。甚至其中的第2、3、4个交易日中,可以有二个买点。
单一手法的人做不到最大程度的收益,但千万不要拿我只吃能力或模式内的利润这句话来做说辞。
同样模式多的人如果水平达不到高胜率,要么看不到,要么看到不敢上,也是吃不足更多的收益。
不管什么手法,多少手法,都是表象,归要到底,是你对市场,对个股的走势的理解力。
理解力到位了,执行力一定能到位,大概率成功,高收益的次数多对于你就是正常的现象了,反之就是不正常。
舍得观在股市中还表现在下几个具体方面:
1、量力而行做减法。
这个力不仅是能力,还有精力,还有本源。
仍以模式的多少说事,如果能力不够,达不到盈亏线之上时,一个模式都不能拿出来使用,更不用说多模式并用,只会导致反复亏损,不在这是亏,就是那里割。
如果能力够了,且是多模式。也没有必要全部使用,还是根据具体的情况。因为你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一天内出现了符合你高胜率模式的机会不止一个二个,甚至多个,无须全部操作,从精力角度,关注多目标比较吃力,从收益角度,做好一二个足矣,做一个也是收获 10%,做四个也不会增加收益率,本因只是对风险的控制。二个或最多三个就足够了,次日在去除旧换新时,也不至于忙不过来,顾此失彼。
2、戒除贪念而做减法。
来股市是求财。这是一件光明正大的事,没有不好意思。求财到能得到,一直是你能力进步的正向体现,你只能赚到你能力以内的钱,随着你能力的提升,你赚钱的速度会越来越快,赚到的钱的数额会越来越大。
而贪念是指你忽视了你当下的能力范围,只是一味地想着快赚多赚。当欲望霸占你的头脑时,你的操作就会跳出你的能力圈,尝试了极具风险不可知的领域,而你浑然不知。
心死则道生,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只有在你放下一切欲望,认真着眼于现实,做好当下,努力前进,不是目标的目标也能实现。
以乔帮主敬佩的前辈独孤一箭为例,他的做法是只要今天买入了,次日无条件在早上十点前全部卖出(连板除外),其中有很多机会在十点后,甚至下午又涨起来了,即算是卖飞了。
许多人包括乔帮主对此感觉不可思议,不能理解,认为是不是条件定的过于刻板,如果再等等,可以赚的更多。
结果是他尝试过格局,有时确实多赚了,但有时回撤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跟踪后发现:他的体量一直没有明显上去,而独孤一箭则从几千万到上亿稳步上升。
这个道理难度他自己不知道吗?
正是因为他做到了去除主观想法中的贪,只取现实中的得。反而,似慢则快,看少实多。
不管收益率多少,在早盘结单。可以从容地进入到下一次的机会,内心不必纠结。
试问,那些认为独孤一箭卖飞的人是不是因为事后看到后而又以新高了才说的。如果在十点前就能预判它是新高,且是持续大概率的判断准确,那你是真有水平。否则,就是马后炮。
如果独孤一箭也有这样的能力,相信他不会将所有的单子限定在十点前了结,而有所选择的进行操作。
因为他坚持做到自己能力的事,坚持按规则来处理,得到已有,回避未知,才能让他长胜不衰,看似蠢笨的办法让他一骑绝尘。
这一点一看就明白,但基本上没有几个人能做到。
随机选科力远这个股为例,如果在蓝色框内的位置低吸了,后面吃到了二个中大阳线,但你没有及时止赢。
一般人就会陷入搞笑又现实的混乱状态,还没有亏,前赚了十个点都没有出,再等等,结果归零了。
然后,心想可能还会反弹,再看看,结果被套了。
已经被套了,心想,都曾赚过钱,再从这个股上亏着出来说不过去,于是硬扛。结果大亏,最后就是装死,或者好听一点叫死捂。
结果是这样的。
这就是多数人会犯的毛病,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都表现的比较聪明,但在股市里可以蠢到没有下限。
本质是:贪而不舍。
对于我自己,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主要问题在于术的缺乏或不足,更不精。那时谈心性更是如无水之源。
现在对于术的积累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术与心性间的比例达到6:4或7:3的状态。此时,对于术的继续精进肯定是必要的,但当下影响我进步的更大因素来源于心性的修炼没有同步跟上,其中最大的就是这个舍得观没有正确地树立好,严格地执行好。
当你看到许多成功案例时,你就忘了概率事件和追求确定性的宗旨,于是想着近期这么多的类似模式模式都成功了,我操作的这个也会成功,结果就是“小概率”发生在你身上。不要怪谁,只能怪自己,因为你偏离了初衷,违背了最核心的东西,被欲望和冲动劫持。
亏的就是你。
当你看到你一直关注的人做的比较成功,粉丝人数爆涨,直播时打赏几千,你在羡慕的同时也暗生嫉妒,于是又想学别人的手法,把自己长时间建立的特色弃之脑后,甚至有所怀疑。这是自己贪而不能自省的表现。
看到别人的成功,我们要学的是他的方法,而不是嫉妒他的成果。再嫉妒也不会跑到你的口袋里。但在学的同时,注意是在自己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优化,而不是看到到一个成功的,就把自己的东西扔了,如果再看到另一个更成功的,是不是又把刚才学的也全扔了。
还是贪念在作怪,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
要想走好走远,还是要清醒地认识自己,当有进步时,不骄不躁,继续巩固与改善;当遇到失败或挫折时,认真反思总结,夯实基础,弥补不足。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