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和意见如何区分?什么样的人适合当科学老师?科学家在科学事实传播方面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当60余位世界顶尖科学家围成圆桌,就重塑科学教育议题展开深度讨论时,无数思维的火花迸发出来。11月8日上午,世界顶尖科学家莫比乌斯论坛举行。来自哈佛大学、MIT、斯坦福大学、加州伯克利分校、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的60余位科学家各自通过2分钟的陈述以及自由交流形式,表达对科学教育的关切。论坛主席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布鲁斯·阿尔伯茨教授表示,很多观点都让他耳目一新,希望把科学家们这些极有价值的观点记录下来,大家一起共同推动科学教育。
阿尔伯茨举例,从幼儿园引导孩子观察种子开始,就应该引入科学教育,中小学科学教育来源于对成百上千问题的思考。
莫比乌斯论坛
区分事实和意见
中国有2000多年教育历史,中国人擅长考试,那么在科学教育、批判性思维方面我们是不是也具备优势呢?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分享了他的观点。
什么是科学的事实,什么是别人的意见?与会不少科学家提到了这个经典的关于区分科学事实的案例。要掌握区分事实与观点的技能,需要对全民进行科学教育。“科学是唯一改变世界的方式。”诺贝尔奖得主、神经科学家梅-布莱特·莫索尔表示,科学的核心是好奇心,作为父母,一定会遇到不会回答孩子问题的时候,这个时候不要害怕回答,而要切换思路,带领孩子一起去探索去研究。
嘉宾讨论
实际操作比只听理论更重要
“听课几个小时听不懂,一进实验室就懂了。”布鲁斯·阿尔伯茨分享他的科学教育经历。把五岁的孩子带到田野里,让他们研究种子,把学生带到热带雨林参与测量、研究,实地探究比空谈理论更有效果。
卡洛斯教授从事工程学领域教育,他尽量让他的学生参加各种研究活动,科学教育努力的方向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农业科技的加州伯克利分校教授戴维·齐尔伯曼表示,科学教育不是局限于一个领域,而是要了解世界是如何运转的,物理、化学、经济学、生命科学乃至投资学等都应该了解。
对中学科学老师进行培训
德国科学家朗兹·乌尔里奇回忆了他与中学科学老师的故事,这位老师的热情一直感染着他这个学生,直到现在他们也保持了很密切的联系。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乔治·斯穆特分享了他进行科学教育的经历。作为大学教授,他其实到中学进行过科学讲座,但是效率并不是很高,他于是建立了教师工作坊,通过给科学老师进行培训的方式来传播科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与会科学家还提出了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向决策者传递科学的声音,在教育领域推动国际合作等看法,更好地塑造科学的未来。
嘉宾发言
如何“戳破”社交媒体“泡泡”
曼切斯特大学教授安德烈·盖姆教授关注信息爆炸环境中,科学信息的传播:“有些人只相信自己相信的东西。”如何戳破信息传播中的泡沫?他的话题引发了很多在座科学家的共鸣。
“现在的年轻人大量使用社交媒体,殊不知这些都是算法推荐给你的,它们会不断推送你喜好的内容给你。”如何辨别有效的信息,在未来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不少科学家对社交媒体都表示了关注,西澳大学巴里·马歇尔教授说,他避免“被推送”信息的方法是,对推荐的信息都点不喜欢。罗马生物医学大学科学家李安度·佩奇亚分享,他和14岁的女儿之间,通过互相交换手机,来避免受到推送信息的影响。
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爆发式发展
不少教授对人工智能、GPT的发展表示了高度关注,我们能以多快的速度找到答案?如何避免学生用GPT作弊?斯坦福大学教授迈克尔·莱维特教授表示,他从人工智能发展中受益,“因为人工智能,我的生产力提高了三倍。”他同时表示,世界日新月异地发展,未来教育是互换角色式的,每个人都应该去了解人工智能。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