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1945年解放战争前,我军就在邯郸接受了国民党军高树勋率领的第8军的起义投诚。
从此以后一发不可收拾,潘朔端第184师投诚,曾泽生第60军长春战场起义,不断有大批国民党军队向我军投诚。
以至于后来我军的500多万人部队中,有200多万人都是来自国民党军队的俘虏兵。
这么庞大的数字,着实存在巨大的隐患,一旦出现哗变,后果不堪设想。
面对这一问题,毛主席用了一计,将这巨大的隐患轻松解除,这些方法循序渐进、互相呼应,实在是高明。
国民党军队为什么有这么多部队向我军投诚呢?毛主席使用了什么方法,轻松解除了巨大的隐患?
数量庞大的俘虏兵
战争是对人力物力的一种巨大消耗,一支军队能否取得最终的胜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在战争中及时补充兵源。
世界历史上各国部队补充兵源的方式多种多样,而其中最为实用、最为常见的一种就是,将战俘直接转化为自己阵营的士兵。
例如二战中德国闪击波兰后,俘虏了大量波兰士兵,其中25万加入了德军队伍,为德国所用。
同样是在二战中,有60万日军被苏联俘虏,其中除了接受劳动改造的之外,有数万人被拉到苏德战场上,用于充当苏军的大头兵。
将战俘变成兵源的做法,在世界各国历史上都司空见惯,但是我军在解放战争期间,将战俘变成兵源的效率和成绩,则是世界上史无前例的。
从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之后,我军在四年的时间里,共消灭国民党军队正规和非正规武装807万人,俘虏400多万人。
其中有200多万人穿上解放军军装,成为了解放军战士。
通过吸收国民党俘虏,再加上各地的招兵,我军人数从开战之初的130万人,一直扩充到了后来的500多万人,可谓是发展神速。
那么我军是怎么做到,让400多万国民党军俘虏中的200万人都加入我军的呢?主要原因有三个。
首先是优待俘虏。
在历史的惯例中,交战双方在战场上刀兵相见、你死我活,因此当俘虏了对方士兵之后,往往对这些俘虏没有什么好的态度。
非打即骂,让其挨饿受冻,甚至根本不当人看待,当做炮灰或者奴工。
例如在二战的苏德战争中,苏联俘虏了200万德军,其中近一半被虐待致死。
而我军在解放战争中对待战俘的态度,则与世界各国军队都完全不同。
我军对战俘实行优待政策,不打骂、不虐待,更不会充当奴工,提供一日三餐,保证其基本的人权。
国民党军队的战俘们感受到了我军对他们的优待,往往深受感动,认识到了我军是为人民作战的仁义之师。
有很多人主动站出来表示想要留下,我军的兵源很快就得到了扩充。
除了优待俘虏以外,我军能将许多俘虏转化为兵源的第二个原因是,让其自由决定去留。
国民党军队实行强制征兵政策,不少人都是被抓壮丁才进了部队,所以很多人并不是自愿参加战争。
对此我军的政策是,如果愿意留下来参加解放军,就给换上解放军军装,编入部队,走上蜕变之路。
如果想要回家,就发放路费,总之就是让其自己决定去留。
许多士兵本来想要回家但是不敢说,后来看到我军如此宽大和慷慨,深受感动,便放弃了回乡的念头,主动加入我军,这就使得我军的兵源得以迅速扩大。
另外,我军能将大量俘虏转化为兵源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给农民分配土地。
国民党军队中许多士兵是农民出身,在被我军俘虏了之后才听说,老家的亲人已经因为土地改革而分到了土地,再也不用给地主种地而受到欺压。
他们切身体会到我军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之后,很快就主动要求加入我军,去解放更多受苦受难的大众。
综上所述,因为优待俘虏、自由决定去留、土地改革等原因,我军顺利将大量国民党军队战俘转变为了我军的兵源。
因此我军的兵力得以在战争中迅速壮大,保证了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
但随之而来的,有一个巨大的隐患。
我军壮大后的500多万人中,有一半左右都是俘虏兵,这些俘虏兵并不是个个都立场十分坚定。
一旦他们的思想在某些时候发生动摇,产生哗变,那后果将不堪设想,在这种事情上我军是存在前车之鉴的。
巨大的隐患
在解放战争爆发之前,我军为了防备蒋介石发动内战,派曾克林率领一千多人进入东北,为应对国民党军狗急跳墙而做好准备。
这支部队在东北地区行军过程中,一路高歌猛进,不仅打了几个小型的漂亮仗,而且收编了许多地方性武装。
其中有国民党的地方保安团,有之前加入国民党的民兵武装,还有被国民党改编过的绿林队伍。
曾克林在短短10天时间里,就通过收编把部队从一千人扩大到了两万人,可谓是神速壮大。
这些被收编的人员起初各个踌躇满志,声称要跟着南征北战,誓死不悔,可是到后来战斗一打响,其表现就令人大跌眼镜。
枪炮声一响,这些人各个显露出了贪生怕死、唯利是图的本性,逃的逃、降的降,甚至有的人临阵倒戈,拿了国民党的好处就立马调转了枪口。
这种事情是一个惨痛的教训。
因此在我军后来将越来越多的国民党战俘转化为兵源之后,许多将领产生了越来越深的担忧。
一旦这些战俘遇到特殊情况,产生哗变或者临阵倒戈,那后果相当严重,许多将领把自己的担忧告诉了毛主席。
其实毛主席也早已经想到了这个问题,毛主席对此早已经有了对策。
毛主席的对策
毛主席对待俘虏兵的方法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就是“一分,二教,三倾诉”。
“分”就是分散,这个理解起来非常简单,就是把这些国民党战俘分散到各个部队,尽量不让他们集中在一支部队中。
这样就能够避免他们聚集在一起因为意外因素而产生大规模哗变,规避了巨大的风险。
在分散的过程中,有些情况可以特殊处理,例如对于作战意志普遍比较坚定的部队,可以直接保留整体,只进行番号上的改编。
而对于那些会使用许多种武器的技术兵,则尽量分散到各个部队,让他们教授战士们使用缴获来的武器。
我军在开战之初使用的武器普遍陈旧落后,小米加步枪、汉阳造、抗日时缴获的日本三八大盖,整个部队就像是老旧兵器展览库,火炮更是少之又少。
然而开战之后,还有一个难题摆在面前。
我军随着俘虏的国民党兵越来越多,缴获的国民党新式武器也越来越多,各种美式自动武器、火炮,让战士们感到眼花缭乱,但部队里却没有几个人会用。
于是国民党俘虏兵中的技术兵,就被分散到各个部队,教授战士们使用新式武器,同时也让这些技术兵在与战士们相处的过程中更好地融入部队。
除了“分散”的方法以外,还有“教”,毛主席下令各个部队对国民党俘虏兵实行“再教育”。
首先是思想上的教育,国民党军队里面有不少人当兵是为了吃军饷,或者为了当官敛财,把家国大义、保境安民这些口号挂在嘴上却不做实际行动。
还有一部分国民党兵是被抓来的壮丁,根本就不知道为何打仗,甚至有的连武器都不会用。
因此对于这些俘虏兵,要对他们进行革命思想教育,让他们明白打仗是为了老百姓,是为了以后建设一个和平的新中国。
这些教育工作由他们所在的新部队的上级负责。
另外对于那些没有接受过多少军事训练、不能熟练使用武器的俘虏兵,还要对他们进行军事教育,让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士。
除了“分散”和“教育”以外,毛主席对俘虏兵采取的方法还有一个“倾诉”。
所谓的倾诉,指的是召开倾诉大会,让这些俘虏兵向战友和领导倾诉自己过去在国民党部队中所遭受的不公对待。
国民党军队一向是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上级欺压下级,军官欺压士兵,士兵们为了不受欺压,就要给上级送钱,对上级百般讨好,很多人都经历过屈辱。
我军为俘虏兵们召开倾诉大会,让他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既可以大胆表达自己在国民党部队中遭受的屈辱,发泄出内心的苦楚,也可以得到战友们的安慰,从而拥有对新部队的归属感。
这样一来就没有几个人会再想着替国民党卖命。
在毛主席“一分,二教,三倾诉”的措施下,我军500万部队中的200万国民党俘虏兵,非但没有产生过哗变的状况,反而作战中表现得和其他部队一样勇猛。
毛主席对待俘虏兵的这些招数不可谓不高明。
结语
1948年的长春战役中,国民党第60军军长曾泽生率领部队战场起义,向解放军投诚。
这支部队是杂牌军滇军的部队,蒋介石不仅不对他们给予重用,而且还为了分散滇军力量而把他们派到了云南千里之外的吉林长春。
而这支部队在投诚之后,有了新番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不仅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重用,而且还在后来的朝鲜战争中大放异彩。
他们在汉江保卫战中坚守阵地50天,歼灭敌军1.1万,一战成名。
我军500万军队中有200多万人都是像50军将士这样的俘虏兵,这样的数字放在任何一个国家的部队中都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而这样的隐患在我军这里,因为毛主席的高明方法而被顺利化解。
对于这些俘虏兵来说,如果在其他地方,“俘虏兵”的身份可能意味着屈辱和隐忍,而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中,则意味着蜕变和新生。
作者:鲁道夫
参考文献:
[1]陈浩. 论毛泽东战俘政策[D].河南科技大学,2010.
本文由“趣知史馆”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