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一场和东坡跨越900多年时光的相遇|我们的故事

春天里,一场和东坡跨越900多年时光的相遇|我们的故事

00:00
04:16

我们的故事

在郏县“三苏坟”采访结束后,当地村民用小三轮载我和小伙伴们去周围村子里继续深入采访

公元1056年,少年苏轼沿着蜀道,从眉山北上东京汴梁,开启传奇的一生。2010年7月,我从河南翻越秦岭来到四川,追寻我的新闻理想。

2023年2月,封面新闻推出重点策划“寻路东坡”,派出多路记者到东坡生前留下足迹的9个点位采访,我有幸参与其中。于是,在这个春天,我与苏轼有一场跨越900多年时光的相遇。

“寻路东坡”出发之时,我和同行的小伙伴们带上了专门在三苏老家眉山取的水土。一路携带1000多公里,当面交到在中原生活的苏辙后人苏明奇的手中。当接过来自家乡的水土,苏明奇眼眶湿润了。他将水土洒到“三苏坟”前,口中念念有词:“坡公,辙公,家乡人来看你们了。” 那一刻,故土与异乡,出生之地与安息之所,有了神奇的联结,观者无不动容。

在郏县采访时还未出农历正月,天气非常寒冷,但我的心一直是暖暖的。得知我们来自东坡家乡,一位村民开着农用小三轮载着我们到处采访。当地人对东坡有朴素、真诚的感情,“三苏坟的一草一木都不能动”是村民自发遵守的铁律。

在开封古城“寻路东坡”

一个平凡的村庄,默默守护着千年的文豪,已经900多年。苏轼生前并没有在郏县生活或工作过,为什么当地人会对他有如此深厚的情感?苏轼归葬此地,给这个村庄带来了什么?当地东坡小学胡老师说:“我们没有见过东坡,祖辈也没有见过东坡,但都知道他是一个好人,一个好官。他就是我们的亲人。”村里的00后大学生告诉我说,三苏坟是她从小去过的地方,在这儿很放松,听听柏树发出的沙沙声,想想东坡诗词里的美好,感到精神被净化。

郏县当地多西北风,林木大多朝东南方向倾斜,而三苏坟周围大片柏树却朝向西南。这是为什么?守墓人提醒说,那是苏轼家乡的方向啊!因为对东坡的热爱,我们看待万物的眼睛,也带上了感情的色彩。也正因此,当地人称之为“思乡柏”。采访结束后,恰逢夕阳西下,一缕金黄色的光线正在园中闪烁,那可曾是苏轼思念家乡跳动的一颗心吗?

秦观曾诗云:“我独不愿万户侯,唯愿一识苏徐州。”徐州是纪念苏轼相关遗迹景点最多的城市。苏轼在此主政仅两年,却被当地百姓记颂了近千年。在徐州黄河故道旁,当地百姓说:“苏轼是我们的老市长。”我们在此挖掘大文豪苏轼作为地方官员勤政爱民的品质:抗洪保城,开发煤炭。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地学者李六如激动地说:“这些年我一直在等,你们终于来了。感谢你们,把徐州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寻路东坡”系列报道引发各界好评。四川人民出版社以特种兵速度,只用2个多月时间就将其出版成书。南大学者莫砺锋教授欣然作序,他写道“寻路东坡是生动活泼讲好中国故事的一次成功尝试。”

在开封州桥遗址“寻路东坡”

苏轼从眉山前往中原,我从中原来到蜀地。为了“寻路东坡”,我又从蜀地回访中原。我渺小的个体经验,也映射出我们拥有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何等深厚。

“寻路东坡”过程中,我一直置身于用思维和回忆重建的苏东坡人文世界里,活在跟苏东坡浓度连接的人群里。

作为一名记者,通过文字阅读和田野寻迹的双重渠道,抵达一位古人所体现出来的文化世界,汲取营养,传播给大众。在这过程中,我也切身触摸到历史深处的美和善,一种历史演进中的内在动力。

时间在延续,当下仍深处于向未来延展的历史之中。如何才能更好地汲古润今,奔向新的旅程,我会继续向前追索……

END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