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活”起来到“火”起来 广元曾家山民宿有诗意也有远方

从“活”起来到“火”起来 广元曾家山民宿有诗意也有远方

00:00
07:52

11月初的深秋,四川广元曾家山层林尽染。蜿蜒在山间的公路边,游客们纷纷驻足欣赏——他们来到曾家山,除了欣赏美景,更多的是为了体验这里的民宿。今年国庆以来,山上不少民宿持续火爆,不少精品民宿“一房难求”。

曾家山所在的朝天区,依托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不断丰富旅游业态,把发展民宿产业作为推动全域旅游的重要抓手,支持民宿向差异化、特色化、精品化、规模化迈进,充分激发民宿的发展潜力,让整个产业“活”了起来,“火”了起来。

被彩林掩映的曾家山民宿。曾业 摄

开业4年营收超1000万元

这家民宿因回头客“活”了起来

“为了把自家老宅打造成我心目中的样子,我很早就有了想法,直到2017年才真正付诸实施。”布谷布谷森林民宿的创始人刘兴东,是一名律师。常年在外奔走,让他对老家的眷恋越来越深。2017年底,刘兴东和父亲商议后,父子俩决定一起把老宅改造升级为商务宾馆。

“我想老宅改造好了,每个周末都可以回家陪老人,结果老宅还没改造完,父亲的身体就出问题了。”刘兴东告诉记者,2018年,其父亲被查出患上了肺癌,5个多月后离开了人世。突如其来的变故,对刘兴东的打击很大,他决定倾尽所有完成父亲的遗愿,“要做就做我心目中最好的、最有特色的精品民宿!”

刘兴东原计划用800万元实现目标,谁知在建设打造的过程中,一些好的创意和灵感会时不时地蹦出来,让他忍不住扩大投资。2019年6月30日正式营业前,整个民宿实际投资额已接近2000万元。

“我家的民宿,倾注了我对父亲浓浓的情感,也有我自己对于民宿的一种情怀。”刘兴东说,他从来没把做民宿当作一门生意,而是当成了一个交朋友的窗口。因此,包含刘兴东自己在内,民宿的所有员工接待客人,都是“像招待自己家亲戚一样”。正是这样的理念,让刘兴东的民宿声名远播,很快成为曾家山上的一个“地标”。

“开业4年多,中间有3年受到疫情影响,平均算下来,每年的营业额大约为300万元,4年的总营业额已超过1000万元。”靠着柴火鸡等特色菜品和热情好客的服务理念,刘兴东的“回头客”超过60%,其中45岁至65岁的教师、医生、企业家和退休人群占比最高。陕西、甘肃、重庆等地的“回头客”,每年夏天都要到布谷布谷森林民宿游玩、吃柴火鸡。

一半是商业一半是情怀

传了五代人的老宅变高端民宿

从天南海北奔赴而来的客人,特别享受在“烟云里”民宿院坝里的时光。他们或坐在篝火旁,或围在天幕下,一杯清茶,三五好友,无论是听柴火“噼啪”作响,还是看云卷云舒、赏烟雨缥缈,都能将自己彻底“放空”。

烟云里民宿一角。曾业 摄

这家民宿,也是由老宅改造而来,与其他民宿不同的是,整个民宿只有一层,保留了川北民居的风格。院子里的小石子,在地面散发出淡淡的泥土气息,让人感到亲切而自然。走进房间,游客可以躺在柔软的床上,享受乡村的宁静。

“我做民宿,一半是商业,一半是情怀。”这家民宿的老板叫罗久松,2010年和哥哥罗久欢一起出门打拼,兄弟俩2013年在上海开创了自己的公司,从事智能物流设备生产,2017年又在江苏常州开设另一家公司。2022年夏天,罗久松带着孩子回曾家山休假,被家乡基础设施的巨大变化所震撼,他萌生了一个想法:传了近百年的老宅,一定得保留下来。如何保留?他决定学习莫干山民宿的做法,将传了五代的老宅改造成高端民宿。

“我的想法,哥哥很支持。我们说干就干,总共投资360多万元,于2022年10月17日正式动工,今年9月份开始接待客人。”罗久松告诉记者,老宅总共被改造成8间客房,虽然房间不多,但每一间都是精品,客人好评不断。营业三个月以来,已有60多万元的收入。“我们主要是在网上销售,客人以外省人为主,很多客人是专门坐飞机到周边城市,然后租车过来的。”

“我很喜欢户外运动,曾家山主打康养理念,特别适合开发户外运动项目。所以,我们规划了一条‘烟云道’,打算开发极限越野线路,丰富民宿体验。”罗久松说,徒步、越野、露营、农耕体验等项目开发,他们将在下一步付诸实施。“我要把自家的百年老宅,真正打造成高端精品民宿,我期待,我的下一辈还能将老宅传下去。”

曾家山上的特色民宿。曾业 摄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曾家山民宿正在逐渐“火”起来

曾家山的民宿,是诗意栖息的远方。住在民宿里,游客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赐和人文的温暖;漫步在山水间,游客也可感受到这片土地带来的美好与宁静。

“从2021年开始,我每年都要到曾家山上住两三个月,那里的民宿独具特色,每家民宿都有自家的特色美食,夏季避暑是非常好的去处,让人去了就不想走。”成都的自媒体人“老唐这厮”,对曾家山的民宿情有独钟,最近两年,他在曾家山创作了不少新媒体作品,获得圈内人士高度关注。

曾家山上的民宿,多位于山腰之间,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对于曾家山的居民来说,民宿业的火爆也给他们带来了可观的收入。除了将自家的房屋改造成民宿,不少村民还办起了特色餐馆,开办农家乐,研发特色菜品,当起了“老板”。布谷布谷森林民宿创始人刘兴东,最近正在盘算着,将周边的闲置民房进行统一改造、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利用互联网平台精准定位客源,走特色民宿集群发展之路,带领周边更多父老乡亲共同富裕。

“吃的洋芋果,烤的疙瘩火。”是20年前贫穷曾家山的真实写照。自2001年起,以“王家绣园”为代表的第一代民宿在曾家山诞生。20多年来,民宿产业随着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截至目前,曾家山共有民宿、酒店、农家乐1300余家,总床位数突破20000张。

曾家山的民宿业之所以如此火爆,除了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外,还得益于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推广。

专业团队在曾家山上调研民宿产业发展。曾业 摄

为培育一批有文化内涵、有风情特色、有深度体验的旅游民宿,朝天区还先后出台了《朝天区乡村住房建设管理规定》《朝天区促进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的奖励扶持办法》等,通过健全完善农村宅基地和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机制,奖励扶持民宿改扩建或新建,促进闲置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曾家山发展旅游民宿产业并不是难事。”在朝天区文旅体局相关负责人看来,曾家山有民宿产业基因,这里平均海拔1300米、夏天平均气温23℃、负氧离子33000个/立方厘米,气候宜人;而且当地有很多老房子,为发展旅游和民宿释放了大量可扩展空间和想象可能。

按照规划,到2025年底,朝天区将培育国家级旅游民宿1家,省级旅游民宿2家,市级旅游民宿5家,区级旅游民宿50家,民宿村落5个。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