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平台上的“黑产”,往往都和用户信息保护相关。如果打车账号被盗,相关支付账号也面临着安全隐患。保护用户信息和利益,在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懈怠
过去一个多月来,山东的高先生几乎每天都能收到好几条来自上海的叫车短信,且都显示有司机接了单;而从来没到过上海的陕西人陈先生,遭遇更是离谱,自己的网约车账户里突然出现了大量来自上海的叫车订单,且订单价格均不菲,频繁提醒他要赶紧支付……
↑陈先生账户里突然冒出来5个异地订单。图据上观新闻
经媒体调查,这些行为涉及刷单和“代叫黑产”,是有人在利用平台规则薅羊毛。大体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有人为了拿到平台的冲单奖或者提高服务分,随机输入一些手机号去刷单,就是所谓的“打针”。也有人用这种手法恶搞区域内的同行,让同行接了假单之后掉出排队序列,干扰正常接单,是一种恶意竞争。
还有一种情况,涉嫌“代叫黑产”。一些不法分子通过虚拟手机号注册网约车平台账号,或通过盗号等方式获取网约车平台账号,在网上低价招揽到客户之后,就用这些账号去叫车。部分打车人依靠低于正常价打到了车,钱进了不法分子腰包,但并不支付给平台和司机,而非法获取的账号用几次之后就放弃。这种做法的受害对象比较多,被盗账号的人明明没坐车名下却有欠费,如果得不到及时澄清,甚至可能影响个人信用。这些订单多了,司机可能会被误认为“作弊”。司机如果能证明自己没有参与作弊,会得到平台的垫付款,那最后平台可能就要为这些“代叫黑产”买单。
那些弄虚作假的“打针”刷单,看似危害不大,但对于平台的秩序会造成冲击,放纵不管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好好接单诚信运营的司机吃亏,偷奸耍滑的司机却占到便宜。而在“代叫黑产”中,平台利益首当其冲遭受损失,不法分子的每一笔订单,最后也许都得平台去兜底。所以理论上,平台有动力去治理这些投机或不法行为。
但要看到,治理需要成本,平台有没有付出必要的投入,值得追问。以“代叫黑产”来说,这一模式要走通,关键得能盗取打车账号。从没去过上海的陕西人陈先生,他在打车平台的账号是通过什么途径被盗取的?是平台的用户信息保护不力,还是和其他账户绑定时被钻了空子?搞清楚用户信息泄露在哪个环节,加强平台的隐私保护力度,才有可能从源头减少盗号现象的发生。
这可能也是类似事件中最值得反思的地方。互联网平台上的“黑产”,往往都和用户信息保护相关。很多用户的打车账号可能都绑定了支付账号,如果打车账号被盗,其他支付账号也面临着安全隐患。所以,保护用户信息和利益,在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懈怠。
当然,这或许也不是某个打车平台一家能够独自完成的。面对虚假订单和“代叫黑产”等,相关平台也都表示将和公安部门合作,加大打击力度。信息安全已经不只关乎打车,确实需要更多相关方的通力合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