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传 · 发刊词|不阅神仙,不懂人间|白话经典

神仙传 · 发刊词|不阅神仙,不懂人间|白话经典

00:00
06:19

出于对生命无限的向往,中国自古就有神仙传说,神仙信仰也一直绵延不绝。最早在《山海经》中即记载有昆仑、蓬莱等神山仙岛,其中皆有仙人居住。此后战国时期楚国屈原的《离骚》和《远游》,作为游仙诗的鼻祖,以丰富的想象勾勒出神仙的形象。总体来说,神仙们的特点一是长生不死,二是神通广大。

汉代以前,人们普遍相信有神仙存在,但对凡人如何成仙,却没有太多的方法。当时人们认为要想成仙,需要跟仙人接触,向他们求取仙草仙芝服用,以获不死。秦始皇和汉武帝正是出于这种思想,发起了长期的大规模的求仙活动。但随着秦皇汉武求仙活动的失败,知识界开始对是否有神仙产生怀疑,其后东汉王充在《论衡》一书中对长生成仙思想和当时的各种神仙方术进行了批驳,魏晋时的向秀对同为“竹林七贤”的嵇康提出的“神仙可信”思想也进行过批判。

葛洪相信有神仙存在,并且吸收《太平经》和嵇康的思想。葛洪因为看到署名西汉刘向的《列仙传》过于简略,并且有些人物故事失于玄虚,不能起到很好的宣教作用,因此《神仙传》的写作又带有其个人引导的特色。

《神仙传》里的人物故事都显得很真实,其中的人物基本都有明确的姓名和出生地或活动地,成仙的方法和过程也交代得很详细,极大地降低了神仙的神秘感,这样对普通人来说显得很有吸引力,让他们觉得成仙并非遥不可及、高不可攀之事,也因此起到了很好的辅教作用。

《神仙传》中的人物传记有大量的比较详细的故事细节,有些可能是葛洪根据传说所进行的加工,有些则是葛洪依据个人的想象进行了再创作。所以《神仙传》的写作,是葛洪对很多的原始材料进行加工、整理和再创作的过程,这样的创作极大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和可信度,也使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葛洪的《神仙传》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我们带来了很多至今耳熟能详的成语和文化典故,如“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沧海桑田”“杏林”“橘井”等。

《神仙传》的文字,与同时代的同类作品如《列仙传》相比,可读性强,人物形象丰满,细节丰富,同时它的故事独立成篇,并有一定的故事模式,这些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如唐宋的志异小说,元代及其之后的戏曲,现代的武侠小说,都带有其故事模式的痕迹。另外,《神仙传》中所描述的种种神通幻术,如变身术、分身术、隐身术、千里透视术、腾云驾雾术、搬运术等,也被后世如《西游记》这样的文学作品所继承和发扬。而以《神仙传》的故事为基础,在全国各地,则衍生出了大量的相关传说和历史遗迹。

《神仙传》中涉及很多历史人物,其故事也被史书所引用,如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国志》、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唐房玄龄等修《晋书》就有不少文字引自《神仙传》。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游仙诗”是一个很大的门类,屈原的《离骚》《远游》是其肇端,《神仙传》出现后,其故事广泛传播,唐宋游仙诗中,多有用其人物典故入诗者。

《神仙传》所产生的最大的影响恐怕就是对道教了,后世道教在《神仙传》的基础上,不断增添神仙人物,使得道教的神仙谱系不断丰富。出现了《续仙传》《墉城集仙录》《洞仙传》《女仙传》《历代真仙体道通鉴》等一大批道教神仙人物传记。而《神仙传》所记载的一些人物如皇初平、茅君、董奉、苏仙公等,至今在民间仍享有香火,祭祀不绝。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