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喷泉》:三岛由纪夫美与暴烈之外的面目

《雨中喷泉》:三岛由纪夫美与暴烈之外的面目

00:00
11:28

The Jury of Books

评审团

本期书目

《雨中喷泉》

作者:[日]三岛由纪夫译者:李敏版本:企鹅兰登中国|中信出版社 2023年3月

作者简介:

三岛由纪夫,本名平冈公威,出生于东京。日本当代小说家、剧作家、电影演员,日本战后文学的大师之一。曾两度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在国际文坛拥有很高声誉。一生著有21部长篇小说,80余篇短篇小说,33个剧本,以及大量散文。为纪念他,日本山梨县设有三岛由纪夫文学馆,日本新潮文艺振兴会于1988年设立三岛由纪夫文学奖。1970 年 11 月 25 日写完《丰饶之海》的第四卷《天人五衰》后自裁。

评审员001

毓闵

生存还是毁灭

在内容的编纂上,这本《雨中喷泉》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是《酸模》到《雨中喷泉》,收录了三岛按时间顺序依次创作的五篇小说;后半部分是一篇自传性质的散文《太阳与铁》,和一篇未公开的采访。这种遵循线性时间观的编纂逻辑,呈现了一个动态的、处于成长状态下的三岛由纪夫;同时,虚构和现实的分野,也让读者渐次逼近一个抱持独特创作理念和精神信念的、作为文学家的三岛由纪夫的内心。如果说,三岛有关成长的核心叙事是“童年时珍藏的密封宝盒,少年时想千方百计打开看个究竟。掀盖而起,发现里面空无一物”,成长的情绪总是灌满了失望和迷惘,甚至是憎恶。那么,在对自我的存在性思考上,三岛着迷于一种自我毁灭式的快感,力图从二律背反中挖掘出自我存在的证据,那条环绕着地球、“不断吞咽自我和自己的尾巴”的蛇,构成了最为鲜明的隐喻。于是三岛在《太阳与铁》中一边打碎肉体和精神的二元论,一边思考人类与世界的基本关系——就像力量需要一个着力对象才能成为力量一样,人只有死了才能确定自己活着。一个苹果如何确定自身的核心是存在的?三岛认为,只有用刀子从外部剖开,让苹果的核心沐浴在同等的光亮中,才是苹果存在的最为充分的证据。在《太阳与铁》中,可以看见三岛对肉体苦难、武士精神的极致追求。因此也不难理解三岛为何在文字之外,为自己选择了如此戏剧性和悲剧性的命运。《酸模》和《雨中喷泉》大概是集子里颜色最不一样的短篇,流溢出童年的天真,少年的纯爱。《酸模》中对自然景物的醉心描写,让人仿佛置身香草美人的原初时代。而《雨中喷泉》虽然主写少年人故作成熟的恋爱,但匆匆一瞥的喷泉还是能够见出三岛的精神气质——“虽然明知终将在天空的高度面前受挫,但仍然坚韧地用尽力气去维系这种不间断的挫折,这着实令人钦佩”。《日食》一篇似乎在说家庭的自私和独裁,女主角名为“奉献”,实则是自我感动。《春子》一篇刻画同性情谊,云山雾罩,兜兜转转,通过“我”的视角,最大程度地延宕了畸恋真相的揭发进度,前期的众多铺垫——诸如一模一样的花瓶、梦里的摔跤——形成了一种诡异的美。阅读三岛文字的过程是极为漫长的。就像他在采访中说的:川端康成的文章会有大幅度的跳跃……我会把文章涂得满满的。他几乎不会留白,人物的心理状态是如何变化的,事情又是如何发展的,极少转场,总是实打实地字字连缀,不给读者喘气的空间。

阅读评分:9分

评审员

002

唯北有斗

你看不见我,虽然我为你点燃三岛由纪夫应该是早慧的作家,他的处女座《酸模》写了一个美好的稚嫩的道德理想,但语言已经十分聪明。三岛的小说当中,这样纯洁的感伤非常少见,就像一个阴郁少年还没变阴郁的童年,此后的语言总带有情欲作用下美丑难辨、亦正亦邪的气息。少年视角的《春子》和《雨中喷泉》,故事发展很让我意外。在某个设计好的地方,氛围急转直下,情绪戛然而止,读者和主人公一起陷入感官上的不知所措,因为来自女人的巨大的陌生感扼住了喉咙。刹那间,“秀色可餐”沦为“食不知味”,尽管尚未完成对传统女性美的消化,这一新的冲击又蛮横地直逼肚肠。那些游刃有余的观赏姿态、出口成章的赞美口吻消失了,取而代之以男性主体性受威胁后的失魂落魄。于是,少年被动但是敏锐地重新认识了女性,迷恋和警惕相辅相成地帮助确定合适的距离——如果存在这样的距离的话。这毫无疑问是一种“男凝”,三岛可谓笔耕不辍地进行着女性客体化的努力,不过他的天才使得他同样暴露在女性的凝视之中。窥视者被抓个正着,产生惊奇的心理效果,这让我想起希区柯克。总之,三岛由纪夫是真诚的,书写阔步行进,也书写落荒而逃。作为一个有时天真的读者,我喜欢三岛的文风,所以不希望他成为性别立场上的假想敌。在《烟草》而不是《春子》这样的篇章中,我和他仿佛是两个互文的少年,两个预谋火烧金阁寺的雏形。对日常语言的木讷使用既是诅咒也是天赋,通过塑造一个个不善言辞的人物,三岛爱憎分明地传达着这一点。烟草,他别具匠心地选择了嗅觉上的刺激来隐喻被迫成长的体验,视觉信息的接收相对而言就很轻松也很模糊,像成人世界在闪烁其词。这其中还提到被迫说话、被迫成为焦点等等在我看来再真实不过的窘迫情景,主人公即使窘迫也要抽烟的行为则是一种生涩的反抗。这很有趣,烟草是工业文明的产物,但嗅觉是人类已经退化、动物仍可自豪的本能。同时,抽烟也危险地关联着“火灾”,这个失控的下场。我们知道他在另一部作品里作了呼应谶语的续写。说起“火灾”,我脑海里竟然奇怪地浮现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话,接着是穆旦的《诗八首》。意识形态对于语言的挟持是如此的不讲道理。三岛在访谈部分强调,小说的素材不是阅历而是措辞,我想也就是指个性化的语言吧。的确,三岛是风格远强大于剧情的那一类小说家。他的语言充满使人共振的能量,诱惑着每一个自甘平庸的灵魂。然而他本人又是相当傲慢、不屑分享的,他的语言更加傲慢地违拗了他。在三岛由纪夫笔下,主体对客体的若即若离是永恒的精彩主题,意识舒展、受挫、上下求索,其势汹汹不逊火灾。“读吧!不断地去读!意义自会显现。”唯有依靠策兰的这句忠告,我才可以像夜游者自焚一样去继续阅读。

阅读评分:8.5分

评审员

003

景明

无法照搬现实的美学与诗意很早之前看过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三岛在书里塑造的沟口,一个因天生口吃而自卑的年轻人,性格孤僻,被他人歧视,自打幼年时父亲夸赞金阁寺无与伦比的美丽之后便视其为一切美的象征,这种对于美的感情随着母亲的期许、爱情上的无能、好友的死亡、与老师的决裂等等一系列事件而日益扭曲,产生了得不到美就毁掉的想法,最终放火将其烧掉。当时看《金阁寺》的时候,便深深被三岛的文字迷住,经常看着看着不由得就想放声朗读,把书里的一字一句读出来。

而这次读这本《雨中喷泉》,不仅让我回顾了当时读《金阁寺》的心绪,更使得我进一步了解到三岛的思想行为和美学理念的核心。书中收录了三岛由纪夫从13岁到38岁创作的短篇小说5篇、长篇自传散文《太阳与铁》,以及国内首次译介的三岛生前最后一场珍贵对谈。

第一篇《酸模》是三岛13岁时首次创作的短篇,讲述了天真的少年秋彦和越狱者相遇在一个长满淡红色酸模花的山丘上的故事,场景美得像一幅画卷,单纯的孩童和被家长唾弃的罪犯所形成反差感塑造出一个关于自由和希望中带有一丝悲怆的命题。

《烟草》的主角是一个对成人世界充满渴望但又有点胆怯的男孩,点燃他心里那一丝苗头的就是来自高年级学长的一根烟,最后却因为在大家面前被烟呛了一口而感到不知如何面对自己,他写道“曾漠然觉得丑陋之物。忽又摇身一变成为美妙的存在。这一刻,我前所未有地感到,孩子这个身份竟然如此可憎”。

《春子》这篇我最为喜欢,故事中冲破伦理秩序的感情看似复杂,但在三岛笔下写出来却又觉得不足为奇,三岛赋予了三个角色“我”、春子和路子鲜明的性格特点和人物弧光,丧偶的少妇,懵懂的少年,稚嫩的少女,那种从日常生活中流露出来的无力的拉扯感一点点编织出这段如花瓶里的花朵般华丽而又脆弱的感情。

同名小说《雨中喷泉》讲述的也是少年少女之间的故事,自私而又软弱的男孩为了展示自己所谓的成熟,主动追求女孩到手,为的就是提出分手再把她甩掉。女孩一直在哭,男孩就把她带到公园的喷泉面前来刁难她,但当男孩脆弱的自信被雨水冲刷殆尽之后,男孩发现自己才是那个小丑。这篇的妙处在于掌控力的转变,男孩一开始以为自己是掌控者,但其实自己那可笑的成熟不堪一击,轻而易举就被雨水冲刷干净了,只留得一个大大的喷嚏。

最后的对谈是三岛生前最后一次访谈,访谈中讲述了三岛对语言、对文学、对战争、对自己作品的看法,对于自己的作品他说道“我认为我的文学作品的缺点,是小说的结构太过波澜起伏、太过戏剧性了。”但对于读者看来这才是三岛的特点所在,他所塑造的美学理念和所追求的诗意,无法照搬现实,无法随遇而安,只能通过塑造一点点编织出来,他的字里行间所充斥的感情,不是从日常生活中就能汲取出来的,那是自然之美,更是艺术之美。

阅读评分:8.5分

综合意见

综合评审员的意见,《雨中喷泉》得到了8.7分的评价。《雨中喷泉》收录了三岛由纪夫的5篇短篇小说,以及生前的最后一次访谈,其中两篇小说和访谈都是国内首次译介。在不同时期的文字带来的巨大反差感或许正是三岛独特的文学魅力,而深入访谈的自我剖析能帮助读者理解三岛的复杂面向。

你们如何看待这本书呢?觉得评审团的意见如何?欢迎在留言区留下你的鼓励与批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