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始终信守初心

他始终信守初心

00:00
09:57



明代思想家薛瑄在《读书续录》中说:“人当自信自守。虽称誉之,承奉之,亦不为之加喜;虽毁谤之,侮慢之,亦不为之加沮。”意思是说:人应当自信,坚守自己的信念。即使别人称赞和奉承,也不可为之高兴;即使别人诋毁诽谤,甚至侮辱怠慢,也不为之沮丧。


如果我们能做到这几点,那真正是一种胸怀、智慧,更是一种豁达的人生境界。

蒙正荐贤 三问三对 不道妄言 犯颜无碍


吕蒙正,字圣功,河南洛阳人,是北宋时期的名臣,他曾三次登上相位,封许国公,授太子太师。他为人厚道宽容,坚守正道,遇事敢于讲真话,深得宋太宗的敬重和赞许。 


吕蒙正刚入朝为官时,朝廷中有官员指着他说:“这个人也能参与政事吗?”吕蒙正像没听见一样走过去了,可他的同伴想为他抱不平,就去问说话那人的姓名。


吕蒙正劝住同伴说:“如果知道他的姓名,就一生都忘不掉了,不如不知道的好。”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宽容大度。


有一次,太宗皇帝让吕蒙正选一位官员出使辽国,吕蒙正推荐了一位陈姓官员,可太宗没有同意。第二天,太宗问人选的事,吕蒙正还是推荐此人,太宗依然不同意。当太宗第三次问及时,吕蒙正仍推荐此人,气得太宗把呈上的文书扔到地上,十分不高兴地说:“你为什么如此固执呢?”


吕蒙正拾起文书说:“臣不是固执,而是陛下对这个人有偏见啊。出使辽国只有这个人最合适,臣不愿为了讨好陛下而误了国家大事。”此时,同僚们都屏气不敢言。


没想到退朝后太宗对身边的人说:“吕蒙正的气量是我不如的啊。”因太宗敬重吕蒙正的度量,所以就任命陈姓官员出使辽国,后来这位官员果然十分称职。


吕蒙正初任宰相时,罢免了涉嫌贪赃枉法的蔡州知州张绅。张绅的同党向太宗喊冤说:“张绅家非常富有,不至于贪污,吕蒙正以前因贫困而向张绅索要财物没有成功,现在他是在利用权势泄私愤。”于是宋太宗立刻下令,让张绅官复原职。吕蒙正知道后也不辩解。


后来,考课院(专管考试选人、判决案例和拟定差遣等事)知道了张绅的实际状况,对张绅做降职处理。等到吕蒙正再次成为宰相时,太宗对他说:“张绅果然贪污。”吕蒙正仍不做任何的辩解。


有一年,太宗在灯节大宴群臣,吕蒙正陪宴。喝到高兴时,太宗对吕蒙正说:“五代的时候,战乱使各国生灵凋丧,周太祖从邺城回到南方,官员和人民都唯恐被烧杀抢掠。地上发生了火灾,天上出现了彗星,看到的人都非常恐惧,当时人们都认为没有太平的日子了。朕亲自总揽政事,万事大致都得到治理。每当想到有了上天的恩赐,才有这样繁荣的景象,我才明白国家的治理与混乱皆在于人为。”


在座的大臣都随声附和,表示赞同,而吕蒙正起身走到太宗面前说:“天子所在之处,官员和百姓都聚集到此,所以才相对繁盛。可臣曾见到城外不到数里之地,因饥寒而死去的百姓不在少数。希望陛下看到近处的同时也能看到远处,不能一概而论,这才是百姓的福祉啊。”太宗听了这番话脸色都变了,但什么也没说。吕蒙正说完又回到了座位上,同僚们都认为他非常正直。


先君说:“吕蒙正是一位忠诚正直的大臣,他很有雅量,敢于犯颜直谏。太宗见到国家人口繁盛,就表现出了骄盈的神色,但听到吕蒙正的一番话,虽然变色不言,但骄盈的状态却得到了抑制。如果不是内心忠诚正直的人,是不会说出这样的话的。”


吕蒙正在个人得失方面宽以待人,从来不争,而在原则和大是大非面前则保持刚正。史书对他的评价是:“蒙正质厚宽简,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每论时政,有未允者,必固称不可。”正是因为他守正自律,对自己信念的坚守,终成一代贤相。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