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不够,白菜来凑?

垃圾不够,白菜来凑?

00:00
02:10

日前,网上热传一则视频称某地垃圾站为达垃圾分类指标,将白菜捣碎充作厨余垃圾。当地街道发布情况说明表示情况属实,涉事工作人员因月底尚未完成当月厨余垃圾分拣任务,遂将公司内部食堂的白菜充当厨余垃圾进行处理。

“新白菜剁碎凑厨余”,实在让人匪夷所思,也令人疑惑:何以至此?厨余垃圾分拣也有指标?当前,我国各城市垃圾回收指标设计基本为两个层级:一级指标即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二级指标包括可回收物和厨余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实际工作中,垃圾分类做到分类清晰、回收准确,方可保质保量地实现垃圾管理、节能环保。如此看来,制定对应指标、严格考核出于投放更精准、回收更有效的考虑,合乎情理。可为何事件中的执行却是这般生硬?

首先是标准制定不够明确。事件发生后,街道约谈涉事公司,责成其进行自查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严肃处理。可问题在于,所谓任务量从何而来?是根据什么标准制定的?是不可调整的固定指标吗?这些问题需要厘清并有效化解。如果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类事件仍可能再次发生。对此,街道办应进一步明确社区内垃圾分类的标准,要合乎实际、灵活变通。若只顾“量”不顾“质”,就容易流于形式、硬“凑”指标。

其次是执行单位太教条。一方面,不管是因为前期工作不到位,导致厨余垃圾没能分好类,还是因为指标任务本身不合理、难以完成,以好白菜充“厨余”,让数据掺了假,也背离了垃圾分类的初衷。另一方面,新鲜的大白菜被随意扔一地、捣碎铲进垃圾桶,分明是浪费粮食。垃圾分类本该是变废为宝,此番作为,令人心痛无语。

垃圾分类本是好事,务必做细做实做好,方不负政策初衷,人为制造“垃圾”去凑指标,只会适得其反。事件虽是个案,却有警示意义:形式主义要不得,反对形式主义这根弦时时要绷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黄今有

    唉,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