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安排门诊时间,让“专家号”更便民 | 新京报快评

弹性安排门诊时间,让“专家号”更便民 | 新京报快评

00:00
03:37

据新京报报道,在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已经推动压缩门诊取号、缴费、打印报告等环节的时间,鼓励医院弹性安排门诊时间,缩短门诊等候时间,改善群众就医感受。特别提到,在一些大城市,比如北京,通过调整上下午门诊的出诊医生数量,使得出诊医生数过于集中在周一上午、周五上午的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过去在谈论弹性安排门诊时间这个话题时,主要集中在普及周末门诊、夜间门诊等方面。更深入的讨论,则希望周末和夜间不仅要增设普通门诊,而且还要尽量多增设专家门诊,让更多患者在周末或夜间不仅有地方看病,而且也能挂上专家号。

这次新闻发布会上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出现了一些较新的说法,“下午也能看到比较多的专家号”,就是典型的例子。讨论专家看病时间,从主要集中讨论周末和夜间变成关注上下午等时段,从简单增设门诊到改变专家的排班表,可以看出,弹性安排门诊,变得更加细致入微。

弹性安排门诊时间的主要目的,是方便上班族、学生等人群看病,这部分患者上班和上学时没时间看病,下班和放学之后,倘若医院的门诊尤其是专家门诊也按照传统的作息时间下班,这部分患者看病就极不方便。增设周末门诊、夜间门诊等,可针对性地为上班族、学生等群体看病提供便捷。

然而,仅增设周末和夜间门诊,有些问题仍得不到解决。比如很多医院出于多年的传统,或出于对专家的照顾,也可能考虑到年纪较大的专家的生活习惯与身体承受能力等,多习惯于将专家号安排在上午,下午的专家号尤其是高职称、老专家的号,则要少得多,很多患者因此大受影响。

比如,离医院较远的患者到达医院,通常已接近甚至到了下午,下午专家号十分紧张,看专家或许只能再等一天。再如,很多专家看病十分细心,上午开单子做检查,患者下午拿着检查结果复诊,发现专家下午却不开诊,此时患者要么只能找其他普通医生看病,要么就得再等一天。凡此种种,均增加了患者的麻烦。

不仅如此,专家集中于上午,也导致去医院看病呈现出明显的潮汐现象,比如上午患者很多,等到下午,医院则要冷清得多。医院停车,也是上午紧张下午容易。就连布草更换和清洗、诊室消毒、检查设备保养等,也都围绕专家集中上班时间展开。

专家门诊跟着需求走,在增设周末和夜间专家门诊之后,更加细化的举措,则是让患者下午也容易挂专家号,医院的辅助科室、后勤保障等则跟着诊疗高峰走。各时段更加均衡分配专家资源,就具有提纲挈领之效,医院的整体服务与保障等,也有望改善。

由此看来,打破专家多集中于上午看病这一传统,不仅让专家号可以全天候获得,而且医院诊疗流程和服务能力,也势必随之得到优化和提升。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