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艺建院70周年:拾来时星火,聚前行之光

四川人艺建院70周年:拾来时星火,聚前行之光

00:00
12:41

她,是西南最负盛名的艺术院团;她,拥有四川最早的现代化专业剧场;她,创造出一场又一场现实与想象齐飞的经典戏剧;她,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四川戏剧人……

她、他和他们走进戏剧舞台的聚光灯,又走下舞台走进电视、电影,深入新老成都人乃至全中国人的脑海里,在无数个无声的白昼和夜晚制造着遥不可及的梦。

·四川人艺合集戏单节选

谁是她?你可能要问。

她就是四川人民艺术剧院。迈过时间的门槛,到今年,她已经七十岁了。

01/

四川人艺的前世

这座最早的现代化专业剧场,诞生出许多耳熟能详的演员及戏剧作品。

在谈论四川人民艺术剧院的时候,我们习惯称其为:四川人艺,这里孕育了无数优秀的戏剧作品。仅仅从短小精悍的四个字简称,便看出了我们对她的无尽亲近与崇敬。尽管这份爱缱绻至极,身处当下的新老成都人鲜有了解她的身世。

如果抓着时间的尾巴逆流回溯,四川人艺故事的序章早就在新中国成立之际写下了第一笔。

1949年,正值全国解放时期,贺龙在西北军政大学召开进军西南动员大会,掀起了南下的热潮。

·戏剧家朱丹西,1953年建院初期首任院长

受到召唤的原西北军大艺术学院院部在1950年7月19日,从成都抵达重庆,随后在重庆九龙坡黄桷坪筹建了西南人民艺术学院。彼时,这座西南最高艺术学府,便是四川人艺的前身之一。那个时候,学院就设立了戏剧、音乐、美术、文学四个大系,同时,还有一个实验剧团。

与此同时,西北军大留在西安的院部,就成了今天西安美术学院及音乐学院的雏型。

·剧作家、表演艺术家刘莲池,1953年建院初期首任副院长

戏剧家朱丹西来了,剧作家、表演艺术家刘莲池来了,音乐家安春振,戏剧文学家任肖秦,版画家、美术教育家吕琳,栗茂章,范璞等新中国文艺界声名赫赫的人物来到了重庆,在绵延起伏的山城,建立了西南地区的一块艺术、文学的飞地。

·

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后,毛泽东主席观看了“战斗剧社”的戏剧作品,亲笔写信给欧阳山尊、朱丹、成荫,肯定并鼓励了大家的戏剧创作。

四川、重庆不分家,在中国的版图上交相辉映。西北军大艺术学院南下重庆,也就为后来成都、重庆在戏剧、艺术等方面的相依相傍提供了先决历史条件,川渝戏剧共同构成了中国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

1953年,西南人民艺术剧院在重庆正式成立,院址设于保安路,这是四川人艺的又一个前身;1955年,剧院更名,有了一个为我们熟知的新名字——四川人民艺术剧院。

·四川剧场旧址

让我们再来回望1953年的成都。这一年,成都的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出台,其中一项就是打通贯穿城市南北的人民路。这条明代蜀王府时代诞生的成都第一条城市轴线,被首次确定为城市的正南北轴线。自此,两旁的高楼大厦,如:新华书店、百货大楼、锦江宾馆等相继拔地而起。

1954年,西南地区规格最高的演出场地——四川剧场落成于红照壁街北-人民南路一段西南处,并在这年夏天迎来了首场演出。

·六十年代四川剧场停车状态

喜欢戏剧的人、好奇戏剧的人,大家挤进剧场,屏住呼吸等候深红色的天鹅绒幕布缓缓拉开,好戏上演。

1958年,谁都不曾想,四川人艺迁往了成都,迁入了与四川剧院相同的地址,也就是同年,并确定了以话剧表演为主。真正意义上的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四川人艺,就此形成了。

·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旧址

自诞生起,直到如今,四川人艺演出的经典剧作太多太多:多幕剧《龙须沟》《克里姆林宫的钟声》《家》《抓壮丁》等等。有讲述新人新事反映现代生活的,有革命历史剧、古典历史剧、外国经典剧、儿童戏剧……

无论何种形式、何种主题、何种风格,四川人艺总是走在探索的前端,紧贴时代的脉搏,反映辉宏的社会生活、历史发展的趋势。

·九十年代四川剧场观众席

扎扎实实的戏剧创作历练,使得一批又一批的新老演员、编剧、导演,如:孙滨、高群、杨次禹、唐高齐、翁显樵、潘虹、胡之琪、卢琪、何音等,走出四川人艺,走进大众的视野中。

02/

四川人艺的今生

这座城市中每个人的记忆宫殿里,都藏着四川人艺的影子。

“没有阻力的世界,少了感人的戏剧张力。”

失去趣味、新奇的日常,我们习惯用“没有戏剧感”来形容。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奇梦,却囿于现实生活的半径。是戏剧把人生剖开来,变幻成一出出写实的、魔幻的,轻松的、严肃的好戏,负载着人们离地飞行。如果说戏剧是一块飞毯,那幕后的创作者们就是造梦者。

四川人艺便是这样的造梦者,影响着成都人以及成都人的生活。

在艺评家若峰看来,四川剧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成都人心目中的艺术殿堂。地名很美,红照壁。路边的法国梧桐高大葱茏,剧场正门对着那时成都最宽阔的街道——人民南路。剧场是一个标准的苏式建筑,外观看起来很像北京王府井大街的首都剧场,也是将剧场大楼掩映在一个小小的院子里,台阶两侧有两个巨大的花台,花台上面有两个很大的广告位。剧院美工将演出的戏剧画成巨幅广告,上面有主创的名字,那些名字都如雷贯耳,堪称成都文艺圈殿堂级红人。

从十岁开始,若峰就在四川剧场里看演出,看的第一部话剧是《艳阳天》,后来,又在这里看了无数的省人艺话剧。他几乎看过四川人艺的所有演出,记得很多四川人艺演员的名字:孙滨、唐高齐、滕进贤、翁显樵、杨次禹、吴德恩、程启天、胡之琪、李国华、唐毓春、席旦、赖昭群、翁茹、晓欣、刘荣逸、李燕来、董凡、白灵等,可谓星光灿烂。

只要灯光亮起来,大幕拉开来,音乐响起来,这里就是这座城市中一个始终带着温度的地方。

在彭州长大的网友牙尖儿说,四川人艺嘛,从小就知道,却很难追忆何时起、何事起。记事起,好像她就一直陪在身边。

最近她看过四川人艺在安仁的戏剧季。虽然只看了片段,但是印象非常深刻,整个叙事节奏非常棒,艺术表现形式也很先锋。当时是大夏天,演员穿着长衣服顶着太阳在院子里演,能看到他们滚落的汗珠,丝毫没有影响台词和表演。70年,认认真真做戏剧艺术,四川人艺不仅是我们的记忆,更是戏剧人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

网友莉莉丝记得有段时间,正在黑螺艺术空间上演《我呼吸——博什瓦黑》。这是由四川人艺出品的彝族音乐剧,她感觉即先锋又原生,很有实验性,但是,她那时还没有机缘和自觉走进去。

几年后,莉莉丝还跟同事一起去看过《每一件美妙的小事》,因为坐在前排,被演员请上台做了“第一女主角”——男主角的女朋友。她觉得这部独角戏很精巧,关注抑郁症的题材很贴近当下,不求奇只为好好讲一个故事,十分难得。

去年冬天某个夜晚,戏剧爱好者小雨看过四川人艺制作的《长恨歌》后再也忘不了了。这部剧给了她很大的冲击。

灯光和舞台的效果十分精细,特别是眼见之处,甚至能看到雷声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演员们强大的台词功底把纯理性的对白表达得精准又有韵味,让她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想起剧中人物说过的话:别人说的就一定是真的吗?大家都认可的就一定是对的吗?这些都是真实的吗?

这对于小雨来说,宛如心上的一记叩问。

另一位戏剧爱好者佳坤说,自己看过四川人艺最近的几部话剧,明显感觉到除了经典宏大的作品外,人艺的创作也很着眼现实生活,家庭的关系、代际的矛盾、现代人的精神世界,切口小,却足够打动人,让人有种震颤的感觉。

跟《尘埃落定》极具渊源的小学老师王葳琳重复着一句话,戏剧、文学真是太美妙了,让很多相遇都自然发生。

今年初秋,她和朋友去到了四川人艺出品的话剧《尘埃落定》表演现场。休息期间,她竟意外碰见了自己的学生,谈话间,她又记起来这位学生曾经送过一本阿来的同名小说给她。回到家,她翻箱倒柜找出小说,第一次注意到扉页上作者阿来为自己提了一句话。

时隔一年时间,再次通过戏剧的方式跟学生偶遇,跟文学相见,王葳琳觉得很不可思议,好像命中注定似的。这可能就是戏剧的美好之处,制造更多“意料之外”的见面。

看过音乐剧《别离》的网友达扑爬说,自己很久没有见过这样轻松、温馨的音乐剧了。剧情就“婚姻”来展开两代人在“三观”上的不同与冲突,直至最后和解。四位演员,要表演又要演唱,太考验功力了。剧里的歌曲都是原创,看完听完之后,心里很温暖。

戏剧爱好者雨吾说 四川人艺制作了许多很棒的原创戏剧,在成都人心中绝对稳居TOP。

而另一位戏剧爱好者张欣说,他习惯了四川人艺的存在,她是殿堂般的存在,很重;但是,又好像是一场雨,很轻,也无声。

“稳居”的评述,或许,不是偶然的发生。四川人艺会探索、会创新、会寻找,一直在路上。

70年来,俯首关注眼前,抬头望向未来,似乎成了四川人艺秉持的创作原则,所以,才能从日常琐事里发现灵感,从宏大叙事里提炼崇高,不断求新求变,创造出源源不竭的新作品,滋养着这座城市和城市里生活的人们。

这些城市的戏剧造梦者,又是如何用双手构建一出出精妙的剧情故事,制造一个个叫人瞠目的舞台?

“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建院70周年院史展览暨沉浸式演出《五排八号》”于11月1日正式开启,在文殊坊·山海剧场、妙剧场将展出珍贵的手写剧本文稿、老照片资料、口述历史回忆等,以及曾登上剧院舞台变成经典戏剧中一景的道具、置景、舞美与灯光装置、化妆服装都将被重新搬上生活的舞台。

四川人艺的创作者们,如何深入生活的肌理,再将其转化成戏剧语言,其中,有你想了解的答案。

走吧,四川人艺丰厚的创作历史和动人的舞台魅力,一起去感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