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高手,绝对不是最努力的那个。
本书关键词
认知升级 高手养成 效率
专业解读人
大锤。知名说书人,36氪特邀专栏作者,多家平台金牌讲师,自媒体人。
你将收获
● 普通人和高手真正的差距在哪里?
● 比努力更重要的是什么?
● 面临选择时,如何做出科学决策,实现人生弯道超车?
本书金句
● 获得百倍收益的关键,并不是百倍努力。每个时代的高手都在利用社会和科技的底层逻辑撬动自己,实现跨越式的成长。
● 处处有机会,就等于处处没机会、竞争越是开放,个人越是需要打磨深思熟虑后做选择的战略能力,找到那些「更少但是更好」的事。
● 真正的改变都是逆人性的,你可以了解所有跃迁的技术,但推动跃迁的关键动力,是我们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自己。
精华笔记
普通人和高手之间,相差的往往不是努力。
普通人和高手的差别是前者只懂得努力,而后者多干了那么一小点,这一小点就是,他们往往懂得利用趋势和平台来放大自己的努力,也正是这一点,便成了普通人与高手的分水岭。
古典老师的父母,一辈子兢兢业业,可最后发现身边那些“不靠谱”的朋友,却通过投资房产,轻松赚取了他们千倍的工资。
成为高手,不仅仅是件体力活,更是一项技术活。
正式比赛前,高手从不着急出发,更不会抢跑,他们会极有耐心地权衡一条最有利的地形,这就是头部策略。
社会竞争分为「高价值」和「低价值」两个维度,自身竞争力分为「高优势」和「低优势」两个维度,两项交叉,会得到一个包含四个区域的矩阵:头部区、肥尾区、小山头、沙漠区。
头部区:由高价值和高优势组成,算是第一阵营,是风口上的独角兽,名校的优等生,热门电视剧的女一号,行业领先公司里的明星员工。
肥尾区:由高价值和低优势组成,可以算作第二阵营,是名校的差等生,某部风头正劲的电视剧里的路人甲。
小山头:由低价值和高优势组成,处在这个区域的人,是山头里的山大王,小而美。比如某家小公司的核心员工,一个偏门领域的第一名,边缘群体里的中心人物。
沙漠区:由低价值和低优势组成的,小,但又不美,还十分的危险。比如小公司的边缘员工,非核心产业的非核心岗位,特点是竞争压力小,呆起来很舒服,但时间久了,能力严重退化。
高手的战略就是在头部区不断累积头部效应,由鸡头变为凤头。头部区的选择原则有三,一是反人性、二是要在自己能力圈范围内选、三是价值权重高于个人优势。
一个有天分的消防员,因为没有站位在头部区,收益远低于新东方讲师。
高手的技法——学习三板斧
在这个知识爆炸、终身学习的时代,人与人之间比拼的不是学与不学,而是怎么学以及如何用。高手更注重认知效率,追求学得更少,但学得更好。
高手学习的第一板斧叫识别知识源头,知识分为一手、二手、三手和四手这四个层级,高手在一、二手知识里学习,提升认知效率。
第二板斧叫独立联机学习,高手从来不闭门造车,而是打磨一个自己的知识模块,然后分享出去,换取别人的知识模块,像台机器一样和别人串联学习。
第三板斧叫问题取代信息,高手通常把解决的问题列出来,再去按图索骥寻找答案,而不是单纯地积累那些不知何时能用上的知识。
春秋战国时期的产生百家争鸣、古希腊诞生文明、中世纪欧洲开始文艺复兴。
高手的心法——专注、开放又迟钝
内外相结合,才是高手完整的跃迁之道。
专注:对于高手而言,仅仅是站位头部区是不够的,要专注地站在头部区才行,三流高手靠努力,二流高手靠技艺,一流高手靠专注,专注就是高手的护城河。
开放:现代社会的信息,是一种没有成本的分享品,一份信息分享出去,还是一份信息,你没有任何的损失,如果讲出去,反而会帮助自己获得更多连接资源。开放者没有损失,只会帮助自己获得更多连接资源。
迟钝:越是复杂的系统,反馈的周期也就越长,你需要更久的时间和更多的耐心,迟钝,让人不会迷失在短期的快感里,这就是高手的定力。
策划编辑 | 纪余夫
音频编辑 | 陈子夫
播音 | 熬武
本期话题
“你的身边有怎样的高手?他们又符合《跃迁》中的哪一条策略呢?”
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聊聊。
真正意义上的改变都是反人性的。
宋彬_p9 回复 @贝霓兒: 赞同
成为高手离,更本质的就是要在竞争中取胜,这里竞争的对象就是人,衡量标准就是取得的成就、金钱等。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可细分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对自身分析,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然后,采用头部策略,找准自己发展的定位,步步精进。 找准定位之后,就要去执行,去有目的的学习。 跃迁之路并不是一蹴而就,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具有专注、开放又迟钝的品德。
这本书说了太多废的东西 当中讲的道理跟鸡汤文有啥区别?高手都在头部区 意思是都在很尖端的地方 本身这个地方人就少 一个普通大众如何去到这个地方?完全没说 就信手拈来说你要去那里~还有联机问题 讨论确实可以进步 但问题在于 你开放讨论的组织是什么程度的 作者本身就已经是作家 可以出版书物跟普通大众就不同 所以作者的圈子可以是出版商 或者某个领域的名人大咖类的 起点跟普通大众完全不同 在这样的层次 进行思想碰撞是work 的 而很多普通大众的朋友圈或者一堆Q群微信群 都是乌合之众的聚集地 这样的交流有意义吗?还有什么专注力 之类的 都是说到烂到不烂的道理了好吗 这书有啥新颖和特殊的地方?
听友310070929 回复 @随心_3uu: 找源头分享碰撞,找高手过招。
这本书本身就是三流四流的书,内容看似有理,首先你父母勤勤恳恳不如别人挣钱不在勤勤恳恳,在他们工作的行业,教育本身就不是盈利为目的的行业,要挣钱越靠近挣钱本身就越容易,自古就是商业最挣钱。金融,贸易,风口行业IT。私立教育更挣因为他们服务的是有钱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公立教育的目的就不一样。另外作者狭隘的把人的生存目的简化为钱,在教育行业深耕培养的人才不算财富?改变别人的命运不算成就?没有消防员着火了你等死嘛?虽然作者做过老师但并不博学,写的要点或许可用,但那只是因为你看到了部分现象,从立意到论证无一可取,像数学题乱写一气蒙对了部分答案,可惜数学是按步骤给分的,所以这本书没什么人推也情有可原了。
高手的身法,技法,心法,受益匪浅。知识分源头,一手到四手资料,更新了我目前的认知,将影响我目前的学习。跨界联机学习更坚定了我共享学习的理念。
玉999 回复 @张淑青_iv: 赞同!
东拼西凑写成的一片论文,信息逻辑跳跃性太大
这本《跃迁》是我读的所有成长书里边,是价值最高含金量最高的一本。从《拆掉思维里的墙》到《跃迁》给人感觉脑洞被不断的撕开了一个大口子而且越来越大,醍醐灌顶的感觉很深。是值得每一个读者学习并且领悟的好书,它可以改变我们的人生轨迹,让我们的大脑不断的与外界联机,我想到了《能力陷阱》,与跃迁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样告诉我们不要让自己的能力限定在某一个区域,由外向内发展,跨界学习。
所以喜马讲书也是三手知识,提供一个思路,书还是得亲自去读,但是一旦依赖上这种婴儿喂食,可能就不愿意去看了。
祭慈 回复 @毓文白牙:
知识源头的概念我还是赞同的,但他分的一手二手三手得根据个人所处行业再来转换划分,我从事企业咨询工作,我的源头就是国内最顶级的老师就是我的源头,不会走弯路,联机学习已不陌生,很多人都在做,问题替代知识这个赞同,更好的能解决当下,不盲目的储存知识,应用不上,我觉得努力是基础条件,附加持之以恒的心力,方向不跑偏,应该可以混的不错
本书中看到一些新的名词,但仔细想想,没有太多可以操作的东西。我来说点自己的体会:任何技艺的习得和修炼,不管是武术还是公众演讲,无非围绕三个方面:方向,方法和持之以恒,而最高境界都是八个字:博采众长,自成一体。 有了想法💡,如何把一件事做成?我总结成三力:也就是愿力、能力和心力。有意愿及激情去做事是愿力;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事情做起来、靠结果说话这叫能力;有目标而且不忘初心、持之以恒把事情做下去就是心力。这样以来,不仅想清楚,而且从“知道”到“做到”,还要做得到位、做得长久。如此这般,你不成功都难。(耿人健)
雷_多诺万 回复 @罗杰斯演讲: 我赞同你的部分观点,如果能亲自翻一翻古典老师跃迁。你会有搜获,更加详细的案例和缜密的观点。让思维不在局限,甚至举一反三脑洞大开。书读千遍其义自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