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十分钟,怎样还给孩子?

课间十分钟,怎样还给孩子?

00:00
04:08

课间十分钟,本应是学生们休息和放松的时间,但近年来却逐渐成为“消失”的十分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可能带来的影响又会是怎样?课间十分钟,如何让学生玩得好?如何让家长更安心?

“消失不见”的课间十分钟

除了喝水、上厕所,不能随意活动,部分中小学生课间十分钟,为何被约束?实际上,课间十分钟正在“消失”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2019年就有调查显示,75.2%的家长认为身边中小学“安静的小课间”现象普遍,且在小学最为突出。

校园因何静悄悄?

过去我们认为“消失的课间十分钟”是个别现象,但目前看来似乎变成一个普遍现象,为什么课间十分钟得不到保障?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支振锋:课间十分钟的确不长,但是对孩子特别宝贵。这些年我们国家一直在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特别强调儿童友好校园建设。一个友好的校园,一定是能够让孩子们玩起来、乐起来、运动起来、健康起来的校园。之所以现在课间十分钟给不到孩子,我想这里可能有学校对孩子安全的过度保护,也有一些老师、家长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规律的环境建设科学认识还不够的情况。当然也有一些社会环境的原因,比如孩子一旦出了一些安全事故,有个别家长到学校去非理性的情况。这样的案例可能不多,但是会影响到学校对孩子的管理,导致很多学校课间十分钟不敢让孩子在校园里打闹,在走廊上嬉戏,去奔跑,担心出问题。这从某种意义上讲,为了不让孩子出事儿,为了不惹麻烦,“一刀切”,让孩子都别动,静默下来,这其实也算是一种懒政。

好成绩需要会学习

更需要会休息

“求成绩”和“保安全”之间有一种倾向是“求成绩”,一天四五个课间十分钟加起来就是多了一堂课,所以在时间上的争分夺秒也可能是在分数上的分分必争,“消失的课间十分钟”是因为学习上的压力导致的吗?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支振锋:俗话说学习时光“一寸光阴一寸金”,但要知道,课间十分钟和好成绩,两者之间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并不矛盾。如果我们研究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就会知道,儿童不像成年人,孩子的专注力、身心抗压能力,不像成人这么坚韧。对于他们来讲,认真学习45分钟,眼睛疲劳了,身体也疲劳了,大脑也疲劳了,是需要走出课堂,走出教室,去走一走、动一动、聊一聊,甚至是奔跑嬉戏,见见阳光、吹吹风。这样他的整个身心可以得到一个很大程度舒展,大脑也得到很好的休息,实际学习效率也会因此更高,孩子心理上、身体上更健康了,成绩也会更好。

不该“消失的课间十分钟”

应该如何重视?

实际上在保障“课间十分钟”的问题上,现在也有不少做得好的学校,好在哪里,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支振锋:①在观念上,对孩子身心发育、健康成长的科学规律一定要重视,要有很好的认知。②在政策上,不仅要有很好的引导,而且要有督促,真正把教育部门的政策落到实处。③学校要承担好主体责任,因为学校是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孩子交给学校,除了成绩好,其实同样重要的,甚至更多是要让孩子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所以学校承担主体责任是非常关键的。

课间十分钟应该是这样

11月1日下午,记者来到四川省成都高新区公园小学,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在课间休息时都在操场上活动。除了课间休息时间,成都市教育局的通知还提到“学校要保障学生必要的午休时间”,规定了12点到14点为学生午餐、午休时间;同时鼓励学校创设午间“平躺睡”等条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