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第十一届中国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新闻发布会。绵阳科技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梁磊在发布会上回答四川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本届科博会将设立“绵阳科技城展区”,预计将有5家科研院所、30余家企业的200余件“绵阳造”创新产品集中登场。
据介绍,这200余件“绵阳造”创新产品中,包括玖谊源科技公司研制的国内首台医用回旋加速器,中物院研制的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功率花瓣加速器,九洲集团研制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车载式反无人机系统。这些最新硬核成果,将集中反映绵阳推进新型工业化取得的积极成效。
梁磊表示,绵阳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产业强市战略,为推动绵阳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支撑。他用“三个变化”介绍了有关情况。
第一,从优到强。这个变化主要是指绵阳的四大特色优势产业。绵阳是一座靠工业起家的城市,“一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在绵阳布局了多个重大项目。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电子信息、先进材料、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今年7月,绵阳市委全会提出大力实施四大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倍增工程,到2027年四大特色优势产业规上产值突破5000亿元。聚焦这一目标,绵阳狠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扎实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今年前三季度,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超过70%。
第二,从无到有。这个变化主要是指绵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考虑产业基础、发展前景等基础上,确立了8个新领域新赛道产业方向,包括核技术应用、激光技术应用、新型显示、光伏储能、磁性材料、智能机器人及无人机、连接器及传感器、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聚焦这八大方向,绵阳制定招商图谱,着力引进具有区域影响力、产业带动力、市场竞争力的优质企业。今年前三季度,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4.7%,正加快从“新赛道”成长为“主赛道”。开辟新赛道,也需要依靠现有优势进行布局,如核技术应用,绵阳依托中物院科研优势,通过技术与需求的链接、既有与未来的结合,打造核医疗健康产业园,今年已有23个总投资超过240亿元的项目落户园区。
第三,从散到聚。这个变化主要是指绵阳的产业分布。过去,绵阳的产业园区产业特色不鲜明、产业链条不完善。绵阳创新实施“园区提质、企业满园”和“产业强链补链延链”行动,按照国家级园区不超过“三主两特”、省级园区不超过“两主两特”原则,差异化推动园区产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建成10个特色园区。建立重点产业“链长制”,按照“一条产业链、一位市级领导、一个牵头单位和工作专班、一项行动方案、一套支持政策”的模式,加快提升产业发展整体竞争力。今年前三季度,全市11个工业园区集聚规上工业企业达946户、集聚度超过70%,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超过90%。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