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机构、减干部,高校“瘦身”教师“减负” | 新京报快评

减机构、减干部,高校“瘦身”教师“减负” | 新京报快评

00:00
03:59

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西北工业大学召开机构改革工作动员部署会,校党委书记李言荣在部署会上表示要明确“三减”,通过调整、理顺、规范等办法来提高部门的运转效率、增强学院的办学活力。

就在今年年初,“某高校博士后进站需要盖十三个章”一事曾引发舆论热议,正是因为反复为琐碎的小事跑动牵扯大量精力,让饱受其苦的科研工作者狠狠共情。此刻,这所高校提出精简机构、提升行政服务效能,将很多需要机构之间协调的手续转变到机构内部办结,对广大教师来说,也是与无关工作“松绑”的利好消息。

事实上,近几年,已有多所高校陆续通过合并、撤销、重组等方式推进行政机构的优化与调整。就在上个月,南京大学官宣将党办、校办合并为南京大学办公室,以切实提升学校的行政效能。

国内一些高校常常被诟病组织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低下、行政制约教学科研,西北工业大学等985高校能率先向“顽疾”动刀、开展机构改革,淡化行政色彩,强化服务职能,也对外传递了积极的信号,效果值得期待。

过去,一些高校将职能机构划分得很细致,其本意是为了让各机构权责更明确。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部分机构或职能相近,难免出现职权交叉、边界不明的问题,从而让简单的办事程序也变得复杂繁琐。这让大学教师被迫将大量时间花费在与教学科研无关事务上,往长远看,并不利于高校的发展。

根据科技部等6部门2019年印发的《关于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关自主权的若干意见》,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章程规定的职能范围内,根据国家战略需求、行业发展需要和科技发展趋势,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可自主设置、变更和取消单位的内设机构。

与此同时,在人员编制逐渐饱和的情况下,部分高校开始尝试“去编制化”的聘用机制,在学校层面精简机构与人事也有利于更多权限下放到院系,包括人员聘用、科研项目管理、资源使用等,由此激发基层教学科研单位的活力与主动性。

此外,随着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一些基础性的、重复性的、机械性的工作交给机器来完成,也是整个社会的大势所趋。这也倒逼高校优化调整机构设置,对各项职能和服务进行信息化重建,让整个行政管理体系更加合理、透明、科学与智能。

比如,越来越多高校启用线上“一站式”自助服务平台,通过接入教务、科研、财务、人力资源等系统的相关数据,能够满足全校师生全天候查看、下载、打印、盖章的广泛需求。

相比以往依托人工线下办理的方式,线上办理服务事项更公开,业务流程更清晰,服务规范更统一,在优化职能机构、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极大地减少了学校的管理成本。

当然,也不能将高校的机构改革简单理解为撤销机构和精简人员,对职员制改革、分类考核机制改革、薪酬机制改革等配套改革方案也需要纳入统筹考虑的范围。西北工业大学提出“有温度”的减法,比如减岗不降级、调岗不降薪等,也具有借鉴意义。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从不是一句口号,一流大学也需要一流的行政服务作为支撑。相信西北工业大学减机构和干部只是一个开始,社会期待更多高校能在管理服务方面推出高效、人性的措施,以此来优化师资团队、提高科研水平、培育优秀人才、转化优质成果。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yw89219

    前排报道不错

    yw89219 回复 @yw89219: 哈哈哈哈哈

  • 1356453

    哈哈,懂的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