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65对义务教育学校将“手拉手”结对

北京365对义务教育学校将“手拉手”结对

00:00
04:20

未来,身处乡镇,一样能享受到不输主城区的优质教育资源。10月27日,记者从北京市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手拉手”结对工作现场会上获悉,全市365对义务教育学校将开展“手拉手”结对,覆盖了全市所有乡镇义务教育学校。

部分“手拉手”结对校是“老朋友”

当天,昌平区小汤山中学和西城区北京第三中学,昌平区史各庄中心小学和西城区中古友谊小学,昌平区实验二小和海淀区中关村一小,昌平区阳坊学校和丰台区北京赵登禹学校,四对结对学校代表交流了合作的考虑和具体措施,并进行了现场签约。

“手拉手”结对,会给学校带来哪些变化呢?

海淀区中关村一小校长景小霞表示,未来将充分发挥特级教师、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和集团校的辐射作用,充分开发利用中关村一小智库,整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特别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等智力资源,实现课程、课题等多项同步,使智库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在“手拉手”合作期间,通过联动研修、协同备课等方式,帮助教师找到专业发展成长点,突破教师发展瓶颈,赋能教师,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昌平区史各庄中心小学与西城区中古友谊小学的相识始于北京市‘优先发展回天地区三年行动计划’项目。”昌平区史各庄中心小学校长胡长红介绍,在过去五年的牵手中,两校经常性地互访和联系,共同研讨学校文化、学年计划、期末质量分析、家校关系等学校管理问题,制定详细具体的交流方案,积极开展单元备课、教学设计以及课堂教学听评课活动。两校教师也互相走进课堂开展观摩和诊断,史各庄中心小学的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升,连年被评为昌平区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学校。

胡长红表示,两校将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手拉手”关系。在学生互访交流上,两校将共同开展一系列的古诗词学习、交流以及国学诵读展示等活动,还将安排神奇的数科节、“风雨花”种植等学生互访活动,让互访的真实体验成为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促进城乡学生共同成长。

本轮结对将覆盖北京全部乡镇义务教育学校

记者了解到,此前,《北京市统筹主城区与乡镇义务教育学校“手拉手”结对帮扶工作方案》已印发,统筹365对义务教育学校开展“手拉手”结对,覆盖了全市所有乡镇义务教育学校。同时,统筹考虑支持通州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及回天行动计划有关安排,将通州区及回天地区全部义务教育学校纳入结对帮扶范围。

本轮“手拉手”合作将着力发挥城乡要素整合的倍增效应,探索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走出城乡义务教育“共同富裕”的新路径,促进结对学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北京市教委要求,各区教委和学校要把结对工作重点放在学生身上,积极探索开展结对学校间学生学伴关系的建立,创新性设计校际间访学计划、联合培养计划,探索突破校际界限开展学生的交流访问和联合培养,促进更多教育要素和优质资源在城乡学校间有序流动,推动“手拉手”工作从实际发生向提升学生的实际获得迈出关键一步。

要以目标为引领,在统筹谋划、顶层设计上下功夫,增强方向感、计划性,又要以问题为着力点,在补短板、强弱项上持续用力,积极探索干部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扎实推进干部教师的交流轮岗、跟岗学习培训,开展全学段、全学科一体化教研,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切实提高结对工作的精准性、实效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