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融合发展生态圈?川渝餐饮人齐聚重庆 共话行业创新路径

如何构建融合发展生态圈?川渝餐饮人齐聚重庆 共话行业创新路径

00:00
05:32

10月27日,“向心合力 2023成渝餐·饮融合发展高峰论坛”在重庆举行。川渝两地餐饮食品行业大咖齐聚山城,共话行业创新路径,共建行业聚合之力。

在圆桌对话环节, 策略工场CEO谢康利与小天鹅火锅创始人何永智、四川省美食家协会秘书长包奕燕、重庆市黔江区商务委鸡杂产业发展办主任刘昌勇、李与白联合创始人郑小琴、新光天地西南区招商副总经理毕继仁一起,以“共建成渝餐饮融合发展生态圈”为主题,通过不同视角的深度分享,探讨餐饮食品行业的融合发展。

存不同谋交融

成渝在相互学习中进步

成渝地区,山水相连,同根同源,造就了饮食文化的一致性。在四川省美食家协会秘书长包奕燕看来,麻辣一直是川菜的经典味型,加上过去烹饪专业的老师很多都是四川的,所以两地的菜品很一致。

不过包奕燕也指出,两地菜品也存在某些细微差别。“重庆这边更注重醇浓醇鲜,比如干烧鱼、鱼香肉丝,两地的做法就有不同。”他认为,这种差异性正好给了两地餐饮差异化发展的机遇。

四川省美食家协会秘书长包奕燕

被誉为洪崖洞“洞主”、中国火锅“皇后”的小天鹅火锅创始人何永智也认为,重庆和成都的差异化能形成强烈互补。“成都大运会大放光彩,现在是网络时代、新媒体时代、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时代,这些方面成都做得非常好。”

她以宽窄巷子与洪崖洞的“宽洪大量”宣传为例,直言成渝本兄弟,巴蜀一家亲,希望两地餐饮人尤其是年轻创业者,用新技术、新思维为企业赋能,塑造百年品质品牌。

重庆小天鹅火锅创始人何永智

“希望我们在人才、信息等各方面真正互通互融,这有利于川渝菜品提高天花板,打造立全国乃至全世界美食之都的影响力。”包奕燕说。

小产品大产业

政策扶持打造地理品牌

巴山蜀水,资源丰饶,名优特产众多。距离重庆主城280多公里的黔江区,就以极具武陵山土家特色的黔江鸡杂而闻名。它虽然只是一道菜,但与之相关的店铺全国已有1万多家,带来了150多亿元的产值。

“在做鸡杂这件事上,我们黔江是认真的!”重庆市黔江区商务委鸡杂产业发展办主任刘昌勇表示,当地正在对鸡杂产业进行长远规划,一是建设泡菜、泡萝卜、泡椒等原材料生产加工基地,解决供应链的问题,二是打造黔江鸡杂美食街、地标店、研究院,实现多产融合发展,提升品牌价值,最终将黔江鸡杂打造成全国知名菜品。

重庆市黔江区商务委鸡杂产业发展办主任刘昌勇

圆桌对话主持人、策略工场CEO谢康利指出,鸡杂单品毛利空间较高,供应链也较为完善,是一个可以快速领跑的特色菜品类。“如果有政府强有力的扶持,鸡杂产业是可以做大做强的,就像沙县小吃,在当地政府推动下快速发展,我很看好黔江区鸡杂产业。”

有创新才进步

流量必须以好吃为前提

自2020年创立以来,李与白已走过三年时光。作为一家主打成都非遗酱肉包的包子铺,李与白一直在围绕早餐核心产品做微创新,比如黑金包、开运大红包、绿色凉虾和山茶花、铁观音口味的茶豆浆,它们既好看又好吃,迎合了当下年轻人的消费喜好。

在创新研发方面,李与白一直有一个持之以恒的标准——流量和口味两手抓。李与白联合创始人郑小琴表示,产品一定要好吃、好看、能传播,结合当下主流消费群体,即年轻群体的喜好需求,去挖掘需求、创造需求。

李与白联合创始人郑小琴

“比如说,今年夏天我们推出了铁观音和山茶花茶豆浆,做的是冰镇口感,非常解暑。现在到了秋冬季节,我们会推出一些滋补型的热豆浆,满足这个阶段不同的消费需求。”郑小琴说,不管产品研发如何天马行空,但原则是“一定要好吃”,这是李与白衡量产品是否成功的直观标准。

集中区域特色

增强川渝美食影响力传播

长久以来,大型综合商业体一直是餐饮行业的重要根据地。中国台湾知名连锁百货新光天地,目前在成都和重庆均有布局,公司西南区招商副总经理毕继仁认为,成渝两地的餐饮项目有所区别,但都集中展示了当地特色。

新光天地西南区招商副总经理毕继仁

他表示,新光天地特别注重成渝特色小吃品牌,不少是以档口的形式呈现。“目前,重庆新光天地有将近100家的小吃店,在重庆的商场里面,我们应该是小吃餐饮品牌最多的,而成都有40多家,品类也非常齐全。”

由于成渝距离相近,新光天地有意将两地特色餐饮资源进行输出互补。同时,为了打造美食集群效应,新光天地还在今年特别设置“台湾美食节”,以台北夜市为形式,以美食文化为内核,促进两岸餐饮经营者交流,传播川渝餐饮食品行业的影响力。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