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亚残运会北京首金何梓豪:射箭是在遗憾中追求完美的艺术

专访亚残运会北京首金何梓豪:射箭是在遗憾中追求完美的艺术

00:00
09:35

10月25日,在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男子复合弓双人团体公开级金牌赛中,北京运动员何梓豪和艾新亮搭档获得金牌。这也是北京选手在本届亚残运会上摘得的第一枚金牌。

但这不是何梓豪运动员生涯中的第一枚金牌,此前,他在东京残奥会破三项纪录,获得混团金牌、个人金牌,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五四青年奖章,在捷克世锦赛破两项世界纪录、获团体金牌。

25日晚,何梓豪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在他看来,射箭是一种在遗憾中追求完美的艺术,这次亚残运会参赛过程是一波三折、险中求胜,在遗憾中圆满。

一番波折

10月23日下午,何梓豪参加了本届亚残运会男子复合弓公开资格赛,站在赛场上时,他的心态不似以往稳定,也积压了不少负面情绪。赛前有两天重要的训练,算是最后备赛环节,因为不可抗因素,何梓豪没能参加,只能直接上赛场,他心中很不踏实。比赛当天又出了意外,何梓豪的轮椅轮胎不慎被扎破,尽管不太影响射箭,但这无疑让他悬着的心更加躁动不安。

“那场比赛要射72支箭,难度很大。我只能把负面情绪都化作动力,那也是我冲劲儿最足的时候。”何梓豪上半场发挥稳定,下半场却出现了“滑坡”,三发出去,都出现了环值低于平时正常水平的情况。“那场比赛,不论是名次还是成绩我都不满意。”

24日上午,何梓豪参加男子复合弓个人公开级淘汰赛,第二轮时,因为没有根据风向处理好偏瞄,他以生涯较低的环值被淘汰。

“我就是奔着拿金牌来的,”何梓豪有点受打击,“个人淘汰赛回来之后,我眼泪都有点往下掉。实在是太不应该了,训练时出现过的问题几乎都在比赛时重现了。”

何梓豪说,他的瞄准器之前歪了,当时又没有条件去修正,只能调整射箭的动作,“那阵子一直歪着打,导致我射箭时整体的动作和肌肉记忆都变形了,所以在比赛时,尤其是我状态下滑的时候,就会控制不住地出远弹、打出低环值。”在赛前几个月的集训中,何梓豪一直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没有完全成功。

由于资格赛排名不够高,何梓豪无法代表中国队参加混合团体赛,只能去打个人淘汰赛和男子团体赛,个人淘汰赛的失利,导致他只能在男子团体赛上孤注一掷。

所幸他顶住了压力,在团体赛中力挽狂澜,半决赛中,他和搭档艾新亮打破了世界纪录,在决赛中,二人以总环数155的成绩力克印度组合,夺得金牌。

在何梓豪眼中,射箭不是特别激烈的项目,胜负往往不在最后一刻见分晓,而是中间就能看出输赢。所以获胜的那一刻他的心情很平静,但颁奖时,国歌奏响的瞬间,泪水还是从他的眼角慢慢滑下。他说他感到非常激动、非常光荣。

25日晚上,重担卸下,何梓豪在亚残运村食堂吃了夜宵——两串烤串和一小碗饺子。回想这次大赛,他还是有些遗憾,但也欣然接受,“射箭是在遗憾中追求完美的艺术,我们要向着靶上那个完美的环值发起挑战,向着完美的动作发起挑战,但完美可望而不可即,只要射箭,就会有遗憾,这是一种魔力,也是一种修炼。”

何梓豪觉得,能爱上射箭,是一件幸事。其实直到上大学,他才接触到射箭这项运动。

射箭其术

在16岁遭遇意外致残之前,何梓豪就展现出较强的运动能力,玩转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排球等球类运动。“我的身体素质一直很好,受伤之后,我也会出去做康复训练。”

刚进入大学时,何梓豪窝在家里的时间变多,父母见状,就推荐他去玩一玩射箭,培养兴趣爱好。谁知这一“玩”就是10年,还“玩”成了世界冠军。

当第一支箭“嗖”地离弦飞驰而出、“咚”地打在靶子上时,何梓豪感到非常畅快,情不自禁地喊了一声“耶!”那场景至今让他记忆犹新,从那时起,何梓豪就爱上了射箭。

2013年,他加入北京残疾人射箭队。2018年,他参加浙江全国锦标赛,获得团体铜牌、混团金牌、个人银牌、破一项全国纪录,他也因此入选国家队。从此,射箭不再是业余爱好,而成了他的职业追求。

在竞技场上,他身体正直地坐着,搭箭、用撒放器勾弦、推弓、举弓、靠弦定位、瞄准目标、扣动撒放器扳机、收势,动作不紧不慢,脸上没有多余的表情,看起来优雅而沉静。

实际上,比赛的过程仍是紧张刺激的。“几年的训练成果就凝聚在手中射出去的这一箭,肾上腺素会飙升,我得让动作的质量达到最高。”训练的过程也是枯燥的,“很苦、很累,甚至想过放弃。”

何梓豪的训练日常是——从早上8点训练到11点,训练20组,一组打6支箭;从下午2点训练到5点,同样是20组。训练也会根据赛事安排调整,比如去欧洲比赛,需要倒时差,白天的训练就放到夜间;这次亚残运会很多赛程安排在中午,后期训练的时间基本都挪到了中午。

夏季炎热,何梓豪坐在轮椅上训练,轮椅坐垫、全身衣服都汗湿、发馊,上午训练完,热到头疼的他就赶紧回宿舍冲个澡、换身衣服,躺一会儿,随便吃点饭后,又要开始下午的训练。

到了冬天,他训练时通常只穿一件秋衣和一件薄薄的绒衣,因为穿太厚弦会抽到衣服,也影响动作和感觉。因为一直坐着,他的脚会被冻紫、冻伤。

射箭似乎容易上手,但实际上很有讲究,尤其是需要与风同行。由于比赛往往在室外,风的影响很大,运动员需要时刻观察外界环境、感受风的流向,调整动作和瞄准的角度,因此每次到新场地,何梓豪都会在第一时间去研究风是从哪里进来、朝哪个方向去、中间有什么变化、会对箭产生什么影响。在正式比赛时,他仍需要随时关注风的变化。

“比如这次亚残运会的射箭场,总体来说,风是从上方进入,吹到地面后再往上,因此箭飞出去的前二三十米动能很足,风的影响很小,后面快到靶子时,风往上起,那会儿箭会往上飘,就容易打高。”何梓豪说,他会在脑海中建立比赛现场风的动态模型,而对风向的观察和模型的建立,只能靠经验。

有时候确实太苦、太累,偶尔会“走火入魔”、动作变形,何梓豪就会想要不要放弃、要不要换个环境,但是射箭成就了他,离开了射箭,他或许就离开了顶峰。

荣誉之外

2019年泰国亚锦赛混团金牌、个人金牌,破一项世界纪录和三项全国纪录;2021年东京残奥会混团金牌、个人金牌,破三项残奥纪录,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五四青年奖章;2021年陕西全运会团体金牌、个人排名金牌、个人淘汰金牌、混团铜牌,破两项全国纪录;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手、开幕式国旗护旗手;2023年捷克世锦赛团体金牌、个人第九,破两项世界纪录……何梓豪凭借高超的箭术,成为全国冠军、世界冠军,荣誉和物质奖励之外,他变得更加沉稳、坚毅和自信。

对何梓豪来说,射箭有助于修行,让他变得更加沉稳。他认为这是一项专注于自我的运动,目标是超越自己,过程中最需要关注的是自己的动作,而不是对手或者靶子。“射箭不用与对手正面对抗,自己永远是自己的敌人;在射箭时,如果太注意瞄准靶子的话,反而射不中,如果注重过程,注重身上的每一块肌肉、每一个动作,射中目标就是水到渠成的。”

作为竞技体育,射箭很能磨练人的意志力,在竞赛的高压环境下,运动员要达到训练时的最高水准;训练时,运动员也要以正式比赛的心态去射出每一箭,每一箭、每一组、每一天都要竭尽全力、争取突破。在这样日复一日的比赛、训练中,何梓豪变得更加坚毅。

接触射箭之前,何梓豪有过一段灰暗的时光,那时候他天天待在屋里,不是看电脑就是听歌,或者静静躺着,也不擅长与人交流。开始射箭后,他开始与人交流,运动本身也给他带来了精神,整个人更加外向、自信。

“所以我建议残疾人朋友,真的要走出家门,多进行体育锻炼,不一定要参加竞技运动,现在周边,无障碍环境建设得越来越好,咱们可以去公园之类的地方活动活动,一旦运动起来,我们的精神状态和气质都会发生改变。”何梓豪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