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赵钱孙李
原文: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注释:
赵:嬴姓祖先伯益的后代名叫造父,造父为周穆王驾车,在穆王出巡及征伐中屡屡建功,穆王于是把赵城封赏给了他,造父的后代便以赵为姓。
钱:相传五帝之一颛顼的后代彭祖之孙彭孚,在西周时任钱府上士,掌管财政,其子孙便以官职钱为姓。一说彭祖姓篯名铿,乃古之长寿者,其后裔去掉竹字头而改姓为钱。
孙:春秋时卫武公的儿子名惠孙,其后代子孙便以孙字为姓。一说孙姓源于楚国贤臣孙叔敖之后。一说春秋时陈厉公之子陈完逃奔齐国后改姓田,田完六代孙田书讨伐莒国有功,被齐景公封于乐安,并赐姓孙。
李:颛顼帝高阳氏后裔皋陶在尧、舜时任理官,执掌刑狱之事,故以理为姓。其后代遭殷纣王迫害,当时理氏家族族长理征之子理利贞出逃避祸,采食李子充饥,后改理姓为李姓,以躲避纣王耳目,同时也是为了表达对李树救难的感激。又唐代开国皇帝名李渊,李氏于是成为国姓,许多有功的家族都被赐姓李,李姓由此大增,血缘亦不再单纯。
周:周平王小儿子姬烈被封在汝州,当地人称其家族为周家,从此便以周为姓。周王室后裔仍保持姬姓未改者,至唐代玄宗时因避李隆基的“基”音之讳,也被诏改为周。同是在唐代改姓,与李姓相比,周的血缘关系要简单得多。
吴:古代周族领袖古公亶父的长子太伯与弟弟仲雍远奔江南,始建勾吴国,都城梅里。周朝建立后,武王封太伯三代孙周章为诸侯,建国号为吴。吴国被越王勾践灭掉后,其后代为记其耻,遂以国名为姓。
郑:周宣王封其弟姬友于南郑,史称郑桓公。桓公子郑武公先后攻灭郐和东虢,建立了郑国,定都新郑,郑国一度成为春秋强国。郑于战国时被韩所灭,郑国子孙遂以国名为姓,改姬为郑。
王:商代贤臣箕子和比干本是纣王的叔父,因直言苦谏,遭到纣王残酷迫害。周武王灭商后,箕子、比干的后裔因其先人是商朝王族,于是改姓为王。此外周与战国诸侯国的王族后裔,在秦灭六国之后,四处避难散居,不少家族也纷纷隐姓埋名,改称姓王。
冯:周武王灭商后,其弟毕公姬高受封于冯城,子孙于是以冯为姓。另外春秋时郑国大夫冯简子的封邑也是冯,后代也以冯为姓。
陈:西周初,武王将舜的后代胡公满封于陈,胡公满建陈国,子孙后便以陈为姓。
褚:春秋时宋共公的儿子公子段被封于褚,任职褚师,是掌管市场的官员,后代便以褚师为复姓,后又省略为单姓褚。一说公子段食邑封在褚地,因其德可以为人师法,故号褚师,后代于是以之为姓,简略作褚。
卫:周文王第九子分封于康邑,称作康叔。周公旦平定商纣王儿子武庚之乱后,将商遗民七族划归康叔统治,康叔于是建立卫国。秦灭卫后,卫国王公贵族后代遂以国名卫为姓。
蒋:周初周公旦第三子姬伯龄被封在蒋邑,后被楚国所灭,后代便改姬姓为蒋。
沈:周文王第十子季载因平叛有功被封在沈邑,后建沈国。沈国最终被蔡国所灭,子孙遂以沈为姓。
韩:周成王之弟叔虞的后代毕万受封于韩原,建立韩国,韩被晋灭后,子孙后代便以韩为姓。又春秋时晋国大夫韩武子后代韩景侯于“三家分晋”之后建立韩国,迫使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建都阳翟。韩哀侯灭郑,迁都新郑。韩被秦灭之后,子孙以韩为姓。
杨:周成王三弟叔虞的次子名姬抒,在周康王时被封为杨侯,建国于今山西洪洞东南。杨侯第六代孙杨康随周宣王北征时阵亡,其子尚父继国。东周桓王时杨国被晋武公灭,子孙陆续南迁,并以国名杨为姓。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