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地震、山洪、泥石流……成都这一项目为社区减灾应急装上“智慧大脑”

监测地震、山洪、泥石流……成都这一项目为社区减灾应急装上“智慧大脑”

00:00
05:53

湍急的水流混杂着泥石从上游流下,来势汹汹。每年汛期,在山区或沟谷深壑,一遇到强降雨或者相对较大的地表径流,就容易导致泥石流、塌方等地质灾害。

10月26日,彭州市社治委联合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在龙门山镇开展的社区智慧减灾应急预警项目通过验收,这也标志着中国首个自然灾害动态风险预警平台正式运行。

红星新闻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该平台基于彭州市与全国各地今年同步完成的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建设多个山洪泥石流监测点,融入山洪预警、泥石流预警、地震预警等多灾种预警功能,并通过“叫应叫动”技术联动网格员和民众,服务民众安全。

潘龙谷景区安装的灾害预警广播

建立区域内灾害监测预警网

智慧应急是应急管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数字智能化手段在防灾减灾中“大显身手”。在蟠龙谷景区的泥石流灾害隐患点,水位监测站的“手臂”横在山谷中,“手臂”末端,水位传感器正依托电磁波对山谷水位进行实时监测。

“我们在龙门山镇建立了区域内灾害监测预警网络,在龙门山镇龙源村后坝河和蟠龙谷景区建立泥水位监测站、雨量监测站、视频监控站等监测传感器,可有效提供区域内洪涝、地灾监测预警服务以及地震预警监测服务。”减灾所成果转化中心副主任王涛告诉记者。

龙源村安装的地震预警接收终端

其中,项目在蟠龙谷景区重点泥石流易发河流或泥石流流通渠布设水位监测站、视频监控站进行立体多维监测。以水位监测站为例,其通过水位传感器对山谷水位进行实时监测,“监测站还在顶部配备了360度摄像头,在进行数据监测的同时也能实时查看河道的现场情况,避免误报、误判等情况。”王涛介绍,在供电方面,水位监测站采用太阳能充电,并能够保证20天的续航。

记者了解到,根据蟠龙谷河道分布情况,目前已经在主要河道建设了3套泥水位监测站、5套视频监控站、2套雨量监测站和4套应急广播。“此外,我们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利旧,接入该区域内已建的监测设备,相互补充,综合发挥最大效益,实现从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产生、靶向发布到应急处置的闭环管理。”王涛表示。

潘龙谷景区安装的泥水位计

可提供基于气象雷达的未来2小时公里级、分钟级降雨预报数据

在龙门山镇人民政府,大屏幕上显示了彭州市城乡社区灾害预警智防联控平台。数据汇集、监测管理、实时预警……各类信息和功能结成一张“网”,一目了然。

彭州市城乡社区灾害预警智防联控平台

记者了解到,该平台可提供基于气象雷达的未来2小时公里级、分钟级降雨预报数据,结合地形地貌数据,通过减灾所提供模型算法,可提供山洪、泥石流的临灾预警信息;在地震、山洪、泥石流发生时通过灾害预警接收终端、平台智能外呼、短信等发布灾害预警警报,辅助民众及时撤离。

一个数据是,该平台自7月试运行以来,为彭州市基于2小时气象预报产出风险预警信息100余次,为本项目安装的监测点位报警2次。具体而言,在有24小时气象风险预警的背景下,该平台在7月13日监测水位上涨1.5米时,发出山洪橙色预警;在无24小时气象风险预警的背景下,7月31日11时40分,彭州市气象局发布短时强降雨预警3小时后,龙源村监测到涨水2.1米,平台发出山洪红色预警。

运行结果表明,24小时气象风险预警的准确率、短时强降雨预警的准确率、监测报警的准确率依次增加,展现了预报预警、监测预警、监测报警的持续滚动更新确实有利于越来越精准的预警。

彭州市社治委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在成都市社治委、成都市应急管理局指导下,本平台融入了成都市智慧社区·智慧减灾应急预警平台,纳入网格员的工作内容,是技防+人防协同的典型案例,在今年的防汛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的积极探索。

国家特聘专家、地震预警与多灾种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长王暾表示,成熟、先进的灾害监测预警技术成为行业亟需。四川持续15年研发的地震预警与多灾种预警技术,及其与风险普查成果融合形成的自然灾害动态风险预警技术,已在四川省应急管理厅等单位试用并参与服务大运会安全。龙门山镇社区智慧减灾应急预警项目的验收及该技术在其他系列相关项目中的应用,标志着动态风险预警技术已从试运行阶段进入广泛应用的新阶段。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吕佳羽 摄影记者 王勤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