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40:查禁天主教,驱赶西方传教士

雍正40:查禁天主教,驱赶西方传教士

00:00
12:27

前边三集,我们讲了雍正的迷信思想以及他对佛教和道教的信仰,不过雍正不是什么宗教都信的,对于西方的天主教,他就采取了严厉的禁教措施,将大部分传教士驱逐出境,让在顺治和康熙朝受到礼遇的西方传教士,到雍正朝遭遇了滑铁卢。这一集我们就来谈谈雍正为何要查禁天主教,以及他的禁教措施。

我们之前讲过,西方传教士在明朝就来到了中国,清朝入关之后,一些传教士继续为清廷服务,像汤若望、南怀仁等传教士还在宫廷任职,受到顺治、康熙皇帝的尊敬。在康熙朝也发生了“中西历法之争”,就是钦天监官员控诉传教士用西洋历法变乱中国、图谋不轨。但康熙很快发现,汉族官员所编订的历法并不精确,错误很多,因此为汤若望等人平反,继续任用。到康熙三十一年时,清廷还发布了“容教令”,就是康熙下令礼部等衙门经过讨论,认为西方传教士为清廷修订历法、制造枪炮火器,做出了不少贡献,而他们也没有为恶作乱、左道惑众之处,因此容许传教士正常传播其宗教,这表明清朝正式认可了天主教的存在和传播。此后,天主教在全国各地得以传播,教堂也纷纷建立起来,发展迅速,让西方传教士们都认为自己来华的工作至此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谁知道,这个时候罗马教廷却翘起了尾巴,教皇两次派使节来华,向康熙帝表示,清朝臣民如果信仰天主教,就不能再祭孔和祭祖,这与天主教的教义是相悖的。康熙明确表示,这是中国人两千年来奉行的礼义之道,如果反对尊孔祭祖,西方人将很难继续留在中国。同时,康熙规定,凡是留在中国的传教士必须向政府报到并领取永居票,就是可以居住在中国的票证,而他们领票的时候就要声明,遵守早年的传教士利玛窦的规矩,就是认为尊孔祭祖和天主教义并不矛盾,二者可以稍做调整后整合在一起。不肯承认这一前提的传教士就不发给票证,不许留在中国。但罗马教廷坚持强硬的态度,反复强调自己的立场,最终激怒了康熙皇帝,他在康熙五十一年宣布了“禁教令”,表示“西洋之教不可行于中国”,让清廷对天主教的态度从之前的优容礼遇,发展到限制和禁止。不过,康熙末年的禁教政策还是比较温和的,只是驱逐了那些没有领票的传教士,规定凡有一技之长,且愿意留居中国、接受尊孔祭祖思想的传教士,就可以在领到政府颁发的票证之后继续在各地居留,也可以比较低调地发展教徒。据不完全统计,到康熙末年各省的天主教徒已达30万人,拥有教堂、住院300余座,甚至一些满人,比如宗室苏努,他是努尔哈的赤长子褚英的重孙,也就是努尔哈赤的四世孙,苏努的子孙都加入了天主教。

到雍正即位之后,对于天主教的态度较其父更为严厉。雍正元年,福建福安的一名生员向知县报告传教士敛财修建教堂,并且教堂中男女混杂,不符合中国的礼教。很快,此案就受到闽浙总督满保的重视,命福安知县在全县查禁教堂,结果引发了教民的反抗。满保下令逮捕了领头反抗的几个教民,并将西方传教士全部驱逐到澳门,宣布禁教。随后满保将福建禁教事件报告给雍正皇帝,雍正批准了满保的请求,并且宣布在全国范围内禁教,限令所有传教士于半年之内全部离境。在京的传教士得知这个消息后,四处奔走求情,希望皇帝开恩,不要把传教士驱逐到澳门,而是准许他们在广东停留。对此,雍正表示:尔等称尔教非邪教,这一点朕是知道的,如果朕将其视为邪教,何妨将京城教会一并拆毁驱逐乎!只是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信仰,如果朕派僧道喇嘛赴西洋国传教,尔等何以待之?雍正还表示,你们欺蒙我父亲得逞,不要再指望还能欺蒙得了朕!至于雍正为什么要支持满保的主张在全国禁教,他曾表示,朕对西洋的宗教原无深恶痛绝之处,但考虑到它对于我国的圣人之道并无裨益,所以就同意了众人禁教的请求。但他同时表示,对于这些异域远人,还是要一切从宽,不要对其太严厉,不然显得我大清不够包容,所以雍正最终还是批准了传教士留驻广东的请求。

雍正禁教的命令一下,各地督抚马上在全国掀起了一个驱逐传教士的浪潮,从各地押送到广东的传教士共有先后有八十多人,最后都被驱逐回国。到雍正朝后期,只有钦天监的监正和监副等20余名传教士可以留在北京、帮助编修历法,但是不许传教。而且从雍正开始大规模驱逐传教士起,清朝就确立了严厉的禁教政策,后来的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继续遵行这一政策,导致天主教以及由此带来的中西文化交流,就此在清朝衰落了。

那么,雍正为何一反父祖对传教士的优容态度,而采取严厉的禁教措施、驱逐西方传教士呢?学者们分析,除了天主教与中国传统的尊孔祭祖思想相冲突外,还包括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我们之前讲过,雍正崇佛,以“释主”自称,甚至让僧人参与到政治决策之中。信佛之人,本身就会对西方宗教当中的一些教义产生怀疑,再加上在华传教士虽然一部分人接受了儒家思想和相关礼仪,但是对于同样属于外来宗教的佛教却极度排斥,提出“辟佛”,就是斥佛教、驳佛理。这让雍正感到非常不满,曾经说过,传教士人数没有多少,几十个人而已,却要攻击其他一切教义,哪里来的这么大的野心和胆量!因此对于佛道思想都比较笃信的雍正皇帝,自然对天主教有一种本能的反感。

其次,有学者指出,雍正之所以这样雷厉风行地禁教,主要原因是传教士以及一些教徒在康熙末年参与到了储位之争当中,并且支持的是雍正的政敌——允禩、允禟一党,这一点是雍正绝对不能容忍的,也是他严厉禁教的重要历史背景。的确,在宫廷任职的传教士们在康熙末年并不安分,积极进行各种政治投资。比如葡萄牙传教士穆经远,来华后在宫廷担任翻译,受到康熙皇帝的赏识,担任了耶稣会北京南堂会长,他就利用这些身份极力扩大在华的影响。穆经远觉得当时争夺储位的皇子当中,皇八子胤禩最有实力,因此就与胤禩和他的死党兄弟胤禟走得很近,并且帮助他们进行各种政治运作。比如康熙五十九年,穆经远代表胤禟给年羹尧送去礼物,并游说年羹尧为胤禩和胤禟效力。大家都知道年羹尧是雍正的人,自然会把这些情况汇报给雍正。传教士竟然离间自己的亲信,怎么能让雍正对他们不心怀愤恨。所以雍正一即位,就立即将穆经远发配到西宁,交给年羹尧看管,但穆经远在西宁仍不安分,与允禟继续密谋,还筹建教堂、吸纳教徒,扩大自己的势力,最后雍正下令将其处决。在穆经远事件中,与其说雍正打压的是天主教,不如说他打压的是自己的政敌。

此外,我们前边提到的宗室苏努,也是胤禩的积极支持者,由于苏努的子女都加入了天主教,所以其家族和传教士一起为胤禩奔走效力。雍正即位后,将苏努家族发配到山西右卫,在这一过程中传教士们对苏努一家多方救助,不仅在其家产被抄时送来一笔救济款,还两次派人前往右卫探望苏努一家。这些行为都加重了雍正对苏努家族以及传教士的反感。但苏努毕竟是宗室成员,雍正曾表示,只要苏努的儿子肯放弃宗教认罪伏法,就可以既往不咎,但苏努的儿子乌尔陈却表示“甘愿伏法,不能改教”。这让雍正深受震撼,说“乌尔陈乃满洲之民,又系宗室,竟弃我祖宗之礼仪,从欧人之戒律”,更别说那些汉人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一旦信奉了天主教之后,就从大清王朝的忠实子民,转变为不尊皇帝、不顾法律习俗,而只尊奉天主教的教义和戒律,就是让皇帝失去了对百姓的控制,这不是太可怕了吗!发展到这里,雍正的禁教,就不仅仅是由于传教士支持了自己的政敌,而是西方的神权与清朝的皇权相冲突了。了解到这一点,后世的皇帝也就会毫不犹豫的继续执行雍正的禁教政策,这就是雍正对天主教在清朝的传播所进行的强力干预。

好,这一集我们就讲到这里了,下集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