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腹隼雕现身崇州山区 四川鸟类上新了

棕腹隼雕现身崇州山区 四川鸟类上新了

00:00
03:36

近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棕腹隼雕现身成都市崇州山区,并被龙门山迁徙猛禽监测团队拍摄记录,由此刷新了成都和四川鸟类新纪录,使得成都境内鸟类分布增至567种。

差点被错过的发现

10月14日,持续多日阴雨之后,成都平原迎来晴好天气。成都龙门山迁徙猛禽监测团队余欢、黄拓、王三月等志愿者前往崇州都统岩山区进行迁徙猛禽调查。按以往经验,余欢判断,那些因天气滞留在路上的迁徙猛禽,会在这个窗口期迎来高峰。

当日下午两时许,一只巨大的猛禽从远处几乎与监测志愿者平视的高度滑行而来。“用望远镜看去,它的飞行姿态很稳,显得十分有力。”

从望远镜中飞速划过的画面,让余欢认为这是一只凤头蜂鹰,因为凤头蜂鹰色型多样,常会有拟态其他更加孔武有力猛禽的个体出现,但让他疑惑的是:这只猛禽粗壮有力的喙和凤头蜂鹰有很大区别。

回到成都之后,志愿者们整理当天拍摄的照片时发现,这只猛禽尾羽具有一道明显的次端斑,翼下覆羽除个别斑点之外整体显得素净,爪粗大而较长,几乎超过了尾下覆羽的末端,都和凤头蜂鹰有很大区别。新发现也让王三月惊喜不已,因为这是他第一次上山观猛禽。

最终,志愿者们查阅资料,并在成都观鸟会副理事长朱磊等鸟类专家的判断下,确认拍到的猛禽就是棕腹隼雕。

朱磊介绍说,棕腹隼雕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和印度南部,我国见于云南、西藏及海南。“在远离传统分布区的成都记录到了棕腹隼雕,提示我们对于棕腹隼雕的分布依然存在着许多未知的空白点。”

猛禽迁徙过成都

就在记录到棕腹隼雕的崇州都统岩,志愿者们还在今年春天记录到白尾海雕,这也是白尾海雕第二次在成都出现的记录。据监测统计,从今年春季到10月13日,龙门山猛禽监测点记录到猛禽个体上万只。

龙门山生景

在成都平原东缘的龙泉山,“成都猛禽研究小组”的志愿者已经进行了连续4年的迁徙猛禽监测。成都观鸟会副理事长朱磊,是最早发起龙泉山凉风垭迁徙猛禽监测点的人之一。

“猛禽这一类群,不管是从自身的生态学意义,还是在生态中扮演的角色,都非常重要。”朱磊说。但猛禽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其“数量少、分布广”,而通过对迁徙猛禽的监测,可以高效地获得猛禽种群动态变化相关数据。“迁徙季,一个迁徙猛禽监测点飞过的某一类猛禽,可能比长期专注于研究这类猛禽的专家10年看到的都多。”朱磊说。

监测志愿者

朱磊告诉记者,传统上通过环志研究认为在我国境内分为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候鸟迁徙区。其中,西部迁徙区包括内蒙西部干旱草原、甘肃、青海等地干旱或荒漠、半荒漠草原地带及高原草甸等生境中繁殖的夏候鸟,迁飞时沿阿尼玛卿山、巴颜喀拉山、邛崃山等山脉,其后再沿横断山脉至四川盆地西部、云贵高原甚至中南半岛越冬。候鸟在经过成都平原及周边时,多会沿盆周的山系进行迁徙,龙泉山脉、龙门山脉一线也因此成为欣赏过境猛禽的好去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