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
挎着“菜篮子”过上好日子
核心提示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郑州正在行动。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本报开设“乡村行·看振兴”专栏,报道我市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开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亮点成效和特色做法,推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霜降时节,小麦已播种,也到了农闲季节。
昨日,记者在登封市大金店镇乡村看到,一座座蔬菜大棚里,村民们忙碌不停,或装菌袋,或整地施肥,或移摘菜苗……
近年来,地处豫西山区、嵩山脚下的登封市大金店镇,充分利用独特的海拔和气候优势,大力发展高山蔬菜、食用菌等特色产业种植,积极创建蔬菜产业品牌,打造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的中高端蔬菜种植基地,激发了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大金店镇李家沟村村民薛改玲匆匆吃过早饭,就赶到村食用菌装袋车间内开始接装菌袋。“小麦种上了,也没什么农活,就来这里装菌袋,一天可以挣七八十块。”
和薛改玲一起来这里装菌袋的村民还有一二十个。李家沟村党支部书记李新旭介绍,目前,该村已发展塑料大棚30余座,种植食用菌50余万袋,年产值可达400余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30多万元。
记者在大金店现代农业产业园看到,座座大棚整齐有序,满棚蔬菜生机盎然。雷村村民郑三改正在大棚里给番茄整理枝杈,望着已结果的番茄,郑三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8月份才种上的,再有半个月就能够上市了,这个品种生长期比较长,能持续到春节左右,一季下来,一棚收入三四万没问题。”
“我们利用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600多万元,建设了33座塑料大棚和12座日光温室。目前33座塑料大棚已投入使用,12座日光温室也即将交付使用。”大金店镇政府负责人介绍,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后,可年销售蔬菜2500万元以上,提供管理、种植、服务等工作岗位100多个,每人每年可通过务工增加收入3万余元。
大金店镇充分发挥郑州市蔬菜研究所驻大金店镇梅村工作队的技术优势,积极与郑州市蔬菜研究所对接,连续多年示范推广该项目育成的番茄、黄瓜、辣椒、茄子等蔬菜新品种、新组合以及种植新技术。并在当地推广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多年蔬菜重茬土壤改良剂应用以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并经常实地进行技术指导、技术培训,进一步提升蔬菜品质。
“有机基质型无土栽培,不仅可以提高产品品质,还可以节省人工。因为铺了地布以后,可以连续使用3~4年,就不用再耕地、犁地、调息等。另外我们的栽培采用水肥一体化,到时候浇水、施肥可以一次解决。”郑州市蔬菜研究所研究员、驻梅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葛桂民说。
目前,大金店镇建有设施蔬菜大棚650座,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建148座,露地蔬菜种植3000余亩,蔬菜年产值达到7000余万元,亩均增收5000元。
大金店镇政府负责人表示,将优化提升蔬菜产业布局,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引导全镇30个蔬菜基地向集约化、订单化、品质化发展。在全镇布局“特色采摘”“商超供应”“名优蔬菜”“高山菌类”四大品类,重点发展以水果番茄、羊肚菌、露地辣椒、彩虹吊瓜为代表的高山蔬菜品牌“菜园子”,让村民通过“菜篮子”过上幸福好日子。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