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欣:在巴以问题上,中美存在公约数

庚欣:在巴以问题上,中美存在公约数

00:00
11:36

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直新闻:在百年大变局加速演进之际,习近平主席强调“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您认为重要意义在哪里?

特约评论员 庚欣:确实,现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既有分裂对抗之危,也有团结合作之机。历史的钟摆朝向何方,取决于我们的务实抉择。

从最近来看,百年变局有两大新的变数,即两场极具破坏性的战争,一场是俄乌冲突,还处于僵持状态,没有马上停火的迹象。另一场是刚爆发的巴以冲突,正处于升级之中。两场战争都是全球变局的负面发展,而且变数很大。

而同时,从10月到年底,中国主导并参与四大峰会,第一个就是刚刚在北京举办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特别是期间的中俄峰会,第二个是11月马上要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王毅外长将到美国访问,看来中美元首峰会已经呼之欲出,第三个是中日韩首脑峰会,第四个是中欧峰会,大致都在年底举办。

这四大峰会都体现了中国外交的主要优先方向:即大国外交、发展中国家外交和周边外交。而这次习近平主席尤其强调,要秉承“亲诚惠容”理念,从“周边外交”即“周边命运共同体”构建做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的周边既有大国关系,又有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既是发展、合作、共赢的周边利益共同体,又是和平、和解、稳定的周边安全共同体,更是互尊、互鉴、互学的周边文明共同体。

上述四大峰会,除了中欧峰会,其他几乎都是以周边外交为主的。大家经常强调的“中美相处之道”,其实也是从我们的周边一步一个脚印开始做起的,周边的事情做好了,中美相处之道。就会有比较好的空间和环境,而且,针对美欧“阵营对抗”等负面做法,中国坚持的“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还具有很强的正面外溢效应,具有化解矛盾、降解冲突的作用。我们不仅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而且要共同推进亚洲乃至世界的现代化进程,不仅要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更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新的篇章。

直新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将访问美国,您认为中美主要会谈什么?您如何看待中美关系最近的发展?

特约评论员 庚欣:王毅先生最近与美方高层如沙利文、布林肯、舒默等一直有接触,但在APEC即将召开、巴以冲突之际访问美国,当然有很多特别重要的话题,我把它概括为一大主题和一大变局。外交部发言人说,中美将就“中美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所谓“中美关系”的话题,最核心的就是 “中美应该如何相处”这个大主题,所谓“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最近最大的新问题当然就是“巴以冲突升级”的大变局。

要讨论“中美如何相处”,首先要总结从去年巴厘岛中美元首会之后,一年以来中美关系发展的成功经验和负面教训,负面教训例如“气球事件”,今后应该如何避免?成功的经验就是后来中美之间这种热络的互动,以及建立了一系列对话和工作机制,包括现在正在进行的工作组会谈等,从中探讨中美今后应该如何相处,以及在马上举办的APEC上,中美元首是否要会见,如果会见谈什么?中美关系中包括“相互正确认知”、台湾问题等,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习近平主席最近指出,中美关系如何相处,决定人类的前途和命运。王毅外长访美以及今后中美交流,包括呼之欲出的中美元首会,估计都将以这句话作为基本主题来展开。

所谓最近最大的新变局,自然是指“巴以冲突升级”,“以暴易暴”的冲突带来的负面冲击,已经引发全球的普遍关注。但这个变局好像也凸显出了中美关系的一些公约数,尤其是事件对于中美都在推动的中东和解潮,都造成了干扰和破坏。尽管目前美国不断表达“支持以色列”的立场,但其实美国和中国都希望巴以冲突能尽量达成“三不”的目标:第一是不要再升级,第二是不要失控,第三是不要扩展为地区性战争即所谓“第六次中东战争”。

美国想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和中国合作,因为中东各国,无论是阿拉伯国家还是以色列或伊朗,都是中国的好朋友。中国是中东油气的最大买家,而且贸易关系很平衡,发展速度很快。中国在中东问题上有几十年一以贯之的、成熟均衡的战略方针和政策诉求,最近又在推动中东和解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取得了有效的成果。这些都是美国希望做到但又难以企及的。因此,从冲突开始之日,美国就非常希望对巴以冲突管控和中国达成共识,尽管美国偏袒以色列多一些,但是在总的大方向上,中美之间在中东更具有一些公约数,可以从不同角度殊途同归,为实现管控冲突、走向和解、停火止战的方向作出努力,可以说,至少在巴以这个战场的变局中,可能会培育出中美相处之道的良性共识。如何解决巴以冲突,对于中美合作来说,可能是一个机会。

直新闻:今天香港特首李家超发布任内第二份施政报告,从背景和内容上看,有什么新意?您的观察如何?

特约评论员 庚欣:今年的特首施政报告和去年相比,新的背景和特征是,第一,这是在疫情之后的第一个报告,去年当时疫情依然处于紧张状态之中。因此,去年施政报告的主题是“为市民谋幸福,为香港谋发展”,更多重点放在“谋划”上。而今年,香港已经全面进入“由治及兴”和“疫后恢复”双重的新阶段背景下,民众的要求更高了,更具体了。所以报告的主题是“拼经济谋发展、惠民生添幸福”,展现了“长、实、细、准”四个特征:所谓“长”,就是内容很长,读起来大约长达三小时20分钟即200分钟。所谓“实”。就是内容很充实、很务实。所谓“细”,就是内容很细致具体,包括目标的设定及其落实的途径和措施等。所谓“准”,就是有针对性,很精准地突出重点,特别是针对了一年来香港具体实践中面对的主要问题和大家对去年施政报告的有关建议,比如说“23条立法应该具体提出时间表”的问题、“照顾弱势群体不够”的问题等,这次都进行了重点回应,做出了具体安排。

第二,去年施政报告起草时,正值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前。而今天,有关中国式现代化新概念,以及香港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定位更加明了,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大方向、大格局更加清晰,这就使得香港,无论是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等全面的自身定位、功能以及责任等,都更加明确。这使得整个施政报告,从大目标、大格局上,具有更成熟的规划性和全面性。

第三,经过了一年的正常施政,特别是“由治及兴”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这次报告不仅具体就经济民生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具体的目标和措施,而且特别注重新的机制平台的建设。使各项经济民生发展更易于落地,更有制度和机制上的保障。尤其是有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方面,在这一年中,特区政府和民间企业等和中央各部门及内地各地区、各领域,都进行了各种交流、对接、融合等,而且设计了各种合作机制平台,例如香港特区政府将与深圳相关部门一同设立深港金融合作委员会,促进两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将与最高人民法院建立恒常对接平台,推进大湾区司法相关工作等,使得“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越来越成为易于实施、便于落实、富有保障的核心工作。

不过,我一直认为,香港特区的工作,在注重香港内部的经济民生发展的同时,还可以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方面更加解放思想、开阔眼界,面向更多的涉外即外事工作领域,也可以有所作为。因为,现在世界进入百年大变局,尤其香港是一个国际化大都会,香港“一国两制”实践又备受世界关注。香港的经济民生等具体事业能否顺利发展,和整个国际环境的剧烈变化,以及中央政府外交政策方针的制定及贯彻,具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尽管外交工作的事权在中央,但在中央设计“‘一国两制’香港实践”的过程中,对香港特殊的优势和功能的期待和要求中,就明确包含了香港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作为中国和世界的“特殊联系人”,尤其是作为和发达国家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这是内地各地区都难以替代的特殊功能,似乎在施政报告中,还可以更加细化、明确。

虽然今年的报告中也提到了“外围环境仍充满挑战,世界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但仍然是从具体的经济效应以及经贸影响谈及,而涉及地缘政治层面的话题较少,也还有努力的空间。例如,在构建中美相处之道和中欧相处之道的过程中,香港怎样发挥更好的“特殊联系人”的功能,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大课题和新课题。

作者|庚欣,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

编辑|陈淼松,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

排版|董怡,深圳卫视直新闻编辑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