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快评:关注儿童“心理洼地”,让“花朵”向阳而生

正观快评:关注儿童“心理洼地”,让“花朵”向阳而生

00:00
02:56

10月24日,“开学一个多月后儿童精神科爆满”话题引发热议。“上课就算揪着我的耳朵也听不懂”“老师找我聊月考成绩时,我前后一个小时都无法安下心来”……当这些儿童开口讲述自己的故事,学习成绩的变动、父母对于他们学业的期望、校内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都是他们倾诉的重点。

近年来,儿童“心理洼地”愈发引起关注,儿童精神科爆满的背后往往有着复杂的影响因素——儿童心理韧性、家庭环境、学校压力、社会“内卷”等。

对于儿童而言,从轻松的假期转换到紧张的学习模式是一项挑战,由于自我排解负面情绪困难,这种学习环境、学习节奏的变化便加重了儿童的精神负担。与此同时,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儿童相对缺少吃苦耐劳的经历,其心理韧性比较薄弱,微小的情绪也可能被放大,长此以往,就会出现精神障碍。

再者,家长教育方式、家庭环境等都是决定儿童能否能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愿可以理解,但过高的期望也于无形中向孩子施加了压力。理应明白的是,孩子不是机器,若只看重成绩,却忽视对孩子真正重要的情感需求,这将是一种本末倒置。

此外,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激励每一位学生奋发读书是其职责,然而,当下大多数学校的评价标准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依据,盲目地以分数来判断学生的优劣,这就会让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产生不被重视的感受,丧失自信心,甚至会出现厌学心理。同时,人们也要深思,孩子在学校里是否遇到了困难?与老师、同学之间的相处是否融洽?是否遭受校园欺凌?

事实上,“儿童精神科爆满”最本质的原因是,我们正处于一个社会容错率低的时代,人们在面临每个抉择时都慎之又慎,担忧“一步错步步错”,然而,人们却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在高度紧张的环境里成长的儿童,更易出现消极性精神状态,这是否适得其反?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的精神健康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个层面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关注——需要家长重视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凭借自己的智慧和阅历及时地为他们提供帮助;需要学校老师及时观察学生的精神状态,尊重每个个体的发展差异;需要社会放慢脚步,给予每个呱呱坠地的生命多样选择的机会。

在担忧之余,我们也应该看到光明前景,“双减政策”落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都让儿童精神问题有了缓和之地。切记,对儿童最好的教育是启迪和唤醒,允许孩子做孩子,才能让“祖国的花朵”向阳而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