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 · 发刊词|打开《吕氏春秋》,走进先秦思想数据库|白话经典

吕氏春秋 · 发刊词|打开《吕氏春秋》,走进先秦思想数据库|白话经典

00:00
06:02

《吕氏春秋》是先秦的一部重要典籍,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它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以及它所保留的科学文化方面的历史资料,是我们民族的一份珍贵遗产,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进行深入的研究。这对我们了解战国末期的思想政治文化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编纂的一部著作,他在秦庄襄王、秦王嬴政时期为相十三年。庄襄王在位三年而死,秦王嬴政即位时仅十三岁,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此时秦国的大政方针,都由吕不韦掌控。吕不韦主政时期,为秦国完成统一大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吕不韦在秦王嬴政六年(前239),即秦王嬴政亲政前两年,召集天下名士,共同编纂了《吕氏春秋》。吕不韦是这部书的主持人,这部书体现了他的思想。当时,秦国统一天下的大势已定,六国诸侯已无力阻挡这一历史潮流。吕不韦清楚地认识到这一形势,并凭借着他政治家的敏感,感到秦国统一天下已经不是很困难的事了,而保持住天下才是真正困难的事。他说:“胜非其难/者也,持之其难者也。”吕不韦不同意用自秦孝公以来几乎处于独尊地位的法家思想作为治国的基本国策,他必须提出自己的理论,作为统一的秦帝国的治国纲领。

《吕氏春秋》的哲学思想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的性质。它明显地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而又对道家思想进行了较大的改造,摒弃了道家思想中某些唯心的成分。

由于《吕氏春秋》对宇宙本源的认识,它对天道的认识也具有了唯物的性质。他认为天是由精气构成的自然的天,并不是什么有意志的万物的主宰。他认为自然界中同类事物之间都有一种客观的联系,不是什么超物质的意识在起作用。

《吕氏春秋》作为治国纲领,提出了一整套的政治主张。它的政治主张的基础是“法天地”。它认为只有顺应天地自然的本性,才能达到清平盛世。

《吕氏春秋》主张君道虚,臣道实。它认为人类应该按照天地的关系来建立君臣的关系。天无形而万物以成,君主就要同天一样,没有具体的形象,是空灵无为的。君主要养性保真,以实现无为而治。《吕氏春秋》认为最主要的是君主加强自身的修养,治其身,反诸己。治身是治天下的根本。

《吕氏春秋》除了提出虚君实臣的思想之外,还提出一整套以民本思想为基础、以仁政德治为核心的治国方略。

民本思想是儒家思想尤其是孟子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吕氏春秋》吸收了儒家这种思想的精华,使之成为自己政治理论的重要方面。它认为,民众是国家存亡安危的关键。在民本思想的基础上,《吕氏春秋》提出了以德治为主,以赏罚为辅的方针。他认为用德政治国,民众就会亲近其上,就会为君主效死力。用德政治国,就会通达无阻,无往而不胜。同时,它认为在施行德政的前提下,赏罚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但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而已,不可没有,也不可专恃。它反对以赏罚替代德政。在《吕氏春秋》的德政思想中,教育和音乐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三夏纪中集中阐述了教育和音乐对治国的重要作用。

现在所能见到的《吕氏春秋》最早的版本是元代至正年间的刻本。明代出现一批刻本。通行的本子是清代乾隆五十三年(1788)毕沅的校本,此外在明代弘治到万历年间,还出现了《吕氏春秋》的多种私人刻本,而现代又有许维遹的《吕氏春秋集释》和陈奇猷的《吕氏春秋校释》等著作。

《吕氏春秋》的价值,除了它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之外,还在于它保存了大量的先秦史料和科学文化方面的珍贵资料。研究战国史的著作,已多所利用《吕氏春秋》所保存的史料。它是一部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宝藏,值得我们深入地发掘和利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galuby

    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