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成都高中生的“未来梦”:科幻是一种理性的浪漫

一群成都高中生的“未来梦”:科幻是一种理性的浪漫

00:00
11:57

跃入星际,穿越星云,未来究竟如何探寻?科幻突破束缚,创造着属于人类的宇宙版图。科幻以奇思妙想勾勒出人类命运与文明的走向。科技与人文交织,梦想与现实碰撞,给未来开辟了无限的可能。

10月21日—22日,一群高中生登上了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的舞台。他们承办并参与了2场科幻主题沙龙,其中,由一群高中生主编的第37期科幻杂志《未来梦》在此次世界科幻大会上“发布”;由另一群高中生开发的4款教育游戏也在主题沙龙上“路演”。

从宇宙飞船到飞行汽车,从人工智能到元宇宙,一个个科学幻想照进现实,也让人们的想象力奔涌不息,去创造更神奇的未来。在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的舞台上,中国的青少年们面对世界,分享他们对新科技的认知,讲述他们对新世界的构想。而这本身,就是对未来的塑造。

地平线上的“种子”

站在这颗蓝色星球上,远处是初升的太阳与璀璨的星辰。地平线形成一道弧线,陆地似止于此,而又无限延展。“我们可以切出无数条地平线,但在同一时刻,每个人眼中,只有一条。地平线规定了视野的最远处,让我们不得不着眼于有限的世界中。因此,地平线在哪里,人的视觉认知就在哪里,人的见解与思想就在哪里。”

在第35期《未来梦》杂志中,成都七中高三学生林靖杰写下这段话。在他看来,这本杂志存在的价值是,“正是无数人踏在同一条地平线上,欣赏科技前沿初生的美。从翻开这本杂志,到合上书时,每个人心中都能有一片璀璨夺目的星辰大海。”如果说得具象化一点,这里的“地平线”指的是人类的认知与眼界,而《未来梦》就像一颗“种子”。何时发芽,何时开花结果,取决于热爱与创新。

成都七中高三学生林靖杰

《未来梦》杂志是成都七中科学技术协会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我们2000年成立了杂志社,负责编辑及出版的都是在校学生。2011年,他们出版了第一本全彩杂志,从一本纯粹的科普杂志进化成了一本科普、科技、科幻为主的校园杂志,至今已出版到第37期。”成都七中科学技术辅导老师吴航枫介绍,早些年因为会使用编辑软件的同学很少,杂志的排版略显简单,“从黑白版本到彩色版本,再到现在对标《博物》《国家地理》等专业杂志进行编撰,整体提升很大。其中,林靖杰同学算是这本杂志的改版‘先驱者’之一。”

成都七中科学技术辅导老师吴航枫

“我2021年加入七中任教,现在是班主任、科协辅导员,也是学生口中的‘斜杠青年’。”吴航枫表示,杂志内的文章都来源于学生们的课题研究报告、生活调查等。“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课题,他们都可以研究。每个课题都有一个相关领域的‘导师’,有的是本校老师,有的是高校教授、院士、专家等。”而这种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模式,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及求知领域,成了“双向奔赴”的热爱。

科幻,在成都七中是有迹可循的。以科幻写作为例,可追溯到上个世纪该校语文组与《科幻世界》杂志联合举办的校园科幻征文比赛。时至今日,该校仍保持着科幻写作的传统。今年,该校的“语言与文学”类校本课程专门开设了《科幻阅读与写作》课程,指导老师是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科幻研究院副研究员姜振宇,他也是北京师范大学首位“科幻博士”。

成都七中科学技术协会成员合照

人类通过对浩瀚星河的幻想,才开始了世界的探索,才有了文明的开端。在吴航枫看来,科幻的价值,不仅在于具体技术方案的设想,更在于启迪和传承一种精神。“学生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希望他们能带着这颗科幻的‘种子’,将兴趣变成志趣,早日实现他们的人生理想。”

科幻是一种“理性浪漫”

与林靖杰见面那天下午,他穿着校服,脸上始终挂着微笑。很难想象那些略显文艺的句子出自这个理科大男孩。在接近一个小时的采访中,他从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公交车聊到全球能源危机,再到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等。他所谈论的知识点,早已超出高中课本所涵盖的知识领域。

“初中时好朋友送了我一本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小说里的世界观很宏大,而且科幻怎么还能用如此理性浪漫的手法折射出一些社会现实问题,这激发了我对未来的思考。”林靖杰认为,从那时起,一颗叫科幻的“种子”便在他心里生根发芽了。“初中毕业的暑假,我在新生夏令营的PPT上看到《未来梦》这本科幻杂志的封面。心想,怎么高中生也能办杂志?”

怀着好奇,林靖杰加入了成都七中科学技术协会,成为这本科幻杂志的一名编辑。他喜欢钻研各类编辑软件,自学后与同学分享经验。凭借出色的表现,他被选为2022成都七中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并提议将杂志进行改版。

杂志部分成员合照

“封面由AI设计+手绘,排版时间从课余时间调整为寒暑假期间,排版风格及选文内容等都进行了大量调整。”林靖杰笑着说,对标同类型杂志进行调研、改版创新、印刷及宣传也下了不少功夫。比如在宣传阶段,团队选用了“发布会”加“路演”的形式。

为什么说科幻是“理性的浪漫”?林靖杰认为,其实大多数科幻创作者都不是宇宙、物理、化学等方面的行业专家,但当一个天马行空的幻想出现在他们脑海之后,创作者们总会不遗余力地搜集资料,去推理逻辑,想尽办法证明它在未来或许是可能发生的。“这种带着要证明某种东西去创作的信念,是非常可贵也非常浪漫的。”

今年升入高三,为全力备战高考,林靖杰也卸任了科协主席。“在学习方面我心中有一条底线,不管有多热爱某一兴趣爱好,都应该守住这条底线。因此进入高三,我会全神贯注地学习,把成绩提升到一个自己满意的位置。”对刚结束的世界科幻大会主题沙龙,他充满感慨,“我们参与并承办了这场‘梦想是未来的征途’主题沙龙,在沙龙上与行业专家们探讨科幻与未来。同时,也以‘发布会’的形式现场发布第37期《未来梦》,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份科幻的浪漫。”

“游乐场”里的“游戏精神”

和《未来梦》一样,成都七中信息技术老师王钰茹,带着她的Roblox创意编程社团成员登上世界科幻大会主题沙龙的舞台,他们既是这场主题沙龙的承办者,也是参与者。现场,他们以“游戏与创造”为主题,与现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副厂长、上海市动漫协会副会长陈波进行“脑力碰撞”。

王钰茹毕业于北京大学,成都七中是她的高中母校。“硕士毕业后,我选择回七中当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因为这所学校的‘游乐场’气质,符合我对教育的想象。”她笑着说,七中有一个“游乐场”的称号,并不是说这所学校不注重学习“纯玩”,而是鼓励学生多方面探索自己的兴趣,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成都七中信息技术老师王钰茹

“在考试压力环境下,拥有‘游乐场’气质的学校是很难得的。”王钰茹认为,未来社会需要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而创造力不是仅通过课本学习就能获得的,更需要在实践中成长,需要在自由的土壤中找到自己的热爱,并将热爱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和创新创造的能力。而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何这所学校的老师支持学生研究、探索科幻、游戏等领域。

2022年10月,王钰茹组建的Roblox创意编程社团正式开课。“我自己很喜欢游戏设计,我想让更多人看到游戏不只是娱乐,作为第九艺术的游戏其实可以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实现文化传播和正向价值观的传递。”她解释,教育游戏设计开发本身就是一种具有想象空间的项目实践,培养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高阶思维能力。“我希望这门课,能让学生看到事物更多的可能性,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热爱和人生目标,也能学会带着‘游戏精神’去迎接一切挑战。”

Roblox创意编程社团成员和王钰茹老师

“我就是这门课程里的一个NPC,是你们前行道路中的伙伴,当你们需要我的帮助和支持时,我就会出现,但这趟旅程中,你们才是真正的玩家!”这是王钰茹常对学生说的话。她发现学生在游戏设计目标的驱动下,展现了惊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很多同学会通过网上的一些教程、资源进行自主的探索。他们画的有些复杂的功能键思维导图、程序逻辑图等,是我都画不出来的。”

王钰茹还创建了一个开发者论坛,将学生的开发经验和问题解决过程都发表在上面,供其他同学学习和分享。“我会鼓励同学们以游戏发布会的形式,分享自己的开发经验。”她认为,这正是项目学习的魅力之一,“项目目标激发他们内心的求知欲,进而驱动他们不断去探索、去发现。而这种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远比获得一个具体的知识点更有意义。”

Roblox创意编程社团成员

截至目前,王钰茹团队里高一、高二的学生,已开发出4款教育单机游戏,涉及心理学、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地域文化等内容。玩家将在解密和冒险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到能量、电路,以及化学反应和物质辨析等知识。其中包括,在未来赛博朋克世界里反观社会和环境剧变带来的影响;走入心灵世界探索自己的内心,打败心魔;也可能将扮演一个从太空回到地球的未来人类,在一步步的探索中了解神秘的三星堆文化等。

眺望宇宙,缥缈无边。关于这群少年的故事仍在继续,就像科幻人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过一样。

红星新闻记者 赵雨欣 摄影记者 邓学海 部分图据受访者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