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科幻小说有哪些不同?各国出版人展开对谈

中西方科幻小说有哪些不同?各国出版人展开对谈

00:00
04:52

在科幻小说出版人的眼里,中西方科幻小说有什么样的不同?如今国际科幻创作的潮流是什么样的?怎样的科幻小说更容易获得国际上读者的青睐?

今日,在2023世界科幻大会的主题沙龙上,美国《克拉克世界》杂志创办人兼总监尼尔·克拉克,西班牙著名译者、汉学家夏海明,英国华裔科幻作家、翻译家、编辑倪雪亭,美国《银河边缘》杂志主编莱斯利·罗宾,八光分文化CEO杨枫,《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辑姚海军,意大利科幻作家弗朗西斯科·沃尔索,针对以上问题展开了对谈。

中西方科幻小说有何不同?

“中国科幻小说对科学特别重视,也特别讲究科学逻辑,这也是《三体》在中国特别受欢迎的原因。”姚海军认为,与西方小说不同,中国的科幻小说与奇幻小说几乎泾渭分明。但同时,中国又因为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让包括王晋康、韩松在哪的中国科幻小说创作者在探索的时候,常常会试图与本土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相融合。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幻作家、科幻研究者们也发现,将科幻与神话相结合其实是中国科幻创作者们得天独厚的优势。科幻虽然是面向未来的想象,但作者的文学素养、创作背景却深受环境的影响。在分享中,莱斯利说,虽然中国的科幻和奇幻泾渭分明,但对于西方读者而言,这样有着神话元素的中国科幻其实非常美妙,这对于西方就像是奇幻,“在澳大利亚,更多的是民间的传说和故事,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的科幻是以未来城市为背景。”

莱斯利·罗宾、姚海军

作为编辑和翻译的倪雪亭表示,很容易看出一篇小说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是因为中国的许多科幻小说会采用三段式的结构,会有比较明显的起、承、转、合的情节,但即使写作手法有所不同,但“科幻,其实就是科学结合幻想,我们都用同样的方式来理解科学,我们去科学中做梦。”

“不同国家的科幻,其实有着很多共同的想象。”沃尔索则用了不同国家的“餐厅”来比喻各个国家科幻文学的异同,“当我们去到一个餐厅,会有前菜,会有主食,这些结构是一样的,但具体的菜不一样;科幻小说也是如此,有开头,也有起承转合,但故事的内核是不一样的。”

什么样的科幻作品更容易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成功?

“东方和西方科幻小说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即便是在西方,不同的国家、地区之间也有不同的文化。”在沃尔索看来,其实不同文化背景创作出的科幻小说,都能够拥有选择它的读者,因为创作出的科幻作品,是和作家所面对的现实息息相关的,“科幻,讲述的其实是过去的社会,但希望会留在未来。”

沃尔索

那么,什么样的科幻故事,会更容易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成功?

用倪雪亭的话来说,好的科幻作品需要将主流的科幻和新潮的元素融合在一起。“人们已经厌倦一些传统的太空故事,他们期待读到更多新的作品,但熟悉的科幻设定又会让他们觉得很安心。所以需要在传统的故事框架中设立新的故事,比如在月球上的侦探故事、AI辅助的侦探小说等等,以此吸引全球性的读者。”

倪雪亭

在对谈中,多名嘉宾都谈到了部分科幻小说读者不愿意读译作的现象,克拉克说,他所知道的一些科幻小说阅读,购买译本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读过原文本后想要买本译作用来收藏,“出版长篇小说的译作会面临很高的风险。所以我们会选择发表短篇的译作,把它夹杂在杂志中,降低读者拒绝的风险。”

“科幻出版,让我们形成了像家人一样的关系。”莱斯利说,他们和克拉克经常在下班时的公共汽车上偶遇,会一起聊到新一期《银河边缘》的读后感受,“我们之间都是互帮互助的状态,包括我们和八光分的《银河边缘》中美双主编、双向引入一样,这对于两个国家的读者而言都是很有好处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