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9日,以“新形势、新使命、新贡献”为主题的第一届气候变化科学大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在为期两天的议程中,会议通过1个主题会议、16个分主题会议的形式深度讨论促进气候变化领域的学科深度融合和发展,探究气候“深处”的底层逻辑,并探讨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从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风险和挑战。
中国科学院秦大河院士、陈发虎院士、张建云院士,中国工程院张小曳院士,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毕宝贵,合肥市委副书记、市长罗云峰,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蒋兆理,科学出版社总编辑彭斌等出席会议。秦大河院士主持开幕式,毕宝贵副局长、蒋兆理副司长、罗云峰市长、彭斌总编辑为大会致辞。
本届大会由合肥市人民政府、科学出版社和“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办,国家气候中心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作为科学指导单位。来自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等170余家单位关心和从事气候变化研究的专家和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气候变化前沿科学问题。
气候变化提出减缓和适应的双重挑战
毕宝贵在致辞中强调,作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科技支撑部门,中国气象局深度参与IPCC评估进程,从科学角度维护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利益,为气候变化内政外交提供了重要支撑,为保障国家气候安全、支撑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蒋兆理在致辞中强调,气候变化是当今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灾难性影响,我们必须秉承减缓与适应并重的理念,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
罗云峰在致辞中强调,合肥是一座快速成长的科创名城、产业名城,也是一座绿色美丽的生态名城、活力之城。近年来,合肥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把好山好水保护好,巢湖平均水质历史性好转为Ⅲ类,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创十年来新高,国家低碳城市建设获评“优良”,荣获国际湿地城市、中国气候宜居城市等称号。
彭斌在致辞中指出,学术会议与学术期刊相辅相成,《气候变化研究进展》已经成为气候变化研究重要成果的传播和集聚平台,气候变化科学大会是《气候变化研究进展》期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创新,对于促进学术交流、催生研究合作,推动气候变化研究、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研究为应对气候变化奠定基础
特邀报告由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巢清尘和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院长董文杰共同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小曳、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翟盘茂、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美国环保协会高级副总裁Suzi Kerr、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王晓明分别做了题为“气候变化-碳中和未来研究重点的思考”“全球气候变暖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强发、频发的联系”“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新形势、新使命”“以建模支持全球规模化气候缓解”“维系人类世的地球系统”特邀报告。
大会议题对标国家需求,从科学问题到适应措施的落地实施,能够促进气候变化研究的多学科交叉和深度融合,推动科学研究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基础,为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会议设置16个主题分会,涵盖气候变化、气候治理、生态环境、碳中和、碳市场、减污降碳协同减排、气候风险等多个领域。
作为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和低碳城市试点,合肥市在积极推动气候变化适应行动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大会将合肥市气候变化适应的优秀案例作为调研对象,发挥科学研究对气候变化适应措施落地的科学支撑作用。如十八联圩地区采取一系列的生态修复、水资源管理和综合治理措施后,有效提高了当地的防洪减灾能力和生态环境质量;阳光产业园零碳工厂以太阳能为主要能源,打造工业领域零碳园区的示范实践。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 白华兵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