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简介
世纪之交,国际上一些有远见的科学家本着对未来的责
任感,根据他们自身的科学实践经验,和教育界一起共同倡
导了一项名为“基于动手探究的科学教育”(Hands-on
Inquiry Based Learning)改革计划,旨在提高幼儿园和小
学的科学和技术教育水平,培育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
式。
2001 年,中国教育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倡导和推
动在中国开展这项有重大意义的科学教育改革项目,取名
“做中学” (“Learning by Doing”),即在幼儿园和小
学中进行基于动手做的探究式科学学习和科学教育《2.11》。
让儿童亲自参与对物体和自然现象的发现(自然科学),让
他们通过观察与实验,接触实际,以达到以下目的: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激发学习科学的主动性;
激发想像力,扩展思维;
获得重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
学习探究的技能;
改善合作和交往能力;
促进语言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为了有效地推动“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在我国的
开展,该计划提出以下的基本原则:
面向每一个儿童、尊重儿童间的差异;
为儿童终身的学习,更为儿童学会生活奠定基础;
教学案例应来源于生活,从周围取材;
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发现过程;
教师是儿童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
采用激励性评价;
科学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共同进行科学教育;
充分动员社区和家庭的力量,支持科学教育;
通过运用现代化的互联网络,增进国内和国际间的交流
与合作。
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领导下,“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
项目坚持经过实验,不断总结经验,再逐步推广的实事求是
的科学态度。启动初期,只有北京(幼儿园 6 所/小学 12 所)、
上海(幼儿园 5 所)、南京(幼儿园 5 所/小学 8 所)和汕头(幼
儿园 3 所/小学 5 所)四个实验区,数十所小学和幼儿园参加
这项科学教育改革。至 2003 年 10 月,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
司的意见,又在 10 个省市地区新设了第二批实验区,共计
包括 18 个城市。据我们了解,现在大约 7-8 个城市的数百
所幼儿园和小学已经较好的推行了这项改革。
“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坚持教师先培训,然后学
校再开展项目的原则。依靠和法国科学院的合作,2001 年到
2004 年中国先后有三批共 44 名教师到法国接受科学教育的
培训,同时,法国专家三次来中国举办参与式的,以课堂实
践为主的教师培训,参加的教师有数百名。中法联合召开了
四次高层研讨会,在专家和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之间进行交
流和研讨。这批经过培训的教师和专家,已经成为我国推动
探究式科学教育中的中坚力量,成为各地探究式科学教育的
研究者和培训者。目前,我们正在用自己编写的教师指导书
对这些教师进行第二轮有关案例编写和评估的培训。
在“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中,我们坚持先引进国
外的优秀案例,然后消化、吸收、再创造我们自己的案例。
在项目开展的初期,我们翻译了法国教育部推荐的网站和优
秀案例,经过三年的实践,总结出版了我国的五个优秀案例。
这期间,各地也相继出版了自己的一些案例。这样做,缩短
了我们摸索的时间,较好地避免了同一水平上的重复和徘
徊。
”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在加强国际合作中组织和
发展了自己的研究队伍和研究基地,并开展了自己具有特色
的前沿研究工作。探究式科学教育是一项在国际范围内科学
界和教育界共同推动的教育改革,许多研究工作还在积极地
开展,特别是在对探究式科学教育评估,探究式科学教育和
脑科学结合方面的研究工作十分活跃,进展也很快,这方面
的国际交流需要持续的进行。在进行国际交流的同时,必须
建立自己有特色的前沿的研究工作,否则国际合作和交流是
不能持久的。从 2001 年“做中学”探究式科学教育实验项
目在中国开展以来,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就以神经科
学和认知科学为出发点,建立了儿童情感实验室、脑图像和
虚拟现实实验室、图像与语音信息处理研究室、基因与神经
递质监测中心等研究机构,从事科学教育评估,尤其是儿童
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科学推理思维、科学探究能力和社会情
绪能力评估的研究工作,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儿
童情绪发展数据中心,在国际上已有较大的影响。“做中学”
科学教育项目也成为国际有关学术界和科学教育界关注的
焦点之一。
“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教育改革需要正确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同时需要为教师准
备许多能够实际在课堂中运用的教材、案例、器具、教学指
导书、资源库;为学生和家长准备有关的支持资料。一项严
肃的重大的教育改革,不能只靠理念来进行。
“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和
通讯技术。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
在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成立了汉博中国少儿科学教
育网。汉博网成为一线教师、专家学者对科学教育研究的专
用平台,同时也是中国和国际同类项目交流的平台,代表中
国科学教育和国际科学院委员会所运行的国际科学教育网
络平台相接。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