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医疗为背景的现实题材剧《问心》热播,引发了观众对生命的积极思考。借医疗题材将社会热点问题搬到荧幕上,将一幕幕真实发生的医院故事一一呈现,自10月7日起在中央8套和腾讯视频播出以来,取得了口碑和热度上的双丰收。
随着的微博词条上了微博热搜,剧中林逸的参考原型之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医生肖正华获得了广大网友的关注。18日下午,肖正华接受了封面新闻记者的采访。
肖正华接受采访
部分经历与剧中“林逸”一致
为剧中病例无偿提供建议
谈及剧中林逸原型,肖正华表示自己只是自己确实作为该剧的医疗顾问之一,为剧中涉及的病例无偿提供了专业建议,但谈不上是“原型”。
谈及电视剧剧组为何会联系到肖正华,他告诉记者,是因为剧中设定的角色之一是一位年轻的心脏外科医生,做过世界顶级难度的瓣膜手术之一—commando手术、巨大的冠状动脉瘤手术等高难度手术。剧组搜索到了多年前的新闻报道,发现他在19年就完成了西南地区首例commando手术,以及多年前在老师张尔永教授的帮助下,他做了一台全球首例的“左右冠巨大的冠状动脉瘤手术”。肖正华的经历和剧中角色的设定一致,于是《问心》剧组联系到他,希望他能够给一些专业的建议。
肖正华与主角合照
“因为临床工作繁忙,最初是打算回绝的,但接触之后感受到了整个剧组想拍出一部和之前医疗剧都不一样的、更加真实的,反映目前医疗现状的剧。我也希望大家都看到我们真实的生活,虽然有各种矛盾的碰撞,但也更加真实,尤其在目前这个医患关系紧张的年代,需要这么一部真实的电视剧,所以我完全无偿的提供了专业性的建议。”肖正华说。
肖正华与主角合照
共情能力是医患之间的纽带
想患者所想 急患者所急
《问心》借助医院这样一个人性实验室和生死场,从生命的广度和人性的深度上去洞察人间百态、还原医疗本体、探讨生命价值,重构了人与人彼此间的信任与温度。
剧中“林逸”这一角色总是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现实中的肖正华也是一名会与患者共情的医生。
肖正华告诉记者,在国庆期间,他救治了一位患者,病人手术成功转回病房,在查房时他对肖正华说:“等我好了,邀请肖医生的团队来我这里吃鱼。”
“我当时笑着回答他:好的,我带我团队过来,钱照付,不过要你亲自下厨给我做好吃一点。我说完病人眼眶就红了,因为他知道我能够让他健康的回家,继续下厨,恢复到平时的状态。”肖正华微笑着讲述,眼里也泛起了点点泪光。
肖正华与患者
“当医生,最重要的是站在患者角度考虑问题,要学会共情,但一共情就容易冲动,去挑战别人不愿意做的手术,所以我现在做的大多数手术都是难度极高的手术。”
多年前肖正华做了一台冠状动脉瘤手术,患者当时去了西南多家医院都被拒诊,来到肖正华门诊时他告诉患者:“这个手术,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人做过,我也没有做过,你要是信任我,我们就一起努力来帮你。”患者选择相信他,最后存活了。
还有一位怀孕的母亲,肖正华为她做了保留瓣膜的根部替换手术,这个手术也要承担很大的压力,但当时在手术室,他没有考虑那么多,最后患者恢复很好,回归正常生活,还带着出生的女儿来到门诊看望过肖正华。 “似乎这个小孩在肚子里就知道我帮她妈妈做过手术,还救了她。” 肖正华说。
肖正华与患者
内心细腻 一丝不苟
他是同事们眼中的 “钢铁侠”
跟大多数外科医生做的事情一样:手术、门诊、开学术会、科研、教学。多年来高强度工作模式早已让肖正华习惯了每天早上6点起床,7点到医院查看昨日的手术患者,每天下班回家都是深夜,一到周末就做急诊的状态,这样为患者拼尽全力的医生,被同事们亲切的称为“钢铁侠”。
“其实我偶尔也会质疑自己当初为什么要学心脏外科。但当我看到一个又一个重症患者活过来,那种成就感是无法取代的,所以说外科医生是世界上最有幸福感的一类人。”肖正华说。
做过4000多台心脏手术的肖正华坦言,自己能够记住的患者不多,要不就是很复杂的手术患者,要不就是术后最后没有过关的患者,每一个死亡患者。“每一个死亡的患者,我都会去反思自己是不是又做得不好,或者失误的地方,我也会因为患者的预后不好而沮丧。即便到了我现在这个阶段,还会因为一台大手术而难以入眠,会因为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离世而伤心自责,也会因为患者家属录音而生气,我想这才是真正有血有肉的人,人都有缺点,正如《问心》所反映的一样,有的人活了,有的人走了,有欢笑有遗憾。”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