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新时代好少年”苗新悦:以书信为桥梁,“与故宫有个约定”

首都“新时代好少年”苗新悦:以书信为桥梁,“与故宫有个约定”

00:00
05:13

“我伸手轻抚雪下的朱砂墙,细细聆听紫禁城里的妃子笑、少年梦、君臣议,闭上双眼轻嗅那沁人心脾的芬芳……”2020年,在北方工业大学附属学校读初一的苗新悦,将对故宫的热爱化作一封书信和一幅插画寄给故宫博物院。意外的是,这封书信被收录进《见字如面,对话故宫》一书,所绘插画被选印为封面,从此与故宫结下不解之缘。

10月18日,由首都文明办、市教委、团市委、市妇联、市关工委联合举办的“奋进新征程 筑梦向未来——首都新时代好少年发布活动”上,30位首都“新时代好少年”陆续登场,传播故宫文化的少年使者苗新悦是其中之一。

以书信为桥梁,苗新悦开启了一段传播故宫文化的约定。她为学校和故宫博物院牵线,促进学校于2022年建成了全国第一间集古建、陶瓷、中草药和书画教学功能于一体的“故宫教室”,她也获得了学校“故宫文化传播大使”称号。

她还和同学们组建了陶瓷研究小组,通过问卷及访谈的形式,进行“基于五大名窑的校园陶瓷文化推广与实践方案研究”,对陶瓷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校园推广传播;以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相碰撞,苗新悦又创作了《我与故宫有个约定》奇幻绘本。

据悉,钟情于中华传统文化、情系故宫的苗新悦已经入选2023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在她眼中,故宫不仅是一座宫殿、一处景点,更是一种信念、一份传承。

■对话

新京报:对故宫文化的热爱是什么时候萌生的?

苗新悦:我四五岁左右的时候就去故宫玩过。第一次走进故宫,就有一种穿越的感觉,因为在故宫的每一处角落都能看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让我更加好奇故宫里发生的故事,也想要更加深入地了解故宫文化。

新京报:每一次去故宫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苗新悦:还是小朋友的时候,看到故宫里那些建筑、那些文物,更多是赞叹。上初中以后,经过一些学习和积累再去故宫,会觉得它并不只是一个标志性建筑,而是一个宝库,有无限多的可以挖掘的文化内涵,也会更加关注那些建筑、藏品背后的知识和故事。

新京报:你因为书信与故宫结缘,这对你意味着什么?

苗新悦:我写这封信也是因为一个契机——北京市教委发起的“见字如面,对话故宫”活动,当时恰逢故宫600岁生日,我就写了这封信。入选的消息是学校老师告诉我的,我当时特别震惊,非常出乎意料,也感觉特别荣幸。

这本书出版后我收藏了一本,放在我的书柜的显眼位置。很有纪念意义,也是我人生中非常宝贵的一段经历。

新京报:故宫文化博大精深,这么多的门类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苗新悦:我最感兴趣的是陶瓷文化。我在学校创建了陶瓷研究社,希望能让更多的人看到陶瓷艺术的魅力。

有一次去故宫参观,去到了武英殿,看到里面的展览陈设,将瓷器按历史时间顺序做了陈列,藏品非常丰富,颜色、釉色上也有细微区别,觉得很有意思。这次参观刷新了我的认知,之前感觉瓷器会比较单一,实际上并非如此。回去之后就有了这个想法,于是做了一个专题,叫《基于五大名窑的校园瓷器文化推广与实践方案研究》,并且完成了研究报告。我想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分享给更多人,希望大家也能受到感染。

新京报:为什么会想到用绘本的形式传播故宫文化?

苗新悦:我在参观故宫的时候发现,游客很多,而且在文物藏品和参观者之间总有一层玻璃隔着,所以我经常想是不是可以运用科技手段打破时空的隔阂,这样既能保护文物,又能拉近参观者和文物之间的距离。于是便创作了这本科幻想象绘本,在绘本中模拟了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可以为游客创造个性化的游览路线,并实现大数据服务展览、屏蔽其他游客、隔空体验展品触感等等。

新京报:故宫还有哪些地方是你好奇想要探索的?

苗新悦:我对故宫的古建筑也很感兴趣。每次下大雨的时候,在故宫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石基会出现的“九龙吐水”景观,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和热议。从几百年前沿用到现在,故宫的排水系统还是这么完整、神奇,我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明沟、暗渠、渗井等等都很有意思,包括流线型上翘的屋檐,也是为了把雨水抛得更远、不损坏木质结构,这些与校内的课程内容其实也有一定关联。

故宫文化很多样。我现在在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上高一,我对地理也比较感兴趣,后续也想更加深入地了解。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