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播匪石,今天分享的内容叫港币联系汇率制40周年,来自肖志刚。
1983年10月17日,港币开始实行盯住美元的联系汇率制,设定7.8的固定汇率。据说开始是想定8的,担心外界质疑是拍脑袋,所以拍了个7.8。
联系汇率制的具体机制,是汇丰、渣打、中国银行这三家银行负责印刷港币,他们在印刷港币的时候,要将等值的美元交给香港金融管理局,否则这三家银行的资产端就会无端增长。金管局拿到这些美元,会去美元的宗主国进行投资,至少赚个国债利息回来。利息呢,则会时不时拿出来,全港每人六千八千的发红包。
这样的设计,一直让人感觉港币是有足够的美元储备的,实际上并不是。因为发行港币换来的美元,其实就是出口港币本身换来的储备,这是一种特殊的出口创汇。而拿到这些港币的人,比如巴菲特,拿去投资比亚迪时拿进来2亿多美元,现在拿走了几十亿美元。还有更主要的是,老百姓进口商品需要的美元,也是从这些储备里拿。也就是说,美元储备并不是专款专用。
目前美股市值靠前的公司,大部分上都是80年代以来创立的,而香港这40年没有出现一家竞争力匹配的公司。这样的底子,却盯住了全球最强的货币,港币也跟着高估了,结果是进口更为划算。
40年来,香港的进出口逆差累积了7.7万亿港币,基本上就是1万亿美元。香港老百姓购买苹果、特斯拉的产品,却没有相应的企业能够出口给美国。进口这么多商品,是拿什么跟对方交换呢?明面上是用金管局手上的美元,由于缺乏有竞争力的企业,实际上拿了不少老百姓手上的股票和房子。90年代的港剧里,经常出现老百姓炒股的场景,现在基本没有了,因为筹码都交给老外了。
可以看看港币的资产负债状况,先看当局的负债,包括了外资持有的港股、房产、存款等资产。对于坐拥世界级房价的香港,外资手中的房产,包括已经移民出去的人手中的房产,不好估算。单说港股,目前30万亿市值中近一半在巴菲特、南非股东、贝莱德等外资手中,算2万亿美元吧。
当局在海外的外汇储备是4000多亿美元,像淡马锡那样的其他资产并不多。要是香港有那种具备竞争力的出口企业,能够平衡那1万亿美元贸易逆差,那金管局现在手上至少还有1.4万亿美元,这样就没什么压力的。说到底,就是那1万亿美元的贸易逆差,留下的问题,而逆差是因为汇率高估。
有一个参考的案例,是90年代的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也是经济依赖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汇率盯住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当日本经济见顶,东南亚经济被拖累,贬值的压力就一直累积到1997年。日元升值时流入泰国的资金,形成的外汇被泰国短贷长投,等日本自身缺血要抽钱回去的时候,泰国拿不出足够的外汇了。那外国人就看着自己手上还有什么资产,就卖什么资产了。于是,汇率贬值的压力,或者说资金流出的压力,在压垮汇率之前,一直是股市的压制力量。泰国股市1994年就见了大顶1789点,等到1997年7月放弃汇率的一周前,股市早就跌到457点,腰斩了两次。等到7月2日真的放弃汇率,股市倒是4天时间就反弹到679点,一年后最低跌到204点。
区别也是有的,泰国股市的上市公司基本是本国企业。由于受泰铢高估的影响,泰国从1990年后一直是贸易逆差,相关上市公司成了汇率高估的受害者,基本面恶化。而港股的上市公司主体,很多已经是大陆的,并不存在当年泰国企业的问题,基本面不可比。
好
有点深奥 没听懂
好文章 应景又实际又实用 但是我也觉得“有点深奥 没听懂” 请求再详细介绍分析一下
Garfield_xy 回复 @13642181qqa: 作者自己也不懂,说了一大堆专业术语故弄玄虚,其实就是基础货币与信用货币的关系,美元储备以固定汇率发行港币作为基础货币,商业银行再以基础货币发行信用货币(比如各种贷款),货币总量肯定大于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倍率),但外资美元一旦离开,抽走基础货币,对信用货币的收缩更大。香港不像大陆,没有自己的发钞权,基础货币全部来自于美元,所以外资的抽离对香港是致命的,到最后,香港可能会放弃联系汇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