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多东北义勇军万里归国,路上冻死一半,国人长跪路边迎接

4万多东北义勇军万里归国,路上冻死一半,国人长跪路边迎接

00:00
11:09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天不佑华,弹尽粮绝,但一息尚存,此志不懈!”

这是东北义勇军在兵退苏联时立下的誓言。

国人皆知二万五千里长征有多艰难,但却很少有人听说过,有一批抗日义勇军也曾不远万里长途跋涉,从苏联艰难地回到了祖国。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了东北三省。虽然东北沦陷,但东北人民却并没有屈服。

在他们中间有一大批东北军旧部,再加上一些民间组织,这些人组成了一支抗日队伍,也就是抗日义勇军。

然而这些义勇军的结局却让人有些唏嘘,他们被迫撤退到苏联,回国之后却少了将近一半的人。

在这些英雄的身上究竟都发生了什么?为何在从苏联回来之后会缺了那么多人?

兵退苏联

东北抗日义勇军曾经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队伍。

在他们成立初期,因为深受当地群众的爱戴,所以也吸引了无数怀有爱国热情的人参与。到后来,抗日义勇军的人数甚至已经高达30万。

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抗日义勇军负隅抵抗,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力,多次击败敌人。

尤其是吉林以及黑龙江的抗日义勇军,更是在没有武器和支援的艰难情况下,打赢了数场战役,让日本侵略者见识到了中国人的顽强不息。

但是由于当时国民政府遵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再加上日本侵略者的武器及各方面的装备和参战人数,都远远高于我国。

所以即便是抗日义勇军再骁勇善战,也没能抵得住凶残的日本人。

而且后来一部分抗日义勇军处于一种“群龙无首”的状态,就给了日本侵略者更多可乘之机,士兵们的士气也遭到了重创。

在剩下的这些抗日义勇军中,有一部分转移到了长城沿线,继续奋勇杀敌,还有一部分则是继续留在东北,和日本侵略者拼死抗争。

而剩下的这一部分义勇军以及他们的家属则是跟随抗日将领,一起被迫退到了苏联境内。

1932年年底,抗日将领苏炳文等人带领部队到达了苏联的边境处。他们还对外发出了一份慷慨激昂的声明。

“我将士积雪苦战,忍饥挨饿,顽强抵抗,但奈何天不佑华,我们已弹尽粮绝,敌人却有增无减铁路交通也被他们尽数破坏。”

“无奈之下,我们便在四日的晚上到达苏联国境,与敌寇周旋。”

为了表示自己的雄心壮志,他们还集体表示“一息尚存,此志不懈!”

其实从这份言辞悲壮的声明中,我们就能看出,这些抗日义勇军曾经遭遇过怎样的战争苦难,而他们这一路从东北赶到苏联边境,自然也是经历了艰难险阻的。

如果不是走投无路,谁又愿意经历这些呢?

那时的他们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先活下去,留着这条命,日后再“重振旗鼓”,继续和日本侵略者抗争到底。

而他们能想到的生存的出路,就是先把大部队撤离到苏联,然后经过休整之后,再返回国内战场。

最后他们如愿进入了苏联,但是后来发生的事情却完全不在他们的预期之中,甚至还有人因此而丧命。

他们在苏联到底都经历了什么呢?

在苏联的“战俘”生活

这些抗日义勇军把撤退苏联之后的生活想象地颇为完美。

他们觉得,以当时中国和苏联的关系来看,他们肯定会有训练和吃饭的地方,哪怕条件设施不完善,但最起码基本的生活可以保障。

然而苏联的做法却让他们傻了眼。

一开始按照《国际法》中的规定,进入苏联境内之后他们就把身上的武器全部都上缴了。

这一规定虽然让一众抗日义勇军有些为难,但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为了能够在苏联生存下去,他们也只能接受。

然而这却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由于当时苏联刚刚爆发过国内战争,他们本身就已经够头大了,几万人的中国抗日义勇军前来投奔他们,这些人自然拿不出什么好的东西来“招待”。

而且虽然我国政府表示,可以支付我国军队在苏联所有的生活费用,但是经过汇率计算之后,实际上义勇军们的生存标准就变得极低。

因此这些抗日义勇军便度过了一段无比艰难的岁月。

那个时候,苏联方面给一个成年人的餐食标准是三餐主食面包八两,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也只不过是四五片面包而已。

然后还有一小碗苏波汤,但其实里面大部分都是汤,菜的分量很少。最后还有一小块牛肉,一块糖以及一小撮红茶。

把这些食物放到现在,别说是成年人了,就是小孩子都很难吃饱。

而当时随着抗日义勇军撤退到苏联的还有一部分家属,这些家属中自然也包括小孩子。小孩子的餐食标准除了主食减半之外,其他的和成年人的没什么两样。

可以说,如果仅仅依靠这些食物的话,根本无法生存下去,更不用说训练以及休养生息了。

但是我们国家的抗日义勇军又怎么可能这么容易就被打倒呢?

后来他们通过打零工的方式,来换取自己或者家人的食物。

一些女性会到当地人的家里当保姆,这样的话就可以保证不饿肚子。而那些身强力壮的男性,就到附近的林场或者牧场当工人。

即便是在那样艰难的条件下,他们也从来没有放弃生的希望,因为在他们的心中,一直都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他们不倒下。

那就是回到自己的祖国。

因为他们并不是自愿来到苏联的,撤退到这里只是形势所逼,他们还想着有一天可以回到故土,继续和日本侵略者抗争。

但很遗憾,仍然有一部分士兵由于种种原因,在苏联就失去了生命。

后来在经过我国政府和苏联商议之后,这些抗日义勇军终于等来了回国的日期。

除了一些伤势比较严重的同伴之外,其余人都将会在1933年2月下旬,踏上回国的路。

漫漫回国路

我国政府和苏联商议的结果是,能够回国的抗日义勇军需要根据等级的不同,来划分不同的回国路线。

比如像队伍中的将领,将会乘坐飞机,从莫斯科直接返回,而其他大部分家属还有一些轻伤士兵则是坐轮船绕过日本之后,再回到祖国。

这样一来,剩下的极大一部分官兵就是分批次,先坐火车到哈萨克斯坦之后,再进入我国新疆。

然而相对于坐轮船和坐飞机之外,大部分官兵的回国之路显得格外凶险。

他们在途中经过了西伯利亚地区,这里的温度甚至低到了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这对一个正常人来说,几乎是难以忍受的严寒,但是为了能够回到祖国,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他们也要闯一闯。

在如此恶劣的天气条件下,自然会有人员伤亡。

再加上当时苏联方面也并没有给抗日义勇军们提供充足的食物,那些餐食在天寒地冻下,甚至都不够塞牙缝的,因此这一趟回国路的伤亡人数就非常多。

然而他们即便是这样艰难,却仍然置自己的生死于不顾。

在自己都无法吃饱的情况下,把食物让给了自己的妻子孩子,或者是更小的士兵,自己却永远地倒在了冰天雪地中。

当最后一批抗日义勇军到达新疆之后,新疆人民也拿出了当地最好的东西来招待他们。

能够再次感受到祖国人民的温暖,对这些官兵来说就像是死里逃生一般,艰难中又夹杂着激动。

“抗日义勇军就是我们的大救星!”、“向抗日英雄们致敬!”、“欢迎抗日义勇军们来新疆!”

无数个条幅映入这些官兵的眼中,那一刻,身上和心里所有的痛苦都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热泪盈眶和心潮澎湃。

当时新疆的局势其实正处于混乱之中,而这些抗日义勇军的出现则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住了新疆的政局。

因为他们皆在战场上杀过敌,身上的震慑力也足以让新疆的分裂势力恐惧。

很多抗日义勇军官兵之后并没有返回战场,也没有回老家东北,而是留在了新疆娶妻生子,为建设大美新疆奉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他们在新疆的土地上挥洒热血,在这里辛勤劳作,让这里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或许在经历了生死之后,能够在新疆发挥自己的余热,对他们而言,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

结语

从战场上被迫撤到苏联,在苏联经历了不为人知的苦难,最后又踏上漫长而又艰难的回国之路,这数万名抗日义勇军的坎坷人生让人无比动容,而他们永不服输的精神也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佩和学习。

如果不是无数个像他们这样的人保家卫国,我们也很难拥有如今的幸福生活。

而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要有自己的理想抱负,要为建设更美好的中国而努力奋斗!

作者:栀叶

编辑:夜雨声烦

[1]贾笑笑.东北抗日义勇军假道苏联归国始末[J].世纪桥,2018:95-96.DOI:10.16654/j.cnki.cn23-1464/d.2018.05.042.

[2]王晖.东北抗日义勇军来新疆的历史[J].兰台世界,2016:148-149.DOI:10.16565/j.cnki.1006-7744.2016.14.57.

[3]张德瑞.东北抗日义勇军入新后对新疆社会的影响[J].新疆大学学报,2008:71-73.DOI:10.13568/j.cnki.issn1000-2820.2008.03.006.

本文由“趣知史馆”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篮天富国

    主播,你讲的好像有点儿忘恩负义的意思,在那个节骨眼上,人家苏联收留你外国人就不错了,就算够意思了,你还挑吃挑喝,又是什么吃不饱了?难道说人家给你供起来才算够意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