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沉默多年的徐向前突然提出一重要建议,邓小平兴奋不已

1979年,沉默多年的徐向前突然提出一重要建议,邓小平兴奋不已

00:00
06:15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期间,久未露面的“布衣元帅”徐向前,破天荒的出现在会议现场,人们见到他之后都格外兴奋。因为徐帅的到来,无疑给大家打了一针镇定剂。

十年特殊时期,性格一向十分低调的徐帅,率先看清了这场运动的本质。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为了党和军队的稳定,积极同林、江两大集团作斗争。

1967年,徐帅受到了诬陷和打击,继而被错误地划入了“二月逆流”。此后,他不断被边缘化,甚至还被别有用心之人抄了家,幸亏周总理及时派出一个连,徐帅一家老小才化险为夷。

1969年1月份,徐帅被安排在二七机车厂“蹲点”,表面上是调查研究工作,实则却成为了一个失去了军权的“光杆元帅”。

10月18日,在中苏关系降低冰点之际,林彪又下达了所谓的“一号令”。美其名曰为了保证国家战备安全,将老帅们紧急疏散至全国各地进行保护,而徐帅则被疏散到开封。

此后,徐帅滞留开封近一年半的时间,直到1971年 4月8日才回京。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徐帅一直处于“靠边站”的状态,而他也习惯性地继续保持沉默。

1978年12月,赋闲在家多年的徐帅翻开报纸后,看到了一份中美建交公报,沉默多年的徐帅做出另一个重大决定,他要参加两天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此次会议是邓小平正式复出工作后,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关乎国家发展命运的会议,他在主持中央军委座谈会时,曾鼓励大家公开“放炮”,为军队发展献言献策。

这次会议从一直开到了1979年元旦,在会议的最后一天,沉默多年的徐帅终于敞开了心扉,决定将自己对军队建设和发展的建议说出来。

徐帅在发言时斩钉截铁地说道:“我认为军队应该消肿了!”此言一出语惊四座,所谓军队“消肿”直白一点说就是裁军。

徐帅继续说道:“我举双手支持邓副主席和叶帅在1975年时提出的裁军计划,他们的讲话完全正确,我们应该继续坚持这个方针政策。”

早在1975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邓小平就曾率先提出过这个观点。很显然徐帅的发言是有备而来,故此引起了军委各大领导的高度重视。

邓小平当年提出的裁军设想,是基于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现实考虑出发,他认为现在是和平年代,过度臃肿的军队机构和人员,不符合现代化军队建设思想。

而徐帅之所以在沉默多年,突然在会议上重提此事,是因为他认为现在已经到了裁军的关键时刻,无论是时间还是军队发展现状,都完全符合裁军的各项条件。

说白了裁军已经箭在弦上,很多军队领导都心知肚明,只不过大家不愿意率先表态,而徐帅身为一位战功赫赫的开国元帅,他要对军队发展负责任。

其实,给军队“消肿”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且邓小平也曾对裁军做出过明确规定,即有步骤、有计划、有准备地科学裁军,绝对不能搞所谓的“一刀切”。

1975年,身居要职的邓小平就曾提出过裁军的设想,可惜在那个特殊年代,支持他的人微乎其微。而徐帅则是为数不多,坚定站在他立场上考虑问题的人之一。

徐帅在特殊时期因为受到了较大冲击,他不得不三缄其口。后来,又因健康原因很少公开露面,所以一直等到邓小平复出主持工作之后,他才重新提出了裁军的想法。

而邓小平在得到徐帅的支持之后,也高兴地直拍手。之所以说1979年是裁军的最佳时机,主要是因为中美建交,彻底结束了长期对峙的紧张局面。

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得到了来自美苏等诸多国家的高度认可,国家安全不再遭受外部势力的威胁。这个时候过于臃肿的军队,就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经济的负担。

当时,我国有多达500多万的兵员,堪称世界上军队人数最多的国家,可是经济发展才刚刚脱离特殊时期的阴霾,为了减轻财政负担,裁军就成为了首要任务之一。

时年78岁的徐帅,在党和军队中的地位非常高,他提出的关于给军队“大手术”的观点,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参考资料】

《徐向前元帅的家风》史真

《徐向前元帅一生所担任的职务》王树人

《一生光明正大从不为己诉曲一-徐向前元帅风范纪事》孟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328588915

    500多万军队国家需花多钱?尽管那时每个士兵只领6元钱,但吃的、穿的都需要钱,那是国家很穷养不起这么多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