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院丨绿釉陶投壶:古人宴会的气氛担当

博物院丨绿釉陶投壶:古人宴会的气氛担当

00:00
03:26

在宋朝背景电视剧《知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小明兰在宴会的投壶比赛中大显身手,成功赢回了姐姐的聘雁。

《礼记·投壶》记载:“投壶者,主人与客燕饮,讲论才艺之礼也。”作为兼具礼仪教化与休闲娱乐的社会文化活动,投壶早在先秦就已产生,受到历朝历代不同阶层人的普遍喜爱,一直到清末才逐渐消失于历史舞台,可谓古人宴会的头号气氛担当。

在河南博物院,有一件名为“绿釉陶投壶”的文物,器型完整,色彩鲜明,与《礼记》所记“壶颈修七寸,腹修五寸,口颈二寸半,容斗五升”的形制相似,是汉代陶器中不可多得的一件精品之作,为研究汉代投壶形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绿釉陶投壶,陶质,西汉文物,高26.6厘米,颈高13厘米,口径4厘米,1969年河南济源泗涧沟八号墓出土,现藏河南博物院。

该壶壶颈细长,鼓腹,平底,下有三矮蹄足,除底足外,壶的外表满施翠绿釉。颈中部有凹弦纹一周,肩和腹部各饰一周凹弦纹附加堆纹。

河南南阳汉画馆所藏的投壶画像石拓片

宋代文人吕大临在《礼记传》中说:“投壶,射之细也。燕饮有射以乐宾,以习容而讲艺也。”

投壶由古代射礼中的燕射转变而来。燕射即宴饮之射,西周时期,射箭运动是古代贵族男子宴饮期间的常见活动。春秋以后,百家争鸣的景象逐渐出现,各类文士受到了统治者的重用。或是由于射礼需要一定的施展空间,或是因为许多新士人没有射箭基础,人们选择用文雅的投壶替代有危险性且耗费体力的射箭,作为士大夫宴饮时的助兴活动。

随着朝代更迭,投壶的娱乐性不断增强,不同时期的规则、玩法、器具也五花八门。到了宋代,司马光曾编撰《投壶新格》规范投壶活动,主张重新重视投壶的教化功能。及至明清,投壶仍有发展,据记载,当时的投法有140种之多。

清代任熊所绘《投壶图》局部

专家解读

据河南博物院文博馆员宋华介绍,投壶是我国古代流行的传统游戏,它是由古代射箭礼仪演变而来的,最初是一种与饮酒相结合的竞技性投射游戏。史籍中有关投壶最早的记载见于《左传•昭公十二年》:“晋侯以齐侯宴,中行穆子相,投壶。”可见在春秋中晚期,投壶已经在诸侯宴饮中出现。

投壶除了“乐宾”之外,还起到了推动儒家思想传播的教育意义。儒家的礼治主张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行为规范,古代射礼便是遵从儒家礼治思想的体现。投壶之礼虽然简化了射礼,但依然具有传播儒家思想的教育作用。投壶过程中,在堂下观礼的弟子们被司射告诫,不可以怠慢、不可以背过身去、不可以隔着别人与离自己远的人说话,否则便是轻浮之态,就要接受惩罚。

投壶的存在不仅顺应了上层社会的政治思想,也为市井百姓的娱乐生活增加了情趣。但是,它身上所藏匿的“礼制”深得士大夫阶层的追捧,限制了它的更多发展。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