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 孔子向老子求教,是真的吗?

011| 孔子向老子求教,是真的吗?

00:00
13:57

本期知识卡片  

点击图片,跳转后点击左下角即可分享

本集文本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 ‘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


孔子去,谓弟子曰: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矢 。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


《史记·孔子世家》: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 ‘请与孔子适周。 ’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


辞去,而老子送之曰: ‘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 ‘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


本集内容 

中国儒家的奠基人是孔子,中国道家的奠基人是老子。他们认识吗,他们见过面吗?他们的思想在相互间有过影响和碰撞吗?这是太有刺激性的问题,也是太多人关心、热议的问题。而这种关心与热议在孔子与老子辞世后就开始了,已经了持续了两千多年。

孔子见老子的文本记载 

《史记》的孔子传里,司马迁记录了孔子非同寻常的身高,这个我们上次讲过了,在交代了孔子的身高之后,司马迁接着记述:孔子年轻的时候,鲁国的国君给他和一个叫南宫敬叔的人一辆车、两匹马,带着一个僮仆,由今天的山东曲阜到今天的河南洛阳,那是东周的都城,去学习周礼。而司马迁的下一句话是“盖见老子云”。


我们以前提到过,文言文里一句话的开头,用个锅盖的盖字,就表示这是个不确定的推测,所以司马迁写“盖见老子云”,就表示自己对听来的这个传闻不敢十分肯定。但他还是留下了他听来的更详细的传闻,那就是两人辞别的时候,老子对孔子说:我听说富贵的人都用贵重物品送人,而仁义的人只用言语送人。我不富贵,只好盗用仁义的人的名义,用言语来送你。我就送你几句话吧:有人聪明过人,洞察一切却反而招来死亡的危险,这是因为他总是议论别人是非的缘故。有人博学善辩,无所不知,却反而危及自身的安危,这是因为他总是揭露别人毛病的缘故。作为人子应该忘掉自己才好,作为臣子应该忘掉自己才好。”


在《史记》孔子传里,司马迁记录的孔子跟老子的交往就是如此,还用了个不确定的“盖见老子云”。除了《孔子传》,司马迁在《史记》里还写了一篇《老子传》。在老子传里司马迁没有用盖字,而肯定了孔子见过老子,明确称孔子去洛阳,就是打算向老子请教礼的知识。大概孔子先向老子汇报了自己的思考与志向,然后老子教导他说:会做生意的商人常把货物偷偷囤积起来,外表好像没有货物一样,具有高尚品德的君子,容貌谦恭的就像傻瓜一样。你要去掉你的骄傲,去掉你的欲望,去掉你的自命不凡的姿态,去掉你大而无当的志向,这些对你都没有什么好处。而受了教诲的孔子则在辞别后对弟子感概说:我知道鸟会飞,鱼会游,兽会跑,会跑的可以用网来捉它,会游的可以用线来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来射它。至于对龙,就没有什么办法了,它是乘风驾云升到天上去的,我今天见到的老子,他就是一条龙吧。

扑朔迷离的老子 

这里的记载太详细太生动了,不过我接下来想说两点。第一,这肯定只是个传说,为什么?因为我们上次说过,司马迁离孔子的时代已经四百多年,一段见面的对话写得这么活龙活现,而这对话又没在他之前的其他古书里出现过,那基本就可以判断它是传说。而更重要的是,这个孔子见老子的故事几乎占了整篇老子传的二分之一,也就是一半,这说明什么?说明老子的生平司马迁基本上是完全不知道的,所以《老子传》完全是语焉不详、扑朔迷离的。


所以有学者说,《史记》里的老子传,神话意义要大于历史意义,意思就是那基本上就是传说。他先记录了老子姓李,名耳,是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他的学说以养晦韬光、不求闻达为主旨。在首都住久了,看到周朝衰落,就离开了。到了一个关口,有学者说是现在陕西的散关,有学者说是现在河南的函谷关,有个守关的官吏拦住他说:您要去隐居了,麻烦您老人家给我写本书吧。于是老子就写了五千字的《老子》,记述自己的思想中心“道”以及“德”,所以《老子》这本书也叫《道德经》。


此后无人知道老子去了哪里。而司马迁声称,大概因为老子会修道会养生,有人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岁,更有人说他活了两百多岁。这已经让人不敢相信了。更要命的是,司马迁这么短短的老子传里,除了李耳之外,又给我们弄出来了两个老子。他听人说有个叫老莱子的楚国的隐士,跟孔子同时,写了书来论道家的理论。而孔子死了一百多年后,史书上还记载过一个周太史儋,有人说他就是老子,也有人说他不是,司马迁也不敢肯定,很实事求是地说“世莫知其然否”,意思就是没人知道这事的真假。

现代人怎样看待这桩公案 

由于《史记》的扑朔迷离,以至于后来对写《道德经》的到底是哪个老子都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一般认为《老子》这部书成书在《论语》前,也有学者认为《论语》成书在前,《老子》成书在后。


   现代多数学者认为,写《道德经》的老子就是叫李耳的周代主管藏书的官,他比孔子年纪大。孔子跟他有交往,请教过礼,应该是可信的事实。因为《史记》的记载虽然含混,但《史记》之前的《庄子》《吕氏春秋》《礼记》等不同学派的不同著作中,都有孔子与老子交往的记载。虽然不必都是事实,比如《庄子》里的记载很多只是寓言,是编排的故事,但至少说明孔子见老子的故事在那时候是流传得很广的。所以我们愿意相信孔子是见过老子、受过教诲的。


孔子成了儒家的始祖,老子成了道家的始祖,后来尊崇孔子的人希望否认他向老子学过礼,感觉上这样一来,好像孔子就比老子矮了一截,儒家就比道家矮了一截,这是没有必要的。而尊崇老子的人希望夸大老子对孔子的影响,有人直接把孔子定性为老子的学生,这恐怕不是事实,就像我们现在向前辈请教一次乃至多次,这跟他的学生还是有区别的。还有知名的学者写文章甚至写正儿八经的学术专著,把《庄子》等书里那些寓言都算在内,明确说孔子一生向老子请教至少有三次。直接把《庄子》里明显是编的故事都当做历史材料来用,要么是他不明白那些寓言是不能拿来直接当史料用的,这要么就是他太想高抬老子的历史地位了,我们不必当真。


其实,老子哪怕没指导过孔子,也丝毫不影响他独特的历史地位;孔子哪怕受过老子指导,也无损于他和儒家同样也是独特的历史地位。老子和孔子是不是见过面不重要,孔子是不是读过《老子》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同时代的他们成了中国两大学派的伟大开山,而体现他们学说的著作《老子》与《论语》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影响了世界其他国家的人。《论语》与《老子》过去、现在以及将来都仍然会给人们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老子与孔子有共同的理想,这就是希望从个人道德到社会秩序都能变得更好,希望这个纷乱的世界变得更好,只是他们具体的观点、采取的路径不同,我们不能把儒道看成完全水火不相容的对立学派,但也不能抹煞它们的差异。我们也不必把太多的时间用在纠缠于他们的相互交往上,而是应该拿更多的时间去多读一点《论语》与《老子》的篇章。

最后补充再说三点 

一是我们虽然说《史记》的孔子传、老子传都有一些不可信的地方,但《史记》仍然是我们了解东汉以前的中国历史的最重要的典籍,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名著。

二是在《论语》里,有两节中的用语跟《老子》一书中的用语相同,有学者认为或者是孔子受《老子》影响,或者是针对老子有感而发的。在《论语》的《卫灵公》篇里孔子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意思是真正称得上无为而治的,大概只有古代圣明的舜帝吧。“无为而治”是老子的学说,所以有学者认为这话看上去是孔子读了《老子》或听了老子的观点而发的感概。而在《论语》的《宪问》篇里,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好不好。别人对你很刻毒,你用仁慈去回报他,这样做好不好?孔子认为不好,而“以德报怨”也是《老子》里的话,所以学者也认为孔子可能是针对《老子》的观点做的回应。

三是讲到孔子与老子,顺带在这里读一段周作人的话,大家都知道周作人是鲁迅的弟弟,后来成为汉奸,但他也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重要的作家与思想家,对传统有非常深刻的认识,我们以后会有专门一讲讲到他。今天先读一段他涉及孔孟与老庄对比的话:


当你给人家看不起的时候,你可采用两种办法:一是用老庄的方法,便是自己知道是真金,别人却当你是泥块,你毫不辩解,让他永远迷糊下去;一是用孔孟的方法,便是你设法将自己擦得光亮些。


喜欢他说的这段话,所以拿来介绍给大家。孔子直接接触过的同时代的伟大思想家,大概就是老子;而受孔子间接影响最大的伟大思想家,则是比他晚生一百来年的孟子。讲过孔子与老子,下一讲我们讲孔子与孟子。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Appleguoping

    当你给人家看不起的时候,你可采用两种办法:一是用老庄的方法,便是自己知道是真金,别人却当你是泥块,你毫不辩解,让他永远迷糊下去;一是用孔孟的方法,便是你设法将自己擦得光亮些。 傅老师,也非常喜欢这段话。谢谢!以后请多分享您喜欢的句子供我们学习。感恩。

  • 二月春风的声音

    尊敬的傅杰老师,辛苦了,老师今天课讲到了,以德报怨还是以直报怨。这个很有意思,以德报怨,很多人感觉太难了,这岂不是让坏蛋更逍遥?孔子说到以直报怨,感觉还是更贴近我们日常生活,更可以指引我们用公正公平的心态去面对这世上的不公不正。但是,很多人说,以德报怨,应该是引导人类去追求超我的最高境界。儒家是更贴近生活,让我们普通人去不断修行的最好经典。那么您是怎么认为的呢?还是,庄子提到人性本就是有善有恶,不必太过纠结,孔子是提倡君子,君子是时刻要求自己的,这个和庄子说的刚好相反。老师,您能给我们分析一下吗?不胜感激!

    听友132668013 回复 @二月春风的声音: 以直报怨比较真实

  • 烟霞海棠

    听傅杰老师讲《论语》,感觉心里洒进光,很通透,感觉寒冷冬季遇见一场下午茶、喝了一杯暖暖的咖啡。如何学习《论语》?怎样评价孔子?用什么方式了解历史?在众多的史料讯息中如何取舍?许多貌似很复杂很玄虚的东西,经过傅杰老师一说一讲,变得简单清晰畅然!老师的引领很重要!简约是一种境界!

  • 老龙吟东方

    绕来绕去,还是不承认老子是孔子的老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的师承观远比我们博大。就年龄和辈分、资历而论,老子为孔子师,足矣;就思想影响论,论语已受道德经影响,至于易传,则更深矣!

  • 大同人爱读书

    圣人各有所长,三人行必有我师,师师徒徒原本并不重要。众生皆可自取所好,譬如我,更喜欢老子的仙风道骨啦,哈哈

  • 姝懿_ed

    知识卡片非常好,便于复习、重温!谢谢!前面还配有论语的书法,再有画就更美了!喜欢💓❤️💕😘

  • 开心点打火机

    傅老师,听你讲解国学论语后,学到了不少。我想像我们这样生长环境和生活工作圈子里接触论语的机会几乎为零的学生,虽然有着对国学经典出自内心的热爱,自己也看过注义的论语,却收效不大。听完你的课,我也变成一个对论语有些深刻理解的爱好者,在熟人朋友卖弄一番,别人肯定对你刮目相看。但我非常希望能深入理解论语之类的国学,请问老师,对于我这样一个喜欢国学又刚入门的学生,您有什么阅读建议吗?如何持久透彻读懂论语和别的国学经典呢?

    喜马拉雅课程小助手 回复 @开心点打火机: 第十四期答疑课有回答你的问题

  • 常容读书

    从我们日用而不知的词语说起,从人名,书名中的论语印记聊开,孔子就在我们身边。读论语,要读论语,了解孔子,了解儒家精神,了解我们的部分文化基因。

  • dadiansheng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亮子老李 回复 @dadiansheng: 天道好换,因果循环,何以不报德?

  • 1808822rbtn

    傅老师的声音和讲述已经渐入佳境!孔子是儒家的奠基人,老子是道家的奠基人,他们都有共同的理想,就是希望从个人道德到社会秩序都能变得更好,希望这个纷乱的世界变得更好,只是他们具体的观点、采取的路径不同。谢谢老师的具体讲解,让我有了深刻的理解,人就是在不断学习中进步,“三人学必有我师焉”,而且周作人关于孔子与老庄对比的话也很有意义。谢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