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故事丨讲解三苏40年的徐丽:青春与三苏为伴是幸运

青春故事丨讲解三苏40年的徐丽:青春与三苏为伴是幸运

00:00
04:59

国庆,眉山三苏祠游人络绎不绝,十多名讲解员忙得不可开交。这些讲解内容,全部出自徐丽的手。几年前,徐丽着手编写教材。“总书记来了后,又把三苏祠的新变化等内容加进去,现在又负责培训。本来以为要退休了,结果又充实起来!”

58岁的徐丽,已经整整在三苏祠工作了40年。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苏祠时,正是她以讲解员身份娓娓讲述三苏祠的历史沿革、三苏家风家教和三苏文化研究等情况。

2022年6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眉山市考察了三苏祠,了解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情况。新华社发

“东坡先生的‘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是我最喜欢的诗词,文博工作就是这样,要坐得住冷板凳。我的青春能与三苏为伴,实在是幸运。”徐丽说。

在三苏祠里读书长大

她成了苏祠二代员工

徐丽的家,就在三苏祠旁边,她从小就读眉山县城关第一小学。学堂的位置,就在今天的三苏祠的晚香堂。

“那时候我每天都要穿梭在三苏祠里,就像东坡先生小时候一样。每天听着打铃敲钟,在三苏祠里长大。我常说自己在三苏祠工作了40年,但结缘已经超过50年。”

徐丽的父亲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但奶奶还是为他报名,参加了抗美援朝。“父亲在部队里担任文秘,他常帮战友写点家书家信,还会拉二胡和手风琴,所以回到眉山后转到文化系统。开始到川剧团,没过几年就调到三苏祠来当财务。”

“小时候父亲教我们学二胡,我们三姐妹拉过去拉过来没学会,还把他的二胡拉坏了。”徐丽笑着说,印象最深的,就是战友们常来找父亲玩。“每次基本都是五六个人。我爸爸第一天就把叶子烟捆起准备好,第二天母亲就把肉准备好,把战友安排在自己家里,我们几姐妹就去亲戚家里住。我父亲很坚持原则,戏票都是买好的,从来不会去蹭,也尽量买在前排。战友也不空起手来,会拿肉拿米拿面拿菜,关系很好。”

因为有战场上的经历,徐丽的父亲有严重的支气管炎,身体不好,1983年病退。同年,18岁的徐丽进入三苏祠上班。“一进来就是当讲解员,那个时候上班把卫生搞了,然后就讲解,茶水接待也是我们管,下午游客走了也还要打扫卫生。我们相当于又是专职又是兼职,啥事都干。”

40年做一件事

她说自己的青春是幸运的

徐丽说,刚开始讲解的时候,也没人写讲解词,都是由三苏祠的老领导张忠全、胡慧芬等带着自己。“他们去给游客讲,我们就去听,听了回去就记下来,再讲给游客。刚开始讲的时候心里还是很虚,每晚都要背三苏诗词,了解三苏生平,把基础打好。因为人家本身对你很尊重,结果问到你一问三不知,就很没面子。”

图为徐丽。

讲解过程中的一件事,让徐丽深有印象。“当时跟一位游客交流苏东坡的做官史,他说起自己的一位眉山朋友,到杭州西湖去坐船。后来船家知道他们是眉山来的,硬是没有收钱,说我们的老市长就是眉山人,没有他就没有苏堤,没有苏堤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生意。这也让我由衷自豪,能够和这么伟大的历史人物作伴,讲他一辈子,实在是一种幸运。”

徐丽说,随着三苏祠不断发展,慢慢有了展陈,过去只是讲房子讲建筑讲历史,逐步又开始讲展陈。“2007年纪念馆开放展陈后,我负责写了讲解词。2022年闭馆维修新展陈后,我又重新整理了讲解词,都是根据几十年我自己的工作、讲解经历和研究写出来的。”

40年干一件事,会不会觉得枯燥?徐丽说,自己没觉得工作枯燥。“讲的内容虽然大同小异,但是面对的每一波游客都是不一样的,他们的想法和关注的点都不一样,会和他们交流互动,还可以从游客那学到东西。游客也都是很认真听,他们对三苏的尊敬是发自内心的。”

“以前我刚来的时候就三四个讲解员,而且还是兼职。现在10多个讲解员,每天忙都忙不过来,一个人一天要讲四五次。”徐丽说,越来越多人关注三苏,关注传统文化,也对同事们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我们会以展陈为基础,进一步与时俱进丰富内容,做好三苏祠和三苏文化的讲解。加大深入地研究,更好地转化利用、更好地传承三苏文化,让苏祠一草一木都‘活’起来!”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