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人物丨对话器物修缮师大卫·米尔斯:一杯一盏蕴藏中国人造物修物的智慧

正观人物丨对话器物修缮师大卫·米尔斯:一杯一盏蕴藏中国人造物修物的智慧

00:00
11:51

制一盏合漆、拈一支画笔、线条婉转勾勒间,破碎的瓷器以一种全新的样貌涅槃于手心。

明代黄成所著的《髹饰录,尚古第十八》云:“补缀:补古器之缺……”以大漆修缮古器旧物,数月为期,将手艺人的心血和智慧的注入残破的杯盏之中,在器物修补中赋予它们第二次生命。

数千年瓷器文化在中华大地璀璨生辉,而陶瓷易碎的自然属性,同时使器物修缮技艺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及手工艺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国内茶道的发展及古瓷收藏的兴盛,器物修缮技艺再次跨越时光的界限,重回大众的视野之中。

在修缮师看来,一件修好的瓷器个体就像被注入了新鲜血液一样,无论是从形体上完整修复,还是从老技艺的传承载体上,都再次带着更多的文化符号被使用于人们的生活里,时刻传达着传统文化的不朽魅力。

在郑州,这片文明闪耀、文化辉煌的广袤土地上,正观新闻记者对话来自苏格兰的大卫·米尔斯,走进一位器物修缮师赋予陶器二次生命的修缮之旅,同样走进一位外国友人向世界介绍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之旅。

初识:少林功夫埋下的文化种子

“接触和学习中国文化,对我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需要理解中国传统思想、思维逻辑和生活习惯,在与中国朋友越来越多的交往中,我感觉自己逐渐找到一点认知中国传统文化的诀窍。”

正观新闻记者:跨越语言与文化,成为一名中国器物修缮师,你最早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是什么时候?

大卫·米尔斯:最早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在英国读中学的时候,我获取到一些关于少林功夫的信息,这让我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这也是我选择来到中国、来到郑州的原因之一。

2006年8月,我第一次来到郑州。我很喜欢这座城市,作为河南的省会,郑州处于中国的中心位置,交通非常发达,将工作和生活安排在这里,使我去中国各地旅游都极为便利。

我目前在河南工业大学担任雅思课程的教师。也是在这里,遇到了我的妻子尚娜,她也是我们学校的老师,刚开始认识她的候,我们常常会讨论关于旅游和艺术方面的一些话题,随着我的中文学习慢慢深入,逐渐获取到更多词汇,和妻子的共同话题也越来越多。

我的妻子尚娜爱好中国的宋代点茶文化,并一直全力宣传推广,在这种契机下,我也接触到了这样一种绝学:宋代点茶。作为中国茶文化历史中的一段重要时期,它代表着一种独特的制茶工艺和品茶文化,并发展出了一系列的礼仪和仪式。

尚娜对“宋代点茶”还原研究的过程讲解,让我了解到更多的宋文化,越是了解我就越感兴趣,也决定跟妻子一起去向世界分享和传播宋代点茶文化。

正观新闻记者:接触和学习中国文化对你来说是一个怎样的过程?你认为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

大卫·米尔斯:我的妻子尚娜十分爱好传统文化,并且一直在做河南非遗的美学创意的研究和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我也耳濡目染地接触到了更多的传统文化形式,如汝瓷、钧瓷、拓印、书法、银器制作、器物修缮、古琴、茶食手作、茶文化、香文化、酒文化、太极拳等。

接触和学习中国文化,对我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需要理解中国传统思想、思维逻辑和生活习惯。很多文化其实都在中国人的生活习惯中有所体现,如果不能做到很好地融入和了解中国人的生活,那么在接触中国文化的时候就会觉得不好理解,不好明白,自然也不能做到更好地应用。

就像中国的酒文化,就非常有特色。在西方,人们喝酒往往都是自己想喝而自饮,但中国朋友好客而风趣,喝起酒来的热情让人几乎无法拒绝,在喝酒的过程中,会照顾到每一位朋友,有时候还会有许多有趣的行酒令,这让我觉得很有意思。

通过与更多的中国朋友在一起友好交流,我发现很多的传统文化形式都具有共通中国传统思想的本质,许多人的行为其实是由传统思想思维去决定的,我感觉自己在这种交往中,逐渐找到了一点认知中国传统文化的诀窍。

致知:器物修缮呈现中国人造物和修物的智慧

“一件修好的瓷器的个体就像被注入了新的生命血液一样,不管是从形体上完整修复,还是从老技艺的传承载体上,又能再次带着更多的文化符号被用于人们的生活里,时刻传达着传统文化的传承魅力。

正观新闻记者:天地之中,华夏之源的功夫郑州,具有广博深厚的历史文化元素,其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大卫·米尔斯:最吸引我的是器物修缮的技艺,我认为它体现了中国人运用自然进行造物和修物的智慧。

我的妻子尚娜在从事宋代点茶的茶文化挖掘和研究过程中,收集了很多的宋代茶器的残器,研究他们的特质,这些残器猛一看都是残败的,但是通过非遗老师的修缮后,非常漂亮。

修缮给予这些残破的老器物第二次生命绽放,这是一个很美的过程。

包括在尚娜传播茶文化,使用或者搬运过程中难免会有破损的茶器,也是通过修缮得以反复使用,这种修缮不仅能够让器物重新得到使用,也给瓷器增添了新的美感。

正观新闻记者:一件陶器器物从开始修缮到修复成功都需要经历什么步骤?最困难的是哪一步?

大卫·米尔斯:陶瓷器物会根据不同的破损情况进行不同的修复处理。修缮常用到三种方法,漆缮、锔艺、锡补,我现在正在学习的是漆缮的非遗技艺。这项工艺是指以天然大漆为粘合剂,对破损陶器、瓷器碎片进行粘接和补缺的一种工艺技法。

漆缮修复至少需要三大步骤和15道工序。

每一个大步骤中都有很多困难点,对于我来说,最困难的就是大漆过敏。在修缮学习过程中,我已经多次过敏了,首次过敏简直太严重了,浑身红斑丘疹,瘙痒难忍,医生告知最好住院治疗,这个确实有很大的影响。

此外在工序中,黏结的过程也非常困难,不仅需要绝对的专注,更需要身心合一,眼睛看到的和动手对接好破损瓷器断裂处,完全严丝合缝或者在一个紧密体型中,还要结合着呼吸节奏,稍有不慎,就需要重新拆掉来重新这个步骤,这就需要有追求完美的决心和无比的耐心。

正观新闻记者:你修复的第一件器物是什么?修复过程中有没有印象最深的一件器物,它有什么特殊的故事吗?

大卫·米尔斯:我修复的第一件器物,其实是花了五块钱买的一只碗,本来是包紧了放在一个塑料袋里,但它从手中滑落到地上,摔碎了,我就拿来做练习用的瓷片。

当时的想法是:自己的手艺还没有精炼到家,怕把精美的破碎的瓷器给粘坏了,所以就用最便宜的瓷器来练手。但之后我的非遗老师告诉我,“你先出手就挑选了一个最难的挑战。”我才知道,正常来说,修缮师要对陶瓷修补技艺非常熟练之后,才会去尝试对一个立体圆碗进行修复。

在我目前修缮完成的所有器物中,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白色茶器的盖碗。这只盖碗是尚娜在平日泡茶时最喜欢的,破碎后,我偷偷把它给修复好,然后算是一个惊喜礼物再次送给妻子,她非常开心,现在一直在使用。

扬意:一盏古茶蕴藏的生命哲理

“当我修复的器物又能再次被用于宋代点茶中,我就有无比的自豪感,觉得自己有一份力量能帮助到妻子,也同样在做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代言,感觉自己融入了中国,这能带给我更多的文化归属感。”

正观新闻记者:您曾和妻子一并参加“茶和天下”的茶文化交流,您认为中国茶和中国茶文化在世界有什么独特的优势?

大卫·米尔斯: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茶和天下雅集”活动,我和尚娜应邀参与,带领雅宋文会团队出访日本大阪站,我们十分荣幸,同时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国茶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日本的茶文化受中国的影响很深。此次我们传播的宋代点茶文化,是以沉浸式艺术展演的方式呈现的,将宋代文化的雅致生活同河南非遗的文化、文创的文化双输出进行融合场景的布置和体验,日本民众十分认同,也给予了极大的赞叹。

中国地大物博,茶的制茶工艺及茶的种植及品类的丰富,是极大的优势。这次出行同时让我强烈感受到,中国茶文化不仅仅是茶本身,而是一个综合的生命价值观,这里面饱含着中国人遵循着老子道法自然、上善若水的哲理,注重人与自己、他人、自然、环境的整体关系,是十分智慧的一种生活态度。

正观新闻记者:你曾在采访中提到“不同的茶盏具有不同的生命意义”,你如何看待器物与灵的关系?

大卫·米尔斯:不同的茶盏具有不同的生命意义。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过程,是由不同的饮茶方式来决定的,器物茶盏的制造工艺和造型,能够很直观地体现出中国人民的造物思想和智慧,也体现出了人们对生活和生命的价值观。

比如在宋代,主流是宋代点茶饮茶方式,茶乳是白色的,所以茶碗大多的釉色都是黑色的,因为有古文献说到“茶白易黑盏”,而宋代尚黑白,是极简的高级审美表达,也是道学、易经的基础色,人们就把色彩与生命哲理进行综合认知,仿佛做点茶的过程是一种与生命的对话。

又比如,茶器有不同的器型,不同的器型有不同的使用功能和审美要求,如敛口盏从器型审美表现出中国人的内敛谦虚。

我认识的几位烧制陶瓷的非遗老师,他们对待制瓷的每一步,都“以器载道”深刻地表达器物茶盏与行为思想的对照。我们在做点茶的过程中,发现首先“茶”本身需要无任何他物添加,最本真最纯粹的情况下,再加上需要十分专注的进行点茶,才会达到最后的白乳溢盏而起的效果,也正是应验了文献里提到的“致清导和”。这些深刻的生命价值理解,我还是差很多,需要越来越多的体验才能得心应手。

正观新闻记者:“修复器物就像是给了它第二次生命”,看到自己的修复的器物再次在点茶中被使用,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大卫·米尔斯:我确实有一个深刻的体会:一件瓷器破损了,如果用胶水粘起来,你就认为它一点价值都没有了,生命好像残败了暗淡了。

但当把一件破损瓷器用大漆修缮,经过几个月的时间,随着工艺漆髹里面包含着手艺人的心血和智慧的注入,一件修好的瓷器的个体就像被注入了新的生命血液一样,不管是从形体上完整修复,还是从老技艺的传承载体上,又能再次带着更多的文化符号被用于人们的生活里,时刻传达着传统文化的传承魅力。

当我修复的器物又能再次被用于宋代点茶中,我就有无比的自豪感,觉得自己有一份力量能帮助到妻子,也同样在做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代言,感觉自己融入了中国,这能带给我更多的文化归属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