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销近百万,一名村支书在夜晚支起了卖菜直播间

月销近百万,一名村支书在夜晚支起了卖菜直播间

00:00
07:49

孔华超的直播间,每个晚上都能超过千人在线,这在两个月前,还是个不可能的数字。

正值秋季,孔华超直播间里的红柿卖得格外快。他是浙江省萧山区临浦镇詹家埭村村支书,操着一口杭州口音的普通话,每天晚上七点半便会出现在社交平台的直播间里。今年五月,借詹家埭村村集体的名义,孔华超支起一个卖菜直播间,自己主播,上线售卖一些当季的农产品。他白天在村里上班,晚上在直播间卖货,一百多天便涨粉超过15万。

另谋出路,村干部当起了“网红”

孔华超是一名90后,在乡村普遍老龄化的情况下,算得上詹家埭村最年轻一批的骨干。2017年,他回村担任村官,又在2020年接任成为了村支书。上任后的第一年,孔华超便成立了詹家埭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村集体经济的经营。孔华超说:“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让村子有发展,村民有钱赚。”

一家专做食品配送的服务型公司开张了,孔华超凭着早先做过服装生意的经验,对村庄的经济发展大有信心。可现实却给他浇了一盆冷水,“餐饮行业不景气,公司业务也萎缩了不少,我觉得我们必须得另谋出路了。”

开设一个卖货直播间,就是詹家埭村的出路。彼时,新鲜蔬菜供应在詹家埭村已经做成一个产业,孔华超表示,既然线下销路有限,那么就开拓线上的。他认为,线下销路依靠的是多年的关系和情谊,而线上的销售,则是产品为王。“在直播间里,消费者都是陌生人,我们就靠产品的质量打动人,而我们有这个质量,我就觉得能做好这个事。”

于是,村干部成了线上的网红。“一开始觉得非常不自在,直播间里零零散散的几个人,多是来看笑话的。”孔华超不想成为笑话,他用心经营着账号,并给自己设立了一个人设。他说:“我的人设就是正能量,保持真实,真诚待人。”

在孔华超账号发布的视频内容里,他会在田间和村民闲谈,会在闲谈间收下村民递来的现摘蔬菜,也会在收下后拐个弯送去给村里的老年食堂后厨。粉丝们笑称孔华超是一位会“薅菜”的村支书,他也乐得被调侃。“表面上薅菜,实际上他们也能看到我和村民之间的相处,也更信任我和我们的产品。”

除了薅菜,孔华超还是一位包场请村民看电影的村支书,在他的视频内容里,他总是带着笑脸,和村民的交谈,流露着真实和质朴。这也让村民对这个年轻气盛的村支书多了更多信任。“在相处中,我和村民们已经是一体的了,他们也愿意相信我,放手让我干。”

返乡创业的90后不只靠情怀

开播的前三个月,直播间的数据一直不尽如人意。“是否继续坚持”成了孔华超心头的结。他说:“我不想让村民失望,只要直播间里还有人看,我就有信心继续干。”

于是,白天上班晚上直播,成了孔华超的日常。六年前,他回村接触基层工作,情怀多过一切。当时孔华超28岁,放弃了销售已经超过千万的贸易生意,回到村庄。孔华超说,村里对我的期待比较高,所以我就回来了。

光有情怀不够,孔华超接任村支书一职后,便把以往工作的热情投入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中。“一开始我也踩了很多坑,走了不少弯路,都是靠着大家的信任和一步步摸索成长起来的。”现在的孔华超随时可能出现在村庄的田间地头,他知道,只有走近村民,和村民做实际的交流,才能够一条心把经济走好。

村庄的琐事多,孔华超白天除了办公,还需要带着直播间团队的成员们一起拍内容,“要让大家看到我们在田间地头干什么,看到我们的产品,同时也要有剧情和故事,可以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孔华超的直播间一般是在晚上七点半开播,穿着单色上衣,整齐地扎进西裤里。孔华超的直播经验,也是从零累积起来的,他说,最开始一句话都说不利落,而现在,他已经和直播间里的粉丝自如对话了。

“就像是一个线上菜场,我们直播间也有很多老顾客。”孔华超为直播间取名“三农之家”,由最开始的方言直播,改成了普通话直播,并上架了除本地外的各地的特色农产品。孔华超说:“我们只卖时令的、品质优先的农产品,上架其他地区的农产品,拓宽他们的销路,也是希望之后能和各地合作,在他们的直播间也上架我们的产品,互相促进。”

一得空,孔华超便会挤出时间到外地考察,和菜农、果农交流,如果品质够优,便能达成合作意向,不收佣金、不打广告,孔华超把直播间变成了助农、助销的窗口。他说:“这也是我事业上的追求,把村集体经济搞好,就是最大的成就感。”

家家户户都腌白菜的村庄需要发展

孔华超自小在詹家埭村长大,二十年前,这个村集体收入仅10万元。他回忆,小时候对村庄的印象就是脏乱差,露天垃圾场上空苍蝇满天飞。孔华超说:“小时候是没有公路的,走过去都要扬满一裤腿灰。”

2003年,浙江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詹家埭村的人居环境得到整治,2005年,詹家埭村被批准为詹家埭社区,全村村民户口转为集镇居民户口,村庄干净明亮,道路宽敞。村民也将集体搬进楼房居住。

但习惯了农耕和村庄,人们还是更习惯称自己为村民。詹家埭村被称作腌白菜之乡,有多年腌白菜的历史,在孔华超的童年里,腌菜缸是家家户户都有的摆设。孔华超说:“家家户户都腌白菜,缸子都是从祖辈传下来的,每个季节的腌菜类型都不一样,一缸就有几百斤重。”

至今,村民还是习惯农作的生活。从詹家埭村的道路往村里开,能望见两旁的大白菜长势喜人,这是连片的三百多亩耕地,主要种植蔬菜,再被村民制成各色各味的腌菜。孔华超从童年的记忆里获得灵感,“为什么不发挥腌菜传统的优势呢?”2022年,孔华超在村里成立集体经济项目“腌学社”,不仅腌菜,还承办研学活动,让游客体验腌菜文化。

“我希望把腌菜做成村里的特色品牌,成为我们村庄的名片。”从种菜到腌菜,再到产品的加工和包装销售,孔华超的畅想需要经济的支持。他说:“村庄要发展,还是需要一村一品,需要产业支撑,而我们那么悠久的腌菜历史,则更应该整合起来,发挥文化的优势。”

孔华超的直播间在夜里十一点仍旧热闹,他上线了萝卜干等半成品腌菜,正在为网友讲解。目前,在孔华超的带动下,村集体经济营收达到600万,直播间一天能接到上千个订单,每个月的销售额在50万元到百万元之间,同时,有越来越多詹家埭村的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我现在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守住真实和真诚的底线,不能人设崩塌。”孔华超的每个夜晚都在直播间里度过,他说,先稳定,慢慢来,村庄的发展和升级,就像腌菜一样,需要岁月的沉淀,才能尝到美味。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