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变肠癌?医生:3种食物尽量少吃,再馋也要管住嘴

肠息肉变肠癌?医生:3种食物尽量少吃,再馋也要管住嘴

00:00
05:26

“我的肠息肉怎么就变成肠癌了呢?” 53岁的张先生,因为近期出现了腹胀、腹泻、便血等症状,所以前去医院就诊。

但万万没想到,本以为开点药、接受一下治疗就能回家的他却被医生留下了,让他在医院进一步检查。

张先生没等到回家的通知,却等到了要做病理的通知。“怎么需要做病理呢?难道我肠道里面长的东西,是肠癌?”一时间,张先生有些不敢相信,心情十分低落。

同病房的一位病友,跟他聊天:“老兄啊,你还别想不开。咱们这个病房里的人,我都打听了一遍。都跟我一样,平时身体不说多好,但真的没生啥大病。我也是长了肠息肉,一直没管它,现在就来医院报道了。”

“是吗?我也是。我那时候才多大啊?哦哦,48岁!那时候体检,报告说我长了肠息肉。我寻思着息肉这种东西应该不怎么影响身体吧,就没怎么重视。”张先生找到了病友,开始互相了解情况。

“后来我工作太忙了,根本没时间运动。再加上我又爱吃一些重油、重口味的菜。一开始老是拉肚子、便血,我还想着是不是长痔疮了。谁能想到啊,原来都是肠息肉越长越多、越长越大!”说到这里,张先生悔不当初。

张先生从医生那里得知,正是因为他在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导致肠息肉一步步恶化、变成了肠癌。

肠道里为什么会长出肠息肉?

首先,什么是肠息肉?其实,它是我们肠道黏膜上出现的一种异常隆起。用大白话来说,就是肠道里长出了肉疙瘩。按照类型来分,分为2种。一种是炎症型,这种息肉在炎症消退后就会自行消失。另一种是腺瘤型,不仅不会自行消失,还有恶化癌变的倾向。

肠息肉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主要与年龄、遗传、慢性炎症刺激、饮食、生活方式以及炎症性肠病等因素相关。

01年龄

年龄越大,发生肠息肉的风险越高。随着年龄增长,大肠黏膜的组织结构和功能逐渐发生退行性改变,导致肠黏膜出现增生反应。此时如果受到不良刺激,很容易引起炎症反应,进而形成息肉。

02基因异常

在一种情况下,遗传基因也能导致肠息肉的发生。有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叫做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由于基因突变,患者的结直肠内容易出现大量息肉。一开始,患者可能只会有腹痛、腹泻、便血等常见症状,所以很容易忽视掉自己的病情。可随着时间发展,患癌的概率超过一半。

03饮食

另外,饮食因素也与肠息肉有一定关系。高脂饮食、高蛋白饮食容易促进肠道内胆汁酸和胆盐分泌增多,增加肠道粘膜上皮细胞异常增殖,从而导致肠息肉的形成。

04长期不良刺激

慢性炎症刺激也是导致肠息肉发生的重要原因。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炎症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这些疾病都有可能会导致肠道黏膜出现水肿充血,溃疡愈合后形成瘢痕、凸起增生,继而出现息肉。

05 生活习惯

不良生活习惯也是导致肠息肉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如长期饮食不规律、久坐不动、吸烟喝酒等。

80%的大肠癌是由肠息肉演变而来的

长了肠息肉,可以不管它吗?当然不行!

如果是炎症型肠息肉,虽然它一般不会恶变,但是随着息肉增大,我们可能会经历长期便血、腹泻,甚至还有可能引发肠梗阻。

而腺瘤型肠息肉就更危险了!随着数目的增加、息肉直径变大,癌变的概率大幅上升!要知道大约80%的大肠癌都是由肠息肉演变而来!

肠息肉与肠癌,仅有4步之差:小息肉---大息肉---不典型增生---肠癌

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大肠癌,从腺瘤型息肉发展到癌变,大约需要5-10年的时间。因此,当出现肠息肉后,一定要及时进行处理。尤其是年龄超过45岁之后,最好每年定期做一次肠镜检查。

三种食物少吃,或减少肠息肉癌变风险

辛辣刺激的食物

对于肠息肉患者来说,日常要远离辛辣刺激、油炸的食物,导致肠道屏障功能下降、肠道黏膜受损。在日常饮食中要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补充身体所需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否则一旦因为低纤维素而导致便秘的话,更容易对肠道造成刺激。

高脂食物

同时要避免高脂、高蛋白、高盐的食物摄入,这些食物中的脂肪含量过高,会刺激肠道粘膜,增加肠道息肉癌变的风险。

亚硝酸盐超标的加工肉、红肉

硝酸盐、亚硝酸盐超标的加工肉、红肉会通过多种机制刺激到肠道,容易提升息肉癌变的风险。

Dr.X说

病从口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有助于帮助我们降低长息肉、甚至肠癌的风险哦。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88263245

    正常人高蛋白也要减少吗

  • 听友241668980

    AI读的嘛…

  • 1383150cmog

    好好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