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这7类药,不适合多喝水

服这7类药,不适合多喝水

00:00
06:01

很多人从小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吃药期间要多喝水,认为这样有利于药物代谢。

但在医生眼中,偏偏有些药服后应少喝水,甚至不喝水。如果饮水不当,不仅影响药效,严重的还可能对身体有害。

《生命时报》邀请权威专家,为你详细梳理服药与饮水知识。

受访专家

武汉市中心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 邓艾平 主管药师 赖永继 章文真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 阎敏

哪些药不适合喝水?

送服药物时、服药后要不要喝水、喝多少水,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

1

止咳类药物

如止咳糖浆,一般服完10分钟不要喝水,半小时后可正常喝水。立刻喝水会降低局部药物浓度。

同样的道理,开喉剑喷雾剂、甘草合剂等,用药后半小时也要避免饮水。

2

含片类

如硝酸甘油、麝香保心丸、硝苯地平、硫酸沙丁胺醇等经口腔黏膜吸收的药物。饮水会将口腔中的药物冲入胃里,影响疗效。

3

咀嚼片

如铝碳酸镁咀嚼片、酵母片,经过咀嚼后面积增大,可促进其在体内溶解和吸收。若直接吞服,或简单嚼两口就用水冲下去,不利于药效发挥。

4

苦味的健胃剂

如龙胆酊,它是通过舌头的味觉感受器,反射性地促进胃液分泌来增进食欲,也不宜喝水,以免冲淡苦味影响药效。

哪些药应少喝水?

少喝水,指的是用50毫升左右的水送服药物,大约是一次性纸杯的1/5,或者是喝一口水的量,且半小时内不宜再饮水。

抗酸、治疗胃溃疡的药

如硫糖铝凝胶、氢氧化铝凝胶。这类药会在胃中形成保护膜,服后1小时内尽量不喝水、不进食,以免影响药效。

缓解腹泻的药物

如蒙脱石散,说明书要求1袋蒙脱石散应“倒入约50毫升温开水中混匀快速服完”。此类药物服后30~60分钟之内,也应少喝水。

抗利尿药

该类药物服药期间应少喝水,否则可能会引起水潴留或低钠血症等。

哪些药需要大量喝水?

通常,服药后适量喝水可加速药物在胃内的溶解,还有利于加快毒素排出。但有些药物,服后要比其他药物更需大量喝水。

这里说的“大量”通常是用150毫升左右的水送服,约是一次性纸杯的2/3。在服药期间,一天需要喝2000~2500毫升水。

1

对消化道有刺激的药物

治疗骨质疏松的阿仑膦酸钠,需清晨空腹用一大杯温开水送服,服后30分钟内避免躺卧、进食、饮水,以免损伤食管。

阿司匹林、强的松、氯化钾等可能对胃肠道有刺激,多喝水可稀释其浓度,保护消化道。

2

能增加排汗或排尿的药物

退烧药,

利尿剂,

平喘药,

盐类泻下药等。

3

促进泌尿结石形成的药物

包括抗菌药磺胺甲恶唑,降尿酸的药物如别嘌醇、非布司他等。这类药主要经肾脏排泄,易形成结晶性沉淀,服后宜大量喝水。

4

祛痰药

如溴己新、氨溴索、羧甲司坦、乙酰半胱氨酸等,它们能降低痰液黏度,以便咳出。多喝水可以稀释痰液,给祛痰药帮忙。

5

胶囊

这类药外壳遇热、遇水易变粘,且颗粒较大,需饮用大量凉开水送服,保证药品顺利到达胃部。

6

可能引起口干的药

如阿托品、东莨菪碱等,服用这类药后需要多喝水,缓解口干。

服药,水的“温度”也很重要

除了饮水的量,送服药物的水温也有讲究。

正常人体口腔温度在36.2℃~37.2℃,低于这个温度为“凉水”,接近这个温度为“温水”,高于这个温度为“热水”。

多数情况下,服药时宜用温水或凉白开送服,即40℃~50℃的水,不要超过60℃,但有些药物主张用凉水送服。

哪些药不宜热水送服?

1、维生素类:如维生素C、B族维生素,它们遇热后容易被氧化分解失去药效。

2、助消化类:如胃蛋白酶合剂、胰蛋白酶、多酶片等。

3、含活性菌类的药物:如复方乳酸菌营养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根据说明书,活菌制剂要冷藏保存,用凉、温水冲服。

4、软胶囊剂:药典要求存放温度是8℃~20℃。温度过高会导致粘连,适合用温凉水送服。

多种药物同服注意4点

不少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往往需要多种药物同服。同服时,应注意以下细节。

种类尽量不超5种

在老年医学中,有一个“5种药原则”,指同时服用的药物不应超过5种,否则会显著增加不良反应。

至少间隔半小时

药物合用,应咨询药师合理的间隔时间。一般建议两次吃药间隔半小时。其中祛痰药和抗生素应隔开4小时,以免降低抗菌药活性;服蒙脱石散前1小时,需要先服其他药物。

祛痰药和镇咳药,不宜同用

比如,右美沙芬镇咳药,痰多者慎用;苯丙哌林镇咳作用极强,不推荐与祛痰药联用。

尽量避开西柚

西柚是很多药物的公敌,它可放大血液中药物的浓度。他汀类降脂药、钙离子拮抗剂、镇静催眠药、免疫调节剂等,都应避免和西柚同食。

抗菌药、胃黏膜保护剂等则不宜与牛奶同服,可能会阻碍药物吸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