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小学部分家长向当地媒体反映,学校推荐的课外读物《一年级鲜事多》中出现的一些内容存在不良导向,而校方认为家长用成人的眼光过度解读儿童读物。人民网从淮安市教育局获悉,该局对此高度重视,正组织人员对当地“广阅读”书目展开审核。
据了解,淮安小学是省级实验小学、淮安市教育局直属小学,《一年级鲜事多》是该局“广阅读”工作领导小组推荐阅读书目。该书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是台湾作家王淑芬创作的“君伟上小学”系列,主要讲述的是男生“君伟”在小学期间校园生活故事。
当地媒体报道显示,家长认为存在不良引导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打预防针”“资源回收”“三人一组”“大姊姊教《论语》”等章节。比如在“打预防针”章节中有这样的描述:“一看到穿白色制服的护士小姐,又有两个女生哭了……但是为了表达男生的勇气,我还是勇敢地自动脱下裤子,转过去,把屁股高高地翘着,女生们都尖叫起来。”在“资源回收”章节中,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空罐子卖而鼓励他们多喝汽水。“大姊姊教《论语》”章节中则有这样的描述:“只只喂只只,不只喂不只,四只也”“有盆子远方来,不易热乎”“鞋儿时洗之,不易夜乎”“大姊姊教错了有什么关系,反正她不是教我们做坏事”,等等。
以“打预防针”章节的相关表述为例,上海大学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语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谭旭东教授分析认为,联系故事书的前后语境,这是作家为了展示原生态的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生活,让故事有趣,就把一些打趣和恶作剧的细节描绘或陈述了出来,其实,编辑可以根据读者对象做适当修改。“这一问题值得所有为儿童写作的人注意,也期待童书编辑加强这方面的认识。”谭旭东认为,儿童文学创作即便是描述很生活化的场景和细节,儿童的言行也不能简单化、搞笑化,而要经过作家、编辑的加工提炼,显示应有的语言修养。
针对家长的质疑,淮安小学相关负责人向媒体表示,任何一本书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世界。“人无完人,书亦无完书,这都是事实。但这不应该成为也难以成为化解家长质疑的专业解释。”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吴晓玲教授认为,纵然“学校的孩子、老师都很喜欢这本课外读物”,但面对家长的担忧,学校应该以研究的专业态度和行动来回应这份担忧,“只有提高了自己的专业见解,才能更具有说服力地化解疑惑,从而更有质量地做好阅读指导工作,由表及里地提升儿童阅读素养”。
谭旭东也认为,学校既然推荐了这样的童书给孩子,就不要怕家长挑毛病。学校要做的是,任何一本推荐给学生读的书,学校和老师都可以做引导性阅读、批判性阅读,都能和学生一起批判性地理解这些读物。他建议,学校课外读物的选择和家庭阅读一样,都要坚持趣味性、经典性和教育性相结合。
吴晓玲表示,学校和家长是因为培养孩子成人成才这一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的,学校和家庭之间要建立一个顺畅沟通和协同合作的运行机制,从而帮助疑惑澄清、问题解决和错误纠正,给孩子成长和发展创造一个互信互助、携手共进的和谐环境。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