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快评:高铁“静音车厢”,让“想静静”不再困难

正观快评:高铁“静音车厢”,让“想静静”不再困难

00:00
03:15

被高铁上的视频外放、儿童哭闹、放声攀谈等打扰得直呼“想静静”?以后可以选择“静音车厢”了。据《北京晚报》10月12日报道,京沪、京广、成渝高铁等部分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上设置了“静音车厢”。

“静音车厢”如何实现静音?据报道,旅客在12306APP上购票时,可选择带有“静”标识的车次,阅读“静音车厢”温馨提示后,便可勾选优先分配“静音车厢”席位。车厢内,语音播报音量是正常音量的30%至40%,乘务员还会提供一对一的到站提醒服务。简单来说,在“强提醒”的前提下,实现完全静音依赖旅客自觉。

近年来,随着出行意愿的提升,不少人选择乘坐高铁出行,但是与“噪音”相关的话题频频引起热议。有家长认为,婴幼儿哭闹在所难免;有短视频爱好者认为,声音外放无可厚非;还有远程工作者认为,接个电话没什么大不了。但是对另一部分希望安静旅行的旅客来说,他们的需求被不断让渡。

两种人对于车厢环境的不同定义,不能完全寄希望于某一方的让步,更不能寄希望于“判官”以暴制暴的“爽文”,而是需要一种可以推动社会意识进步的制度,“静音车厢”正是这样的一种制度。这种基于需求进行的“分流”,可以让每个人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空间。对此,不少网友都表示,爱了爱了;也有人对“静音车厢”是否真的能够静下来,提出了质疑。

一方面,这种基于自觉的静音,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每位旅客的个性化需求,达成一种“各自安好、互不打扰”的平衡感。以有孩家庭出行为例,有信心管理好儿童且希望得到休息的旅客,可以选择“静音车厢”,而不携带儿童且有接打电话或交谈需求的旅客,亦可以选择普通车厢。

但另一方面,一旦碰上个别不够自觉的旅客,将对整个车厢的静音效果产生较大影响。在此前试点的“静音车厢”中,有旅客将乘务员形容为“关音菩萨”,因为车厢环境依赖乘务员不断地提醒;今年7月,还有旅客爆料,自己乘坐的“静音车厢”中有14个小孩,全程很吵闹,但乘务员也未制止。

此外,对“静音车厢”以外旅客的“安静权”该如何保障的问题,也需要探究。如果普通车厢意味着对高音量的默许和纵容,没有抢到“静音车厢”座位的旅客是否有义务忍耐噪音?

如今,铁路部门与媒体方面对“静音车厢”的宣传力度正在加大,这无疑会推动社会共识的建立。同时,对“静音车厢”的讨论也应跳出该车厢本身,如何让“静音车厢”真正静下来、如何界定不同车厢的噪音边界、是否应该存在“轻惩戒”,都需要进一步摸索。

从“中国式过马路”到“停车让人”成为社会共识,从靠体力拥挤到排队成为默认选择,也许“静音车厢”不能一蹴而就,但在一次次呼吁、一次次探索中,形成哪怕一点点共识,最终一点一滴汇集起来,终会成为流淌在每个人心中不容动摇的行为规范。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