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院座席也开始区分“特价位”“优惠区”“黄金区”,您购票时会选择什么区?
据《北京日报》10月11日报道,北京的电影院开始流行“分区售票”。 “分区售票”,就是在观众席不同区域制定不同的价格,每个影院的分区方式不尽相同,不同影院之间不仅价差不同,“黄金区域”占比也不同,有的影厅一排座位就有好几种价格。
购票网站截图
除了北京以外,“分区售票”的模式已在全国流行起来,这种定价方式靠谱吗?实际上,从市场营销的角度看,这种定价方式属于基于产品差异的差别定价。就如同营养保健品中的礼品装、普通装及特惠装,虽然内容物一样,但由于对消费者的吸引程度不同,因此商家实行差别定价。这种定价方式的初衷在于可以增加销量,让资源在最大限度上得到充分利用。
对消费者来说,虽然是同一场电影,但是不同位置之间的观影体验确实存在差异。例如,坐在第一排观影时,画面会产生畸变,仰头观看也会让观影者脖子酸痛,而坐在后排则让屏幕在视觉上“变小”,无法享受满屏观影的体验。如果体验感“减分”,座席的售价却没有减少,那么对消费者来说,是一种不公平。
从法律上讲,电影院有自主定价权,“分区售票”属于市场行为。只要在购票前,电影院对所售电影票的价格进行了充分的、透明的、合理的公示,不管是什么位置的座位,明码标价让观众自主去选择,就不存在违法行为。
不过,“分区售票”也带来了一些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影院变相加价的借口。有消费者质疑,正是由于电影几乎每场都坐不满,经营者才故意把中间区域拿出来涨价。如此一来,想要坐在中间区域观影,就不得不付出比以往更高的成本。
近期,对于电影票价的讨论频频引发关注。本质原因是,电影票价确实普遍变贵了。据统计,以今年暑期档为例,平均每张电影票价40.8元,而2019年则为35.4元。曾经9.9元、19.9元特惠观影的价格更是难觅踪迹。
况且,还有电影院将“分区售票”的规则用于营造低价噱头。例如,仅仅将一个座位设置成超低的特惠价,而剩余座位则维持高价,刻意营造一种价格低于同行的感觉。而当消费者选择座位时发现,只有全场最偏僻的一个座位为低价,其余座位价格仍在高位,难免会产生被欺骗感。
在电影票普遍涨价的背景下,“分区”被认为是另一种变相收费,就很容易理解了。回到差别定价法本身来说,这种方法不仅要将优质区域的价格升起来,以增加盈利,也要将视觉受限区域的票价降下去,增加销量的同时,也能增加营业收入。如果该涨的涨了,该降的却不降,消费者自然会产生一种被“薅羊毛”的感觉。
消费者普遍认为电影票成为“刺客”,既与电商平台的补贴退场有关,也与电影制作成本的提高有关。这种涨价的趋势,对电影院的运营来说,确实是一种不小的考验。但是需要电影院运营者注意的是,就像低价补贴不可持续,一味的涨价也无异于竭泽而渔,有时候打开格局,反而会收获更好的经营成果。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