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残守缺:中国八破画》|每日一书

《抱残守缺:中国八破画》|每日一书

00:00
02:24

推荐理由:

火劫焚余的残张,破碎零落的败瓦,虫蚀鼠咬的碑帖……它们就像是乞儿褴褛衣服上的补丁败絮,却又透露出昔日富贵繁华的余痕——但是仅存如此,只剩如此,让人想起唐末诗人韦庄《秦妇吟》中哀叹帝都繁华乱后惨景的凄怆诗句:

“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锦灰堆”,又被称为“八破画”,正是白铃安《抱残守缺》一书研究的主题。这种中国近世以来兴起的一种风格独特的艺术形式,将众多残章断简、残砖碎瓦,破鼎残彝以精心布置的混乱无序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每一张残片都真实写实,虫蛀烟熏、水侵火灼的痕迹一丝不苟,它们是刻意为之的残破,是别有用心的散乱,形成了一种似幻似真的艺术视觉效果。但它模糊不清的来源,以及光怪陆离的表现形式,长期以来,都被美术史研究避而远之,鲜有学者郑重其事地将它写成一本专著加以研究。但本书却抓住了这个长期以来被有意无意忽视的研究盲区,从中发现了那些引人侧目却又寂寂无名的八破画中暗藏的弦外之音。其中蕴含着道家“大成若缺”的衰损意旨,也体现出儒家人弃我取的俭省美德,而无序中暗藏的有序安排,则象征着秩序的动与静,乃至世道的治与乱之间的思考,尤其是想到这种艺术形式最兴盛的时代,正是晚清民国时期的乱世,更为这种八破画的艺术形式提供了现实基础。

那些被烧毁、被破坏、被丢弃、被散乱、被亵渎的字画古籍、碑铭鼎彝,不仅是艺术形式,更是正在发生的事实,收拾这些残章断简,也能让人想到是在补缀那些劫难中的幸存者。它们是风雨飘摇、屡受摧残的中国文明的幸存者,描绘它们是对战争乱世的总结,也是对那个焚烧书籍、破坏文物的疯狂年代的控诉,更是对一个可以收拾残局、修补文物的乱后清平之世的想往。八破画既是对历史的缅怀,也是对未来的冀望,因为创作者深知,他们所处的,所画的,是且只能是现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